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0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是本组文章的教学重点。而《猴王出世》一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围绕“石猴
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接着再读课文,以“这只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形象。最后,结合本组的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组织学生演演猴王出世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在整个教学中,我认为有三处亮点:
一、注意引导学生体味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如:“这句话是什么描写?”“通过抓住动作、语言的描写,读出了你心中猴王的形象,这
是阅读的好方法。”
二、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动画版的《西游记》主题曲,电视剧石猴称王的片断,《西游记》原著的图片,每一次的引
入,都能调动学生亲近文本的兴趣。
三、巧设结语,感受文字的魅力。
“一百个人读西游记,就有一百个孙悟空的形象,一百个人读西游记,就能演出一百个
孙悟空的形象,这就是名著的魅力,经典的魅力,文字的魅力“作结语,使学生领悟的文字
的魅力是动画、电视剧无法承载的内涵。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解决“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读
懂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的难点时,指导还不够充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在读悟文
本时,显得力不从心。
另外,“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组织学生演演猴王出世的故事,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这一设计,本应该是最大的亮点,但由于教师的急功近利,在学生演不出来的时候,没有
马上停止,反而又演一组,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好的示范效果。成为本堂课最大的败笔。如
果当时在“请一组同学表演”不成功后,适时媒体播放电视剧石猴称王的片断,再继续进行
“看看应该注意什么?”的口语交际,相信一定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机灵的香儿
- 我的小伙伴
- 会说话的花
- 人类的光辉——二十年之后的手机
- 秋雨
- 我家的谜语比赛
- 这件事真让我高兴
- 金色的海滩
- 参观电视塔
- 我的同学
- 人间总有真情
- 游览榕洽生态园
- 上海的东方明珠塔
- 炒南瓜
- 我喜欢的桂花
-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经济伦理教育问题探讨
- 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道德支撑
- 从资本主义本质论视角分析国际金融危机
- 浅析康德的责任伦理观
- 经济适用房发展困境论文
- 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辩证关系探析
- 试论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 西方哲学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启示
- 有关西方哲学意象观的历史演进分析
- 国外资本主义理论新动向
- 浅谈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 科学技术与中庸之道
- 国学与古代文学思想的关系
- 试论朱熹理欲观的现代意义
- 美丽的小兴安岭
- 积累·运用
- 在南极的日子
- 中彩那天
- 群鸟学艺
- 一块怀表
- 会摇尾巴的狼
- 20 第六颗钻石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麻雀》教学构想
- 第六颗钻石
- 七色花
- 小摄影师
- 我家的小园
- 古诗三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