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我们是要他们织一块锦缎,还是选一块锦缎

我们是要他们织一块锦缎,还是选一块锦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31

我们是要他们织一块锦缎,还是选一块锦缎

align=left>“我们是要他们织一块锦缎,还是选一块锦缎”

——主客观题与语文素养

孙绍振(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我觉得有一个方面必须改革,就是作文与客观题的分值比例。作文目前只占40%,从我们国家考试的历史来说,把最能代表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作文分值比例降到40%,是从来没有过的。从汉武帝开始,我们国家有两千多年的考试史。其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考一篇文章。民国以后考大学,根据我不完全的涉猎,语文只考作文的次数基本上占绝大多数。我们1955年前后考大学的时候,语文试卷中作文的分值比例达80%。1957年语文试卷就是考作文。为什么后来会产生这些所谓客观题的考试形式呢?因为用作文来考,可比性比较差。于是在科举考试中有了分科。分科还不好比,怎么办?形式上限定八股文,但可比性太强了就变成束缚。后来又引进了西方的一些办法,比如,填空题、问答题、选择题等。尤其是后来托福式的客观题,有利于评分,但是不利于学生素质的考查。这是一个商业化运作模式,产生于1964年。由于让学生用英语来回答英语,不好评分,不好赚钱,于是想出了选择题。这实际上是把非常复杂的问题变成了非常简单的是非题。这个模式的最大问题是高分低能。现在美国人自己也觉得有问题。2005年他们把客观题减少到15%-10%,把口语的问答和作文增加到85%~90%。可见,40年的客观题、标准化是短命的;从董仲舒应考开始的作文考试形式是长命的,为什么?因为它最能显示人的素质。如果有人把四块锦缎放在你的面前,让你从中挑一块最好的,我相信这不需要多高的智商。但是要求你织一块锦缎给我看看,看谁织得最好,这需要相当大的创造性。问题是在高考中,我们是要他们织一块锦缎,还是选一块锦缎。

实际上,我们从1984年开始进行的高考改革,是受了美国强势文化的影响,是把他们的东西教条主义地加以使用。用美国考低级英语的模式来考我们的高级汉语,到最后,我们的古典诗歌都拿来标准化和模式化,这是没有水平的。这个模式定下来以后,成为了官方的一种模式,统治了我们二十多年,问题出了很多。我在大学教一年级,学生入学时的语文分数越来越高,可是作文水平越来越低。托福模式不改变,课程改革就会被消解。一个作文水平只有60分(作文总分100分)的学生,水平是比较低的,而一个得80分的学生,其水平是比较高的,这其中要花多大的努力呢?假设方法正确,路子也对,最多只有15%的学生可以从60分水平提高到80分水平,而且难度相当大,需要语文素养的大幅度提升。按照现在的高考体制,总分150分,作文占40%,那么其间分差为12分。可是在其他总分为90分的客观题里,要提高12分,可能只要几个月或半年就可以达到。所以这种标准化的客观题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如果从进入高中起,就告诉学生,练习中有一个绝对的对的和绝对的错的答案摆在那里,这样还能有什么多元对话?还能有什么想象力、创造力?这是严重的形而上学。你让学生自己来写一篇作文,首先要形成观念,看学生有没有独立思考、独立形成自己看法的能力;其次是对观念进行反思;然后对观念加以发展;最后由观念形成一条逻辑线索,不断加以丰富,不断组织语言,防止思路徘徊,还要防止走题。这需要很高的智商,比简单判定四个答案要难得多,水平要高得多。托福模式,就是一窍不通也不会得零分;有的人即使答对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人想多了,但是却没有做对,知其然而不然;有人不懂,但可以蒙对,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这不是鼓励“蒙”吗?如果不改革这60分的作文模式,我们的素质教育最终就会如鲁迅所说的:空欢喜一场。现在允许各省自主命题,我们的改革到了关键时刻,可是,如同毛主席所说,习惯和现状往往把我们捆得死死的。标准化考试搞了二十多年,你把它拿掉,不行啊!有的人不能接受、不习惯。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思想要解放,要打破美国强势文化带来的教条主义和文化自卑感。如果能把作文的分值比例放大到80%,那么我们的中学语文课堂就会发生大变化。

