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听评课还要作为内行看门道

听评课还要作为内行看门道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01

听评课还要作为内行看门道

说到语文课,仿佛谁都可以品头论足一番。然而,在新旧教学理念交替、碰撞、磨合的今天,在应试教育仍然没有偃旗息鼓的背景下,到底该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呢?作为常规教研的载体,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在学校制度化要求的支撑下,听评课仍然是同仁之间彼此切磋、互相提高的重要方式。笔者自1999年担任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以来,每周的例行公事之一,便是组织包括听评课等形式在内的教研活动。在具体听评课时,有时也会感到茫然无绪、单调重复,有时也会怀疑:这是不是应景式的务虚,是不是形式主义的自我纠缠?但我的同事们在执教公开课时的可圈可点,也使我似乎摸索到了一点听评课的门道。从评课的原则上,听评课着重看“四性”;从评课的内容上,着重抓“五点”。

看“四性”,看的是课的真实性、实效性、创新性与和谐性四个方面真实性。我们看待一节公开课,评价的起点是真实性,特别是看学生对文本感知的真实思维过程,看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过程的曲折性、领悟过程的自然性,看所讨论的问题的互补性与争鸣性是否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实际,看教师教学设计的框架内有没有学生课堂生成的意外情景,看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师作为“平等的首席”是否拥有足够的引导能力。

实效性。语文课固然不能上成纯粹的知识课、训练课,但也不能借口培养语文素养、提升人文精神,从而偏执地走向虚幻之路,走向泛语文、反语文的泡沫化、边缘化之路。语文课即使要从“大语文教学”的视角出发,也应该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质的因素存在。一节语文课下来,至少应该能浓缩成一些“干货”,实实在在地授人以“渔”。即使是情感的洗涤、情操的陶冶、视野的开阔这样务虚的东西,也是有迹可循的,也是可以依托于具体的语言文字当中的。实效性应该是评价一节语文课的重要标尺。当然,对实效性的追求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一课一得”,更不能走繁琐分析和机械训练的老路。

创新性。一节语文公开课如果没有创新性、千人一面,就会失去公开课应有的意义。只有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潜能、风格,并在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独树一帜的追求,才能给人以启迪。以个性化解读文本为例,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和色彩。如果只是仰仗教学参考书的支撑,自然也只能是依葫芦画瓢、鹦鹉学舌般地贩卖别人的思想。在公开课这种鼓励探讨、争鸣的舞台,我们提倡执教教师敢于提出不同观点。当然,教师浸润自己最原生态的阅读体验,并以此传输、启发学生,才是最真实、最有感染力的阅读。

和谐性。从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应当重点处理下列几对关系:一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相对明确与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生发文本之间的关系。教师不能借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就一味无原则地自由放任,而应该引导学生建设性地讨论,适时回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上来。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完成与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不同的新的教学旅程。二要把握好个性化阅读与遵循文本逻辑之间的关系。既要倡导和鼓励个性化阅读,又不能走向漫无节制的以颠覆传统观点、消解一般观点为快意的末流阅读。三要把握好文本拓展与文本解读之间的关系。既要贯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又要防范因过分注重拓展迁移,文本解读反而欠火候的现象。四要把握好现代教育技术与文字的内蕴、情感之间的关系。

既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又要避免画面、图像对文字潜在魅力的冲击。五要把握好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和人文素养提升之间的关系。既要避免走繁琐训练的歧路,又要防止必要的语文训练的缺席。六要把握好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与高考语文之间的关系。既要防范高考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过早介入、过早链接,又要避免对高考走向的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抓“五点”,抓的是切入点、制高点、高潮点、动情点和拐点切入点。一节语文课如果上得不好,容易出现杂乱无绪的现象。一篇课文讲多讲少、讲深讲浅,重点、难点定位在哪里,没有一定之规,但找准切入点很重要。如有位教师讲李白的《蜀道难》,找的切入点是“‘蜀道难’到底‘难’在何处?”学生于是从文本里细心寻觅,很自然发现入蜀之路的险峻艰难;一唱三叹之余,便可窥蜀地久居之难,蜀中军阀可能酝酿着凶险的割据叛乱的隐忧,意在警诫当局者在形势险要处应当好好防守;一番思悟之后,更可自然联想到人生之路的艰难。层层发掘,剥茧抽丝,便达成了对诗歌主旨的解构。

制高点。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应当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抢占制高点。这个制高点可以是引导学生归纳出某种相应的思维方法,可以是矫治学生的思维疏漏,也可以是大幅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是与高考或隐或显的从容对接。每一节课的制高点都要站在宏观的视野、动态的视角,着眼于学生思维的系统发展,应该指向学生思维、情感和悟性等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终极发展。不能总是重复,一点序列和层级也不讲,一点梯度和坡度也没有。

高潮点。没有高潮的语文公开课无法紧紧揪住学生的心弦。教师要充分运用渲染铺排、对比纠错、悬念照应、起伏跌宕、谐趣幽默、个性解读、质疑探究等多种方式激活语文课堂,师生互动、酝酿高潮。

动情点。当前,语文课堂中的学生活动有过度泛滥的趋势,却偏偏看不到语文教师激情的张扬与澎湃。部分课堂在提升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语文教师的职业角色和主导作用被弱化了。而实际上,教师的激情恰恰是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强烈动力之一。没有语文教师的激情,何来语文迥异于其他学科的动人魅力?

拐点。课堂结构设计忌平淡无奇、平庸乏味。如果一堂公开课能匠心独运地设计一两个拐点,又与教学内容水乳交融,将大大强化教学效果。特别在小说、戏剧这类情节注重起伏跌宕的文体的学习上,公开课没有必要过于追求四平八稳,应该自然地运用与文体一致的课堂结构程式。如为了让学生体验小说结尾“合乎情理又出乎意料”的特点,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续写和改写小说的结尾,特别是隐去微型小说的结尾,让学生依据铺垫、暗示,合理地制造意外、波澜,往往能激活课堂气氛,学生思维的火花异彩纷呈。出现疾徐有致的拐点,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将极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管?不管?
一份平凡的爱
我遇到了“贿赂”
我和小姨
三国演义读后感
难忘妈妈的目光
半个馒头
我的选择没有错
敢于出错
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
一起写春联
生活需要微笑
严慈相济恩威并重――试论差生的转化
我们的实验小学
探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
外宣公示语错译分析
变压器主保护原理的研究
技工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探索
电梯超载预防措施探讨
城市防灾避难园林的规划设计研究
Blackboard 网络学堂的交互分析及其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技术
大数据技术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浅究路桥施工过渡段中施工技术问题
刍议供电企业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菏泽市生态环境防治形势分析与对策
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创新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如何指导孩子学习古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元展示材料初探
互动•对话•激趣──自主作文,快乐作文的一点探索与实践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口语交际能力
细心爱心耐心
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在语文课堂上真情如涌--------语文教学随笔
开发生活资源,创新练习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
谈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及多媒体技术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电教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语文教师的音乐素养
走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