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9
从高考标准答案谈教育改革
又到一年高考(高考新闻,高考说吧)时。关于高考,教育部门每年都准备了一套很完备的标准化试题,考生答出的标准答案愈多,得分则愈高,上名牌大学和重点大学的机会亦愈高。这种“一纸定终身”的做法近年来颇受诟病,因此有了今年复旦的自主招生。
据新闻媒体报道,参加复旦面试的考生普遍反映:考题大部分源自新闻媒体,是新闻热点,与高中书本知识没有太多的关系。一些平时习惯于应试教育的中学教师对此类考题颇有疑问:标准答案是什么?
虽然社会各界对复旦自主招生褒贬不一,但依笔者之见,这个“破冰之举”的益处是远远大于弊端的。其积极意义在于,力图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考察考生的知识学养和综合能力,看看考生十年寒窗苦读,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和标准答案之外,还有哪些看家本领。
谈起标准答案,笔者感触颇深。读一年级的女儿最近参加期中考试。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将下列动物中的水上动物圈起来。女儿没有将“鹅”圈上,被老师扣了两分。我问她:“这样简单的题目怎么会错?”她理直气壮地告诉我:“我好几次看到鹅在地上走呢。”听她这么回答,我觉得确实有道理。鹅虽然经常“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但有时也会“在河之洲”。如此看来,这标准答案有时候也并不那么标准。
从这标准答案,便自然想到了学生的教育问题。委实说,如今的教育也在改革,但中小学教育始终无法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不得不听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而应试教育的盛行又导致“注入式、满堂灌”式教育方法的沿袭。许多老师更多时候只告诉学生标准答案,甚至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标准答案。而社会上一些针对孩子的所谓素质教育,如教孩子们画画、唱歌等等,大多看孩子们画得像不像,唱得准不准,至于孩子们能否从中得到乐趣和艺术熏陶倒放在次要位置——还是无法摆脱功利性教育的影子和标准答案的窠臼。
客观的讲,中小学教育改革才刚刚起步,今后的路还很长,但笔者认为,只有当老师不再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标准答案、学生不再为答不出标准答案而苦恼时,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五龙谭
- 校园的春天
- 龟兔第二次赛跑
- 杭州之美
- 幸福的回忆
- 最宝贵的一句话
- 飘•韵
- 鸟趣
- 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的世界
- 伤心的一天
- 建立“S”星球
- 那一次妈妈哭了
- 过年真快乐
- 红树林
- 写作的乐趣
- 基于文化产业视角下提升呼和浩特城市品牌的对策研究
- 透过“双十一”浅析电商物流
- 航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文献综述
- 基于TQM的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 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差异探讨
- 用平衡计分卡评价物流管理效率的方法初探
- 小微物流企业发展困境分析
- 浅析航天企业采购合同风险控制
- 加强天津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对策分析
- 浅析物流的是与非
- 应急物资的政企合作储备模型研究
- 棉花新政 棉农三盼
- 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下航空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
- 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配送模式研究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叙事
- 《看菊花》——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
-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 沐浴桂花雨的芬芳──《桂花雨》教学后记
- 五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 欣赏,领会,创造——《泊船瓜洲》听课感受
- 《黄果树听瀑》教学后记
- 《鲁滨孙飘流记》课后反思
-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
-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 聆听《慈母情怀》有感
- 《依依惜别》演讲稿
- 成长足迹(二)依依惜别阅读材料
- 《慈母情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