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课题,触摸文本——《蚕姑娘》教学反思
翻新时间:2022-11-02
质疑课题,触摸文本——《蚕姑娘》教学反思
质疑课题,触摸文本
看过很多课例,对就课题质疑这一环节心存疑虑,一直认为,孩子问出的问题大多是无效的,又何必花时间在这上面纠缠不休呢。但朋友的建议和纵容,又让我对自己的思考产生怀疑:不试过怎么知道?没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又怎能从课题找出有价值的东西来?
于是,在学《蚕姑娘》的课堂上,便出现了这样一幕:
师: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蚕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想知道桑叶是什么样的?
。。。。。。
又请了几个,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我有些蔫了,心想果然没意义。这时,钟玉花举了手。
她说:我想知道,蚕就是蚕虫,为什么叫蚕姑娘呢?
我眼前一亮。
师:你很会思考,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在后面画个?。
生:我还有个问题,为什么后面叫蛾姑娘呢?
师:你也很会思考。
我在标题下面写上“蛾姑娘”,也在后面画个?。
师:为什么把蚕叫蚕姑娘,把蛾叫蛾姑娘呢?请大家读书,到书中寻找答案吧。
学生读书。提问。请了好几个,都说“把蚕、蛾当作人来写了”,我对这样的答案并不满意。追问:为什么把它们当作人来写?教室里静了几分钟,这个时候,有个学生举手了:我知道,作者把它当作人来写,是因为他觉得蚕很可爱,像个小姑娘那么可爱。
“你怎么知道的呢?”我紧追不舍。“我读了就知道了,还有我看画上也知道了。”
我鼓起了掌。
师:那蚕姑娘和蛾姑娘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一时答不出,便埋头读书。我知道,他们是企图在书中寻找让自己也满意的答案的。
这时有学生站起来了:蛾姑娘就是蚕姑娘变的。
我在黑板上写上“变”字。
师:那蚕姑娘是怎样变成蛾姑娘的呢?总共变了几次?
学生接着便沉浸在蚕的人生起伏里了。
。。。。。。
经过这一次的尝试,我知道自己原来一直在犯一个错误:就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我想,也许因为这个低估,不知错过了多少精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端午节
- 包水饺
- 我的新发现
- 唱歌比赛
- 危险就在眼前
- 参观汤显祖游乐园
- 我的小制作
- 书的自诉
- 游中山公园
- 金童玉女
- 福娃
- 谜语
- 我的好朋友——七巧板
- 贴鼻子
- 猜迹语真有趣
- 谈年表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
- 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考
-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分析
- 《建筑电工与电气设备》教学中的逻辑分析
- 关于都市门户网站广告经营的研究
- 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 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商务英语教学设计
- 班级管理运用情感方法对中专新生适应障碍的辅导的必要性
- 大学校园音乐文化与大众音乐文化契合研究
- 地方高职院校招生困难的体现及对策
- 当前档案管理的发展及信息化建设
-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路径探索
- 新时期我国高校德育模式问题研究
- 秦皇岛市发展太阳能产业的问题研究
- 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 影子教学后记教学实录
- 影子教学后记二教学实录
- 影子精彩教案一(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影子精彩教案三教学实录
- 阳光教案六教学实录
- 阳光教学片段赏析——课堂辩论教学实录
- 影子精彩教案四教学实录
- 阳光说课设计教学实录
- 影子精彩教案五教学实录
- 比尾巴教案比尾巴优秀教案
-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影子教学后记教学实录
- 比尾巴比尾巴教学实录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比尾巴第一课时教案
- 《比尾巴》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