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课文复习 备课资料

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课文复习 备课资料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课文复习 备课资料

《文言文两则》

(一)《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和孔子合称为(孔孟)。

2、译文及断句: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

(2)使/弈秋/诲/二人弈,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

(3)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

(4)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另)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到来,想拉弓箭把天鹅射下来.

(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6)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3、解释下列字意思。

弈(下棋)善(擅长)诲(教导)惟(只)弓缴(弓箭)

俱(一起)弗(不)非(不是)然(这样)若(如)其(其中)

4、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

②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弈秋的教导天鹅

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前一个人前一个人

④惟弈秋之为听。无实际意义,一般不译

5、根据古文内容填空

(1)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结果(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和专心致志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我还知道两句表示专心致志的名言:①(一心一意万事成,三心二意失良机。)②(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3)课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

(4)摘录孟子的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编为(《论语》),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3、译文及断句: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询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时离人远一些。”

(3)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离人远一些,而中午时离人近。

(4)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子说:“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盂,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5)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6)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7)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东游(到东方去游学)辩斗(争论)故(原因)以(认为)

去(离)日中(正午)及(到)盘盂(盛物的器皿)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决(判断)孰(谁)为(认为)汝(你)知(知识)

4、解释句中“其”字的意思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指辩论这件事)

(2)及其日中如探汤。(指太阳)

(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指后一个人)

(4)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

5、找出文中的3对反义词,写下来。

(远——近)、(大——小)、(凉——热)

6、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句话把刚出来的太阳比作车盖,把正午的太阳比作盘盂。

7、根据古文内容填空

(1)本文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有关太阳远近的问题),孔子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2)两个小孩探索自然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观察、感觉,再结合平时的经验)。一个小孩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另一个小孩的观点是(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3)文中的(孔子不能决也.)一句可见问题的复杂性。

(4)学完《两小儿辩日》,我想到这些成语:(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学海无涯),我还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①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要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③平时要敢于大胆置疑,说话要有理有据。

④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这样得出的结论更准确些。

(5)摘录孔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北京的春节》

一、填空

1、《北京的春节》以_时间_为序,描绘了_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_,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__。

2、本文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他的作品有(《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他的作品的语言特色是(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灰谐),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3、、课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详略得当),文章详写了(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的情景,其他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让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的印象。)

4、我国的传统佳节除了春节,还有(清明节、重阳节)等,相应的诗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写出下列节日的农历时间。

除夕(农历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公历4月5日)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

冬至(公历12月22日)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

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

二,课文理解

(-)

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博览会是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作者运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二)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将这段话分两层。这样分层的根据是(这段话是总分结构)。

本段围绕(除夕真热闹)来写,所填的词反映了除夕的(热闹)。

2、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守岁是(在除夕晚上不睡觉,直到天亮)的意思,守岁有两重意义:(一是岁数大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二是年轻人守岁,为了给父母延年益寿)。

3、本段从(香)、(色)、(声)三个角度描写除夕的热闹场景。

4、我会在门上贴一副春联:(喜滋滋迎新年,笑盈盈辞旧岁。)

5、本段话向我们介绍了北京除夕夜(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守岁)等习俗。

(三)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象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春节的高潮还有(除夕)、(正月初一)。

2、本段写过元宵的习俗是(看花灯)。写出灯多的词语(张灯结彩、几百盏);写出等种类多的词语(各形各色)。我不禁想起了(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句诗。。

3、从这段话中,我感受到了(北京的元宵节非常红火、热闹),

(四)、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1)用“”画出带儿的词语,我们体会到老舍语言有浓重的北京韵味。

(2)我们有哪些传统的游戏项目:打陀螺、踢毽子、抖空竹

(3)这段话中提到了孩子们准备过年的哪三件大事?体现了孩子们过年怎样的心情?

答:文中提到了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三件大事。体现了孩子们对过春节无比期盼、欢快的心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乐的五一劳动节
吹画
玩“捉迷藏”游戏
吹画趣课3
吹画趣课1
有趣的吹画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吹画趣课12
我的课余生活——骑滑板
五一节劳动节真快乐
我的儿童节,我快乐
吹画趣课
一个故事给我的启示
吹画趣课11
愉快的生日
东宁县全力打造黑木耳种植基地
锦江河斑鳜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
芹菜露地和保护地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内部运行机制研究
富硒罗汉果中罗汉果皂苷V的HPLC测定
雪莲中绿原酸、芦丁、木犀草素含量的HPLC法测定
卷烟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的UPLC测定
渝产续断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
罗田甜柿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初步鉴定
白萨福克羊生理生化指标季节性变化研究
两种方式提取杏鲍菇菌丝胞外酶的比较分析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山刺玫果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夏秋鲜叶加工红茶的萎凋技术研究
湖北省潜龙市2010年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内乡县201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10年长沙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
湖北荆州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山东省东营市2010年五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丰台区2014年初三统一练习
云南省怒江州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河北省唐山市201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皖东南初中三校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北京密云县201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北京各区县2010年中考二模试题及答案汇总(不断更新中...)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初2014年届九年级(下)阶段测试(七)
湖北省荆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湖北潜龙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