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2
《好学的爸爸》教案之三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悟课文内容,体会并学习“爸爸”的好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3.好学的爸爸(一)
深夜 还 多学 一种语言
学外语
清晨 又 多了 一样本领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生字、写偏旁、组词、填空、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读课题。指导读准“好”,是第四声。
3. 理解“好学”的意思
4. 学生提出疑问。
二. 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词
1. 出示图一,讨论:
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你从哪儿看出来?
2. 相机出示生字词:深夜灯下
(1) 学习生字:夜灯
a. 正音。
b. 扩词。
c. 指导写法。
d. 练习描红。
3. 过渡。
深夜,“爸爸”还在灯下看书,多爱学习呀!“爸爸”在学什么呢
三.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想想课文讲了意一件什么事情。
2. 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词。
a. 指名读.
b. 说说容易读错的字音。
c. 去拼音读词语。
(2) 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导朗读。
(3) 指名分节读课文。
(4) 讨论:课文中写的是“爸爸”的什么事?
四. 作业
1. 练读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写字。(灯深)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说说“夜”的笔顺。
2. 指名读课文。
二. 细读课文
1. 细读第一段。
(1) 指名读。
说说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分几句话写的。
(2) 讨论:
a.“爸爸”怎么好学的?
b.结合插图理解第二句话。“一觉醒”来说明了什么?
(3)指导朗读。(用赞美、敬佩的语气)
(3) 小结。
2. 细读第二自然段。
(1) 轻声读。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是写“我”和“爸爸”的对话。
(2) 理解第一句话。
a. 指名读。
b. 理解“好奇”。说说“我”为什么好奇?
c. 用“好奇”说话。
d. 我为什么会“a”、“o ”、“e”地念起来?
e. 指导朗读。
(3) 理解父女俩的对话。
a. 讨论问题,相机指导朗读。
“爸爸”听到“我”在读汉语拼音时,是怎么说的?“外国语”指什么?
“爸爸”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我”的话该怎么读?
指名读。
“爸爸”是怎么回答的?
b. 理解“多学一种语言,也就多了一样本领。”
理解“语言”。举例说说什么是本领。
说说你们还学会了哪些本领?引导学生用“本领”说话。
c. 指名分角色朗读。
d. 小结。
三. 总结课文
1. 学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
2. 齐读课文。
四. 作业
1. 填空:我的爸爸很()()。深(),我一觉醒来,看见爸爸()在灯下看书。()晨,我还没有起床,爸爸()在阳台上念起书来。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开火车读生字。
2. 用生字口头组词。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 教学生字字形。
床就语那言本领
2. 指导书写。
3. 学生练习在书上描红。
三. 课堂练习
1. 抄写汉字。
2. 写出下面字的偏旁。
灯()床()语()领()
3. 扩词。
本()()()床()()()
语()()()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寻找
- 舛误
- 八荣八耻儿歌
- 《八荣八耻拍手歌》
- 那天晚上
- 还是近视
- 希望如是说
- 花儿
- 伞
- 自大的蚊子
- 贝壳项链
- 豪日
- 他难道是大师
- 窄小的天空
- 天上的街市
- 探析建筑防水工程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 记得住不变的乡音留得住不变的乡愁
- 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
- 奶牛饲料最佳搭配比例
- 探讨水工建筑物的渗漏水处理措施
- 土木工程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 奶粉追溯一年奶源关键信息没“追上”
- ARMA模型对山西省火电在全国比重的拟合应用
- 秋大白菜种植有方法
- 苹果生长后期要加强管理
- 一种富有特色与实效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模式
- 河道清淤施工
- 大培训,筑牢根基底层突破
- 爱洒学子 情牵山区
- 大投入,先把最迫切的事情办好
- 爬石记(学生习作)
- 难忘的童年[学生习作]
- 体味生活
- 怎样布置作业科学
- 应十分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之我感
- 徜徉书海,享受阅读
- 如何构建真正的语文课堂
- 歌声悠扬
- 小学生作文:看书使我着迷
- 没有笨孩子
- 课堂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误区及校正
- 培养自主,快乐学习——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观察积累,具体生动——小学生习作指导
- 《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