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3
平淡无奇的茉莉,不平凡的爱 教师随笔
平淡无奇的茉莉,不平凡的爱
《爱如茉莉》这篇课文很感人,文章语言朴实,但字字有情。下面是管建刚老师对这课的部分解读,说得很有见地。
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就像茉莉吧。”
注意这个“平淡无奇”。
正因茉莉在“我”眼里“平淡无奇”,所以听了妈妈的话,才会“差点笑出声来”,才会差点说出“这也叫爱”的话来。
茉莉花真的“平淡无奇”吗?
“洁白纯净”“缕缕幽香”“清香弥漫”“袅袅”“诗意”的茉莉花,“平淡无奇”吗?不,茉莉花是美好的,“我”之所以认为它“平淡无”,是因为它就种在家里,天天都可以见到、看到、闻到、触摸到——这从“我忽然对在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问道”一句中可看出。为什么觉得茉莉“平淡”,因为拥有。拥有的东西,你就觉得它很“平淡”,很“无奇”。
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爱,是深沉的,也是热烈的,是温暖的,也是感人的。作为女儿的“我”不认为这种爱“也叫爱”,正是因为这种爱就处于“我”的生活之中,“我”每时每刻都能见到、看到、听到和触摸到,熟悉到了“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的地步。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一碗馄饨》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热腾腾,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摸遍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主人是位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她站在那边,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我没带钱呀!”她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很很热心的招呼她,“来,坐下,我下碗馄饨给你吃。”
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感激。”她忙擦着泪水,对老婆婆说:“我们又不认识,而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怎么对我?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来!”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能这样想呢,我只不过是煮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去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
女孩楞住了,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里走。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了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喜色:“你这个淘气包,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就凉了!”这时,她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课文中的“我”认为“茉莉”“平淡无奇”,正如故事中的“她”对熟悉的母爱的熟视无睹。太熟悉的爱,就像太熟悉的茉莉一样“平淡无奇”,但正是这种“平淡”的爱,正是这种“无奇”的爱,才是一直在我们身边流淌的爱。
最后作者发出咏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两个“爱如茉莉”,不只是一种强调的手法,两个“爱如茉莉”的意蕴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第一个“爱如茉莉”是“我”明白了,原来爱真的就像自家种的茉莉一样“平淡”又不“平淡”,明白了妈妈说的,爱“就像茉莉吧”,第二个“爱如茉莉”,却是“我”对这种如“茉莉”一样平淡又不平淡的爱的无限感叹。
课文除了有相当多的篇幅和词句直接描写爸爸对妈妈、妈妈对爸爸的爱的词之外,也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揉地笼罩着他们。”一个“探”,将阳光的爱意赋予了人的爱意,用得十分精妙。而这篇课文,像这样的用词用字的地方还有很多,如:
1.“我见从妈妈口中掏不出什么秘密”的“掏”。
2.“我差点笑出声来,但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样子,赶忙把‘这也叫爱’这句话咽了回去”中的“咽”。
3.“我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的“触”。
4.“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的“钻”。
题目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如”的意思是“好像”“如同”“宛如”的意思,但是为什么不用“爱宛如茉莉”呢?是为了简洁,题目要简洁。那么用“爱像茉莉”“爱似茉莉”行不行?好不好?行,但不好,不好在缺少语言的声韵的美感。真正的写作,用词用字除了意思的准确表达,还将考虑语言的音韵的美感,这也是汉语言的魅力所在之处。
平淡无奇的茉莉,不平凡的爱
《爱如茉莉》这篇课文很感人,文章语言朴实,但字字有情。下面是管建刚老师对这课的部分解读,说得很有见地。
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就像茉莉吧。”
注意这个“平淡无奇”。
正因茉莉在“我”眼里“平淡无奇”,所以听了妈妈的话,才会“差点笑出声来”,才会差点说出“这也叫爱”的话来。
茉莉花真的“平淡无奇”吗?
