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nbs
p;
红星小学樊荣
前些日子看了王晓春老师所著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本书通过100个案例的描述与点评,体现了王老师过人的见解与教育的智慧。我一拿到这本书,就被王老师书中那另类见解,独特的看法所深深吸引。现就其中的一二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启发。
一、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这也许是我们教师的一个通病,我们总以为爱可以解决一切,有了爱学生就会听话,有了爱学生的成绩就会提高。而我们看到的电影、电视、关于教育的论著上也无不说明了这样的一个事实:爱让差的学生变好,爱让调皮的学生变乖。
。。。
。。而事实呢。
我也曾在自己的教育一线上努力,也对学生温柔的笑过,也拿着放大镜找过学生的优点,也不遗余力地表扬过学生,最后,有些学生是进步了,但我不能否认的是,更多的学生还是在原地踏步。看了王老师的书后,我才找到了答案: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光有爱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教育智慧,这正如医生和病人一样,光靠医生和病人关系好,病人的病是不会好的,还需要医生的专业技术。医生和病人和关系好,只能给治病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我们和学生的关系也是如此,我们用爱心筑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还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理智、智慧、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
二、批评不是研究方法。书上记述了这样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一个调皮的不能再调皮的孩子,一天到晚惹事生非,老师忍无可忍时,问他为什么,孩子回答:因为你们都是女的,老师怒火中烧,愤怒到了极点,孩子才惊恐地说出是因为妈妈和爸爸离婚以后,再也没见过妈妈,他听到老师骂他,就像妈妈还在身边一样。所以才经常捣乱。
读完这个故事时,我感受到这孩子太可怜了,他居然用这种方式寻找失去的母爱。我们老师是不是在很多时候都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孩子做错事时,我们只是想到了批评,然后来一句下次别再这样了,知道了吗?而孩子到底为什么这样做,我们却没有去想过,也没有去研究过。是没有研究的工夫和精力吗?不是。
是没有研究的习惯。我们更习惯于教育这个孩子。而所谓教育者,批评也。
多么深刻精辟的语言呀。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不正是如此吗?王老师的这本书里,像这样的教育故事有很多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让我们的心为之一颤,每读一个故事都让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每当此时,我都会深思自己的教学现况,深受教诲。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走出误区,而我们的孩子也会更加健康地成长起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咏春
- 金色童年
- 游商洛
- 盼
- 一局生动精彩的象棋比赛
- 洗碗
- 2050年的地球
- 怪鸭
- 做风筝
- 一场车祸
- 我的小闹钟
- 师恩难忘
- 小鸭子喜欢吃饼干
- 难忘的教训
- 科学是什么
- 水稻稻瘟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
- 浅谈大豆常见虫害的药剂防治方法
- 大豆大垄行间覆膜品种试验研究
- 水稻不同种衣剂试验总结
- 关于黑龙江农作物露地复套种模式的初步研究
- 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
- 寒地苹果蠹蛾防治技术
- 大豆根腐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对策
- 浅析玉米的施肥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 不同年限南瓜种子生活力测定
- 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措施
- 大豆田农药使用技术
- 小议水稻纹枯病及稻曲病综合防治技术
- 谈大豆根部病害防治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课堂实录1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教学实录2
- 一株紫丁香-教学实录片断赏析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文内容
- 《乡下孩子》课文内容
-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推荐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目标
- 谈《乡下孩子》教学片段赏析
- 一株紫丁香-好棒教案教学设计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之四
- 《乡下孩子》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 一株紫丁香-课文内容方便
- 《乡下孩子》教学体会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好教案教学设计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