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4
张水藤
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出一节好课,一节大家都认可的成功课。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内涵丰富、可操作性极强的语文教材,渴望成功的心理会更强烈一些。
面对刚刚讲完的《山中访友》一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一点。
《山中访友》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为此,我的教学设计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力求用“美”的课件感染学生。为了让课件更“美”一些,为了让课件更好地展示出教材的优美之处,我集图片、文字、课文朗读、音乐于一体,让学生在听读这一环节充分感知课文;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或用图片展示林中朋友的美丽形象,让学生的视觉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同时,课文的教学环节的名称设计中也突现“美”,主体部分设置了“美文听读”、“美文美读”、“美文研读”等环节,对学生“美”的感知无形中又是一种强化。
二、力求挖出主题的深度,让学生有新鲜感。对本课主题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过美文听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浅层次的;通过美文美读,学生此时对主题的感知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通过美文研读中问题二的解决,学生对本文的主题是有深度的,不在停留在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同时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让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要爱护、关心大自然中的一切。
三、力求将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各个环节中又分别有所侧重:美文听读中有美读的示范,又是听的训练;美读的要求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把她朗读出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是读与说的双重结合;研读则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情境演读、习作美文则主要进行写作水平的训练,等等。在环环相扣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四、力求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的,除了听读这一环节,其他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四人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的,整个课堂是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真诚对话过程。在轻松的学习交流中,他们的合作、探究中学习方法进一步完善。
五、力求课堂教学的完整与和谐。本课的学习导入是以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开始的,课堂小结以方舟的小诗结束,不仅结构完整,而且两则材料又都与本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不仅增强了本课文学方面对学生的熏陶,而且它们与教材很和谐的统一到了一起,教学拓展的有了宽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花坛
- 爸爸我想对您说
- 美丽的校园
- 桃花
- 美丽的公园
- 秋天的图画
- 太阳
- 我爱秋天
- 调皮的哥哥
- 可爱的乌龟兄弟
- 爱我家乡
- 买遥控小汽车
- 玛雅水公园
- 奥运会开幕
- 学滑冰
- 注重探究实验提升学生能力
- 高中英语阅读策略教学摭谈
- 试论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 让语文课堂更贴近生活
- 在细节中提升数学课堂知识生成效果
- 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 优化课堂艺术,彰显初中英语教学效果
- 从“文质彬彬”谈作文写作
- 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初中地理活力课堂
- 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思品课堂呈现活力
- 试论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作用的发挥
- 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
-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听力口语训练
- 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问题导学
- 问题“铺路”高效“畅行”
- 第七册教案\3元帅和小棋手
- 第七册教案\4少年聂耳
- 索溪峪的“野”
- 一件难忘的事(习作训练)
- 第七册教案\2敦煌莫高窟
- 《清明上河图》教案
- 李 时 珍
- 燕子
- 第七册教案\6熟能生巧
- 第七册教案\1赵州桥
- 当老师不在的时候
- 雷锋日记
-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 13小蝌蚪找妈妈
- 28数星星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