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阅读课教学

阅读课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阅读课教学

快乐旅行,体验情感,回归生活

--------新课程标准下阅读课的教学

【理想表述】

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才算得上一节好课呢?众说纷纭,名师名家的说法也是各有千秋,靳家彦认为一节好课要具备十大标准: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以生为本;4、流程科学;5、注重内化;6、体现沟通;7、启迪创造;8、媒体得体;9、讲求实效;10、多元评价。孙双金认为好课像登山,上课的过程是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提升的过程。王崧舟评价一节“好课”要有三味:1、语文味: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写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2、人情味:情趣、情感熏陶、价值引领、人文关怀。3、书卷味。窦桂梅认为“绿意在课堂生长”,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没有“围场”的课堂(生成),应该是家常味的课堂(朴素)。

纵观名家所言,一节好的语文课必须要完成语文学科任务,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人格修养,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一堂好课对学生是种享受,对教师更是种享受,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肤浅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做到:1、教学目标明确、准确,能体现三维性(即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体现“学情”,把握教学重点。2、教学结构科学、合理,教学设计要重点突出,环环相扣;学生要有足够的读写时间、独立思考时间和合作交流的时间。3、教学效果良好,通过课堂教学达到预定教学目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4、教材处理正确、灵活,能正确地把握教材,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及拓展。5、教学方法恰当、灵活,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改变原定教学方法。6、教学手段恰当、自如,所用手段要符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心理特点;7、教学理念端正,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8、教师素质良好,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语言、教学板书及媒体运用等。9、可推广性。一节好课应该是一节示范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都应该被同行所借鉴,可以推广。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保证,老师的作用是“导”---导(学生)读、导(学生)思、导(学生)行,就好比旅行,老师就好比一位导游,正如特级教师周益民所说:“好课如旅游,时间有限,景点多多,如何尽兴?导游设计最佳线路,鱼和熊掌兼得。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贮足何处,歇脚哪里,游客们各取所需。游玩中,间或碰到一口枯井,几块怪石,左端右看不明就里。这时导游上前细数古典,指点一二,却原来曾沐过秦时的风汉朝的雨,感慨之情顿生。好的课堂总是以简驭繁,以少胜多,广阔的空间留给孩子们自己去翱翔。”借鉴名师之理论,我觉得,一节好的语文阅读课,就像一次快乐的旅行,在旅行中学生能体验情感,再将情感回归生活。

【实践呈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秋天的怀念》,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把握好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母爱的内涵,感受“爱母”的思绪,感悟生活之美。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重点语句,体会句子含义,抓住细节,深刻领会文章包含的深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母爱的伟大、无私与平凡,延伸、拓展,让学生明白生命的珍贵,感悟“好好儿活”的深远含义,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培养感恩的意识和行动,并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

二、课前设计思考题: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了解的?

(设计意图:这些问题学生在独立阅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答案,能够以此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设计好教学思路:

1.走进文本。

在作者叙述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在作者对母亲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就是走进秋天的故事,走进作者的怀念。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在和学生一起品读课文的过程中,结合语境,理解生字、词,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母爱的内涵,感受“爱母”的思绪。即知识与能力的达标。)

2.走出文本。

(设计意图:走出文本,就是走出作者的怀念,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学了课文,老师引导学生学后思考,让学生明白,母爱(父爱)的伟大、无私与平凡,生命的珍贵,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热爱亲人的情感,培养感恩的意识和行动,并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也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

这一教学思路,我想达到的目的,就是围绕这篇课文,体现出“走进母亲怎样的好好儿活;感受作者怎样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要怎样好好儿活。”的教学层次,使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完整地凸现“三维体系”,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实施教学过程,当好“导游”,让学生深入角色,体验情感,回归生活。

(一)、导入课文。

1、出示作者史铁生的生活照,简介作者。

(1)课件出示:史铁生,1951年生入北京,著名作家,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煤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他撰写了一段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2)教师引言:史铁生伯伯,是个瘫痪了三十多年的残疾人,他却凭着自己的坚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曾经有那么一段日子,他对生活绝望过,就是在这段日子里,有一个人,给了他希望,给了他勇气,让他感受到了伟大、无私的爱,这个人是谁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怀念》。

2、请同学认真读课文,思考: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了解的?

