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19
爱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不经意间,我已从教14年。这是我逐渐适应教师角色,教学经验不断积累的日子,也是不断理解、感受教师职业的日子。在这些年中,我细细品摩身边同事的一言一行,反复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这些都使我坚定地认同这样一句话:万事德为先。做教师,教书育人尤为如此。做好一名教师,干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便是拥有崇高的师德修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拥有热爱学生的心。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作用,十七世纪伟大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我们对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更伟大的呢?
翻开中国数千年历史,你会发现善良的人们,历来把教师与天地君亲供奉在一起,视为崇高而神圣的。因为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几千年后的今天,当人们把教师当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它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时,它的内涵就扩大了,它还能承担塑造人的理想和品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顽强的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的重视。教师面临的是在蜜糖里泡大的被家庭宠坏的一代。他们单纯、幼稚、热情活跃、生气勃勃。因此,他们喜欢的是时刻想着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需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感情的老师。他们喜欢是对学生真诚、坦荡,能得到学生真心与信赖的老师。
他们喜欢有丰富阅历的、有广播知识的,晓知一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学时事、体育名人的教师。
他们喜欢的是能言、善辨、谈古论今,严肃而不失活泼,庄重而不缺幽默的教师。他们还喜欢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能在课余与之讨论关于世界的老师。这就是当前的学生出给老师的考卷!其实,学生崇拜老师,并不仅仅在于教师的职业,他们更崇拜教师为人的正直,坦荡的胸怀,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办事的胆识,处事的干炼,崇敬的是一颗永远真诚、热情、年青的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并非夸张之言,而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他的素质教育手记——《爱心与教育》一书的扉页上这样写道“让灵魂塑造灵魂,用心灵赢得心灵”,揭示的就是这个真理。新教育实验的积极倡导者朱永新也始终认为“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爱心。只有在爱心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因为只有教师满载着对学生的爱,我们才能去关心、体察学生,才能竭诚地为学生服务,并尽全力地作好各项工作。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爱,还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强大的教育力量,是打动学生心灵和通向其内心世界的桥梁,并能转化为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学生从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和关怀中,除了体验到对自己的理解和尊重,更进一步体验到了对自己行为表现的评价和暗示的期望,这一切都将成为鼓舞其前进的内驱力。
教师的爱心,首先表现在责任感上。我们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要积极、热情、勤勉、认真、以身作则。古今中外,无数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其根本因素就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责任感极强,他们情愿让学生踩着自己的双肩,攀登知识的高峰,自己做平凡
的铺路石。
热爱学生,必须处理好师生关系,把学生视为朋友、手足,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使他们感到教师在关心他。作为教师,我们还应具有真挚精神和诚实笃信的品质,我们对学生要以诚相待,要敞开心扉,让学生亲近、爱、信任我们。
我们不仅要爱学生,还要细致入微地深刻体察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更应把自己全部身心无私地奉献给所有的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后进生,相反应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爱。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事物入手,用深入浅出的生活语言,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使学生感到课本上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并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综合地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而引导学生“做社会生活的有心人”这一想法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去学,乐意去学的一条捷径。以下是我从这个角度去考虑的一些想法,略述如下:
一、课堂上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书本上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的环境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联系生活讲书本知识,让书本知识在不知不觉中生活化了,使学生感到平时看似平淡的生活充满了书本上的知识,使他们感到倍感亲切,内心涌起一股冲动:“我肯定能学好。”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收集身边有关的资料,做社会生活的有心人。
要经常引导学生收集一些与课本知识有联系的材料,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举例来了解课本。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收集资料或采集身边的事例已不是难事,且学生收集的内容丰富,更易被学生自己所接受。这样,既锻炼了他们学习收集资料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利用当前社会的新闻、热点来增加教学的时效性,让学生时时关注社会。
每当讲到当前的社会新闻或热点时,学生的眼神总是那么明亮。这也使我深深感到这种教法的有效性,我敏感地捕捉到这一信息。所以在平时非常注意社会新闻或热点中与我们的历史与社会课程中知识是否相关,通过有针对性的筛选,把它运用到课堂上来。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感到新鲜,这样增加了课堂的兴趣点,学生愿听愿学感到知识无处不在,感到多关注社会的必要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交换
- 有趣的同学
- 唉,我的压岁钱
- 我真幸福
- 我.老师.图书角
- 蜡烛
- 我家里的“古董”
- 猜“笑神”
- 我的梦
- 春天
- 他在烈火中永生
- 漂亮阿姨
- 双胞胎的烦恼
- 春天的发现
- 登山
- XML技术在飞行数据处理服务中的应用
- 公路路基加固技术的应用研究
- 工业节能减排压力增大 环保产业迎机遇
- 浅析对城市绿化植物种类及作用的探讨
- 电驱动膜技术处理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废水工程的应用
- 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的结构设计
- 论雇佣关系的法律定位
- 如何建立基于胜任素质的绩效管理
- 快乐需要分享
- 论企业医疗保险体系的变革
- 加强消防施工单位监督工作的探讨
- 探讨公路建设中路基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
- 吃红肉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 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方案安全评价
- 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模式(PLM)探讨
- 浅谈小学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 《外婆家的石桥》教学随笔
- 让每次鼓励都是孩子正面成长
- 三年级上册语文生字组词18-25课
- 守望乡土,守住心灵
- 三年级上册语文生字组词26-32课
- 中美教育比较——一个真实的故事
- 三年级上册语文需要背诵的段落和默写的九首古诗
- 小学作文评语改革实验报告
- 读、写、说在教学中的运用
- 走校本研修之路,浇三新强校之花——三新现场会交流材料
-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 校本研修,促我成长
- 阅读、朗读与语文――点滴之我见
- 开展语文活动课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