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8
没有生命质感的满分作文是可怕的
其实用生命写作也并不是什么玄奥的东西,就是努力写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灵不知从何时起,“高考作文”似乎成了一种新的独特的“文体”,有了自己的“行规”、“招式”和“套路”,被日益模式化、公式化,甚至拥有某种可操作性,从而距离写作的本真、心灵和生命越来越远。
写作的本质就是宣泄内心情感的律动,张扬自己的个性,观照思想,用文字展现心灵的风景,是心的跳动,是灵魂的呼吸。真实是写作的生命,真实来源于生活,所有的痛苦、欢欣、感动、幸与不幸都因是生命的原态而美好,所有的理性因之与生命有关而变得高贵。
但是,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成了法典,魔棒牵引着炽烈的视线和更加炽烈的功名心。由于高考作文逐渐模式化和概念化,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只要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就可以得高分。当然高考满分作文不乏生命的产物,心灵的结晶,才子的行云流水。但几经切割,几经模仿,几经肢解,几经传经布道,早已与心灵无缘,与生命无关,与真、善、美失之交臂,散发着浓重的“名利”味,充斥着求“回报”的猥琐不堪。如果说若干年前的《赤兔之死》这篇高考满分作文让人惊艳,而接下来几近泛滥的“故事新编”让我们感到的是审美疲劳、是厌倦。全国各省市使用的高考语文试卷有近20套,也就是有近20个作文题目,而全国高考满分作文却几乎千人一面,惊人地相似,毫无个性。生命是生长的,生命是创造的,没有生命质感的满分作文是可怕的。
“原生态”、“寻根”、“回归”是潮流,更是冲出高考作文瓶颈的必由之路。让学生的心灵贴近大地,贴近民族文化,贴近心灵,高考作文的标准一定要多元、一定要有差异和个性,让我们再一次呼唤生命的写作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高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共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这是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篇满分作文中的片断,文章巧妙引用名句排比铺陈,大气磅礴,十分抢人眼球。
而随之而来的就是铺天盖地地翻版,一时间无论江南,还是塞北,无论是都市还是乡村,都用同一个腔调,开始了众口一词的假唱。“文化散文”一时间成为高考作文的“最高境界”。一夜间,我们的学生都变成了“才子”,旁征博引,博闻强识,才华横溢,艳若仙人。其实他们中的许多只是背了一些精彩的段落,准备几个典故,熟吟几句名句便仓促上阵,慌乱中不免坠于云里雾中,不知所云。
高考作文炫示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考生争相在作文中表现高境界、大抱负,以天下为己任。其实用生命写作也并不是什么玄奥的东西,就是努力写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灵。
高考作文离生命写作还有很远,要缩短这个距离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正本清源。写作的根本:一是生活心灵,二是阅读。新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因此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体验生命的文字呈现之过程。首先,要求语文教师建立一个大的语文观,学生的范文不仅是高考满分作文,更应该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诗词歌赋,这就要求我们真正地更新理念,做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其次,语文教师必须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写作,努力求新、求异,而不是用“套路”、“技巧”来扼杀灵性,努力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第二,在高考命题导向上进一步体现多元性,让文题进一步贴近生活,凸显主体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应该敢于识假、打假,对那些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文章敢于封杀。高考作文批阅的指挥棒作用不可低估,学生们盲目地推崇语言华美,与导向有关,“多元共生”的高考作文是我们期待的。
第三,加强对高考阅卷教师的培训。高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许多阅卷教师只能是一目十行,没有时间去含英咀华。这也是高考作文强调“视觉冲击力”、强调“语言华丽”、重修饰的原因。这诸多现象的出现和阅卷教师的素质息息相关,固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六朝奢华浮靡的骈文和唐宋质朴刚健的古文毕竟不可相提并论。可惜相当一部分阅卷人“拎不清”。怕高考阅卷的教师欣赏不了,怕高考阅卷教师误判,也是一些语文教师和一些学生不得不媚俗从众的症结所在。所以加强对阅卷教师的培训也十分必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校园的春天
- 最宝贵的一句话
- 五龙谭
- 那一次妈妈哭了
- 飘•韵
- 过年真快乐
- 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的世界
- 伤心的一天
- 鸟趣
- 红树林
- 写作的乐趣
- 建立“S”星球
- 杭州之美
- 龟兔第二次赛跑
- 幸福的回忆
-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文献综述
- 用平衡计分卡评价物流管理效率的方法初探
- 浅析物流的是与非
- 应急物资的政企合作储备模型研究
- 棉花新政 棉农三盼
- 浅析航天企业采购合同风险控制
- 基于TQM的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 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下航空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
- 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配送模式研究
- 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差异探讨
- 基于文化产业视角下提升呼和浩特城市品牌的对策研究
- 加强天津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对策分析
- 透过“双十一”浅析电商物流
- 航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小微物流企业发展困境分析
- 《看菊花》——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
- 沐浴桂花雨的芬芳──《桂花雨》教学后记
- 《依依惜别》演讲稿
- 欣赏,领会,创造——《泊船瓜洲》听课感受
-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 《黄果树听瀑》教学后记
-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 五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 《鲁滨孙飘流记》课后反思
- 聆听《慈母情怀》有感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叙事
- 《慈母情怀》教学反思
- 成长足迹(二)依依惜别阅读材料
-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