“洁白纯净”“缕缕幽香”“清香弥漫”“袅袅”“诗意”的茉莉花,“平淡无奇”吗?不,茉莉花是美好的,“我”之所以认为它“平淡无”,是因为它就种在家里,天天都可以见到、看到、闻到、触摸到——这从“我忽然对在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问道”一句中可看出。为什么觉得茉莉“平淡”,因为拥有。拥有的东西,你就觉得它很“平淡”,很“无奇”。
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爱,是深沉的,也是热烈的,是温暖的,也是感人的。作为女儿的“我”不认为这种爱“也叫爱”,正是因为这种爱就处于“我”的生活之中,“我”每时每刻都能见到、看到、听到和触摸到,熟悉到了“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的地步。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一碗馄饨》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热腾腾,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摸遍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主人是位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她站在那边,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我没带钱呀!”她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很很热心的招呼她,“来,坐下,我下碗馄饨给你吃。”
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感激。”她忙擦着泪水,对老婆婆说:“我们又不认识,而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怎么对我?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来!”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能这样想呢,我只不过是煮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去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
女孩楞住了,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里走。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了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喜色:“你这个淘气包,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就凉了!”这时,她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课文中的“我”认为“茉莉”“平淡无奇”,正如故事中的“她”对熟悉的母爱的熟视无睹。太熟悉的爱,就像太熟悉的茉莉一样“平淡无奇”,但正是这种“平淡”的爱,正是这种“无奇”的爱,才是一直在我们身边流淌的爱。
最后作者发出咏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两个“爱如茉莉”,不只是一种强调的手法,两个“爱如茉莉”的意蕴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第一个“爱如茉莉”是“我”明白了,原来爱真的就像自家种的茉莉一样“平淡”又不“平淡”,明白了妈妈说的,爱“就像茉莉吧”,第二个“爱如茉莉”,却是“我”对这种如“茉莉”一样平淡又不平淡的爱的无限感叹。
课文除了有相当多的篇幅和词句直接描写爸爸对妈妈、妈妈对爸爸的爱的词之外,也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揉地笼罩着他们。”一个“探”,将阳光的爱意赋予了人的爱意,用得十分精妙。而这篇课文,像这样的用词用字的地方还有很多,如:
1.“我见从妈妈口中掏不出什么秘密”的“掏”。
2.“我差点笑出声来,但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样子,赶忙把‘这也叫爱’这句话咽了回去”中的“咽”。
3.“我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的“触”。
4.“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的“钻”。
题目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如”的意思是“好像”“如同”“宛如”的意思,但是为什么不用“爱宛如茉莉”呢?是为了简洁,题目要简洁。那么用“爱像茉莉”“爱似茉莉”行不行?好不好?行,但不好,不好在缺少语言的声韵的美感。真正的写作,用词用字除了意思的准确表达,还将考虑语言的音韵的美感,这也是汉语言的魅力所在之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这堂课真有趣
- 朋友留言薄作文
- 领悟人生
- 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
- 园艺工人了不起
- 我和桂林有个约会
- 最美是什么
- 心中有个梦
- 小乌龟真有趣
- 难忘的小学生活
- 追踪爸爸的“秘密”
- 我笑了
- 成长记事
- 寒假两三事
- 我的小天地
- 高效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落实中的有效策略
-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 巧用生物模型,服务课堂教学
- 多样化教学方法下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有效提问设计研究
- 解决数学课堂效率低下问题的策略
- 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实效性探究
-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发展
-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评价
-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 如何激“活”中学思想品德课
- 怎样让初中历史课堂充满情趣
- 运用地理实验,探究影响河流水量的因素
- 猴王出世(教案)
- 《月亮的心愿》教案
- 活动课《您好,亲爱的老师》设计
- 第一朵杏花
- 乌鸦喝水有新招
- 《自己去吧》教案
- 延安,我把你追寻
- 【不合群的小蝌蚪 】
-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第四册《葡萄沟》教案
- 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介绍
- 《 登 鹳 雀 楼 》
- 做风车的故事
- 《蘑菇该奖给谁》教学实录与评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