雷实:我赞同提高作文分值的比例。让一般的作文都能拿到基本分,真正有思想的、有自己观点的,可以把距离拉大一点,给他一个高分。这将有利于选拔人才。以前一篇文章就可以分出好坏,为什么现在就没有这个水平了呢?如果好好分析一下,主观题命题水平和评卷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目前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简答题多半是复述、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赞扬原文的写作长处和观点。客观题的假设是有一个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的判断存在,可现在,很多的主观题也成了这样。例如,在给出一篇现代文后,有这样一道阅读题:“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普赛人,装一个猎户”,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对后一问,学生只要答这两个字眼用得多么好就可以了。有的试卷提供的现代文,事实有误,观点经不起推敲,仍然要考生按命题者的理解去“赞同”,去“发挥”,这是让学生“尽信书”。如此考下去,学生还能有什么判断能力?有什么批判能力?这样的主观题显示的是文化的悲哀。

从教育评价学的角度出发,对于主观题的编制,应该考虑有一定的层级标准。但我们现在一般达不到。中国人阅读的标准古代有,我们需要总结。布卢姆对认知目标的分类可作参考:具体知识与理论结构的知识是不同的;复述、解释的能力与分析、综合、评价(内在证据判断、外在准则判断)的能力是有差别的。语文高考考查高认知能力的题目不多,这是一个大问题。要提高命题水平,必须对评价者的命题工作进行建设性的再评价。另外,作文命题上既要避免背文章就可以应付的题目,也要避免学生拿空话、套话来应付,什么“诚信”、“心灵的选择”之类的题目,是很容易应付的。而有些题目则值得考虑。比如,20世纪初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招生,有一道题:“孔子言上智与下愚不移,而孟子乃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其旨异同,盖举其大义以对。”考的是国文基础、对教育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当然,这类考题具有专业取向,像法国高中会考分“文科、经济科和理科”,每科有3道作文题,极有挑战性。例如,2001年的试题要求分析休谟、尼采、卢梭文章的哲学意义。去年,江苏语文高考中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话题作文(有人说此题很难,但如果出两题,另一题容易些,那么这样的作文题就可以拉开差距);浙江的题目中先介绍什么叫人文素养,然后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要求学生作文,重新认识自己与他人;湖南以“家庭教育”为话题;福建的作文有10道选择题,5个人物,5个文学形象,由学生任选1个为话题。这些题目看起来都还比较好。但到底好不好,还要看样本的分析。

王土荣(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我们的思路也是希望把作文提高到75分(总分150分),最好是分大小作文,大作文50分,与现在的高考差不多,小作文25分。作文的命题方向,一是基础性,重实用;二是个性化,在防止宿构后重开放。根据我们的阅卷经验,有些学生在考场上写的是背好的文章,如果只是考一篇大作文的话,有失公平。另外,我们还想延长作文的时间。现在学生在考场上只有1个小时左右的写作时间,太紧张。提高作文分值后,要有3个—5个人来评一份作文试卷,使公平性有保障,而这一点也是可以实现的。因此提高作文的分值比例是可行的。

对于减少选择题,大家都达成了共识。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查。我们拿了某年高考卷的48个汉字来组成选择题(总分100分),让语文水平比较低的学生来做,发现他们中最高可以蒙对52分。把这些词换成填空题再给他们做,差距就可以拉得很大,最高可以拿到92分,最低的只有5分。这说明原来的选择题区分度是比较低的,如果可能的话,选择题还可以减少一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建立“S”星球
红树林
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的世界
五龙谭
伤心的一天
最宝贵的一句话
飘•韵
写作的乐趣
杭州之美
鸟趣
龟兔第二次赛跑
校园的春天
那一次妈妈哭了
过年真快乐
幸福的回忆
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下航空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
应急物资的政企合作储备模型研究
基于文化产业视角下提升呼和浩特城市品牌的对策研究
透过“双十一”浅析电商物流
加强天津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对策分析
浅析物流的是与非
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差异探讨
用平衡计分卡评价物流管理效率的方法初探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文献综述
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配送模式研究
浅析航天企业采购合同风险控制
基于TQM的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棉花新政 棉农三盼
小微物流企业发展困境分析
航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聆听《慈母情怀》有感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成长足迹(二)依依惜别阅读材料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叙事
《慈母情怀》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依依惜别》演讲稿
《看菊花》——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
沐浴桂花雨的芬芳──《桂花雨》教学后记
《黄果树听瀑》教学后记
《鲁滨孙飘流记》课后反思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欣赏,领会,创造——《泊船瓜洲》听课感受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