翻新时间:2023-08-16
“贪官作文”得高分的启示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篇选题特别的记叙文,这位考生写自己从小生活在一个美满、富裕的家庭中,不料,高考临考前,父亲卷起公款离家出走,一向柔弱的母亲不得不卖房卖车,替父亲偿还债务,在“坎”的面前,母亲表现得非常坚强,女儿也从中汲取到了成长的力量。这篇作文情感真挚动人。但由于写的是“贪官”现象,对社会传统道德是个挑战,在判分时阅卷老师意见不一,后来经过中心组专家反复商讨,最终还是给了一类卷的高分,得分在63分左右。(《东方早报》2007年6月20日)
“贪官作文”,不仅是对社会传统道德的挑战,更是检验中学生对贪官和腐败的认识程度,也在考验阅卷老师的社会道德审美,“贪官作文”能够最终得高分,这是高考作文审美的进步,也是高考作文折射的社会文明的进步。
也许这位考生也知道,自己写“贪官作文”会冒很大的失分风险,不但自己拿不准,阅卷老师也拿不准,但是,最终她选择了这样的立意,只是为了想表达,为了给阅卷老师一个真实的心路历程,一个有情感的作文,无为而为,幸运眷顾她,她获得了高分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家庭也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一些中学生的父母本身就是国家干部,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公权的额外关照,对此,中学生应该怎么认识,有多少中学生愿意把父母的公权私用甚至腐败行为写出来,甚至进行抨击呢?不管怎么样,敢于说出来,这就是中学生反对腐败思想的进步,“贪官作文”能够得高分,有助于树立中学生的反腐败意识,营造中学生的反腐败氛围。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生活在父母庇荫下,生活在父母公权庇荫下的中学生也不少,能够清醒认识父母公权私用就是腐败的中学生太少,敢于拿父母腐败说事情并善于抨击和剖析的中学生凤毛麟角,高考作文难见拿腐败说事情,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腐败的隐蔽性和教唆惯性的普遍,中学生该不该反腐败,绝不是该不该的问题。
如今,高考作文有一个通病就是:考生已经越来越不会写记叙文了,为什么?就是太缺少“做什么”的经历了,所以只好写“党八股”甚至“党九股”的议论文了,毕竟,议论不牵扯自己。有教授说“作文是情商和智商的综合体,切忌无病呻吟和空喊口号。”在我看来,作文更多的应该是真实的经历和观察,缺少了真实,什么样的作文都不好,“贪官作文”得高分就是佐证。
有考生的作文立意是“文章的内容比技巧更重要,写作必须跨过华而不实文风这道坎”,和阅卷标准相合,加上说理深刻,文字不俗,从而赢得了阅卷老师的一致赞赏。如果再进一步,“作文的真实性比技巧性更重要,写作必须跨过非真实这道坎”将作文看成是考察考生真实做人怎么样的试纸,应该是今后高考作文的努力方向。
龙应台担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期间,一次某知名的运动鞋厂捐赠了若干双跑鞋。经理说:“局长,带孩子来买鞋,给您打对折。”13岁的孩子从德国飞来,她就准备带他到鞋店去买鞋。但他却说:“不过妈妈,你要知道喔,你去买就是腐败。”她大吃一惊:“什么意思?”孩子慢条斯理地解释:“经理的半价优待来自你和他们的合作,那是政府的行为。由政府行为所衍生出来的优惠,就不应该由你个人来接受,接受了就是公器私用,就是腐败。”如果更多的中学生有了他的反腐败意识,如果更多的中学生能够在高考作文中拿腐败来说话,那么,这是考生幸甚,高考作文幸甚,反腐败幸甚。
“贪官作文”得高分,功夫全在文章外。若能摒弃假大空,便是高考好作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红树林
- 过年真快乐
- 那一次妈妈哭了
- 鸟趣
- 写作的乐趣
- 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的世界
- 最宝贵的一句话
- 建立“S”星球
- 龟兔第二次赛跑
- 飘•韵
- 校园的春天
- 伤心的一天
- 五龙谭
- 幸福的回忆
- 杭州之美
- 基于文化产业视角下提升呼和浩特城市品牌的对策研究
- 浅析物流的是与非
- 透过“双十一”浅析电商物流
- 应急物资的政企合作储备模型研究
- 航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小微物流企业发展困境分析
- 加强天津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对策分析
-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文献综述
- 用平衡计分卡评价物流管理效率的方法初探
- 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差异探讨
- 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配送模式研究
- 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下航空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
- 基于TQM的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 棉花新政 棉农三盼
- 浅析航天企业采购合同风险控制
- 《黄果树听瀑》教学后记
-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 五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 欣赏,领会,创造——《泊船瓜洲》听课感受
- 沐浴桂花雨的芬芳──《桂花雨》教学后记
- 《鲁滨孙飘流记》课后反思
-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叙事
- 《看菊花》——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
- 聆听《慈母情怀》有感
-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
- 《依依惜别》演讲稿
-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 成长足迹(二)依依惜别阅读材料
- 《慈母情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