(二)、集中交流,解决生字、词,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1.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请同学看课文第一段,母亲的一句话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课件:“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板书:“娘俩——好好儿活”)

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找出课文中的语句,好好读读。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②“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③“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教师总结:作者当时正是青春年华,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他这样做,我们真的可以理解,他对生活已经绝望了,而这个时候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教师总结:母亲的痛苦儿子知道吗?母亲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吗?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在儿子面前发脾气,有没有像儿子那样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回答是肯定的:没有!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小组讨论)

集中交流,教师小结:母亲为了儿子,坚强地面对疾病,她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是希望儿子也像她一样,勇敢地面对现实,顽强地活下去,让我们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坚强、无私。

2.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请再细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课件出示:

(1)“……母亲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儿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小结:母亲知道此时的我需要宣泄,她要留给我一个宣泄的空间,而又放心不下我,所以连用两个“悄悄的”,母亲的爱是小心翼翼!

(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注意细节“挡”,思考:母亲挡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怕落叶会影响儿子的情绪,落叶象征着生命的终止,母亲挡住的不是落叶,挡住的是儿子郁闷烦躁、绝望的情绪。

(3)“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小结:母亲担心‘踩’和‘跑’的字眼会刺痛我,母亲的爱好细心!

总结:母爱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课文的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无处不在,作者正是抓住这些细节表现自己的情感。母亲将自己所有的爱浓缩成一句话“好好儿活”,她要让儿子好好地,坚强地活下去!

3.走进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母亲走了,作者又是怎样的心情呢?你能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来体会作者的心情吗?

课件出示:

(1)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儿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2)“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想到母亲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儿子又是什么感受呢?

(3)“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一段描写又表达了儿子怎样的感情呢?

(4)“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话呢?我们懂了吗?(齐度最后一句话:我俩在一块,要好好活))

教师总结:母亲走了,儿子无比悲伤,无比自责,无比惭愧,自己只顾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连母亲病入膏肓都不知道,如今再也没有补偿的机会了,只有深深陷入对母亲的怀念之中,他记住了母亲的话“好好儿活……”,他勇敢面对困难(双腿瘫痪),坚强地扬起了生命之帆,作后成了一名著名的作家。

(四)走出文本,读出思考。

1.史铁生伯伯和他母亲的故事很感人,学完之后我们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畅所欲言)

生一: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生二:我们要爱自己的母亲。

生三:伟大的不仅仅是母爱,还有父爱……

生四:我们要报答父母对我们的爱。

2.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说得都不错,不过还有一点你们没有感受出来,请再读读母亲的话“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读后好好思考,从中我们还能感悟什么?史铁生伯伯写出这篇文章,除了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外,他还有什么要让我们明白的吗?

师生共同总结:生命是珍贵的,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长,无论怎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好好活,我们应该怎样好好活?活成个什么样?这就是在我们一生中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自己觉得很多不如意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对字词教学还没有深入。在最后的“走出文本,读出思考”的环节中,学生对母爱的体会,感恩,很容易答上来,但对生命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还不能上一个高度,教师的启发、引导,多少有些牵强、生硬。这可能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有关,也可能教师作为一名“导游”,还没有很好的将游客引入这片风景之中,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更科学的教学方法。

总的来说,这节课,基本上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通过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又走出文本,将体验到的情感回归生活,懂得了母爱的伟大,懂得了要感恩,也就是让学生明白了在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多多少少也明白了一些生命、生活的含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3005年的房子
游临安瑞晶石花洞
街头小广告的话
离群的小鸡
从天而降的魔棒
太空之梦
假如我是一朵云
克隆的好处
我要克隆金丝猴
桌子、椅子和地板的对话
神奇的鞋
落叶旅行记
太阳、星星和月亮
和平大海
台灯与蜡烛
韩国改进其“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与疼痛症
意大利军方计划采购倾转旋翼机
美陆军参谋长公布陆军航空兵削减计划内容
中国台湾 “沱江”号轻护舰和“磐石”号补给舰交付
首批埃尔比特公司ATMOS―2000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运抵泰国
美国哈里斯公司将向中东国家提供战术电台
驱动蛋白的颈链结构与功能关系
滇龙胆GrHMA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印度开发“阿琼”Mk II主战坦克
印度 “阿斯特拉”远程空空导弹在试射中成功命中目标
雷声公司将战场感知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更加安全的水平
俄罗斯国防部短期内将不大量采购第五代战斗机
水环境中有机碳循环的重要驱动力―噬茵体
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测试的M40A6原型枪曝光
称赞最新教案十二教学实录
称赞最新教案十六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三教学实录
称赞最新教案A案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B)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A)教学实录
酸的和甜的字词教学
识字5-教案精品1
酸的和甜的字词精彩教学
酸的和甜的最新教案二教学实录
在交际中学会交际──应该听谁的(口语交际)精彩片段评析教学实录
酸的和甜的最新教案一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一教学实录
18称赞之教材分析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实录附点评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