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看雪》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练写带提手旁的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盼望祖国回归的愿望。
3、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知道词语搭配的妙处。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教学难点:从课文最后一句话中激发学生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愿望。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鹅毛飞满天,掉在地上处处白,落在水里都不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师提问:是哪的小朋友想看到雪?他们希望到哪里看雪?(板书:台湾、北京)
3、认读生字
(1)自由练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3)生字排序,学生观察找排序规律。
(4)去拼音读生字。
4、认读词语
(1)看词语,心里默读。
(2)齐读词语。
(三)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齐读一、二自然段。
(2)师提问:假如你是台湾小朋友,看到这种人工做的雪景,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2、学习三-八自然段。
(1)同桌合作朗读三-八自然段。
(2)指名朗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问的句子。
A、您看到过真的雪吗?(读出好奇的语气)
B、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呢?(读出惊奇的语气)
C、北京离这儿很远吧?(读出打探的语气)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师回答的句子
A、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B、小时候,在我的故乡。(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
C、不算太远。
3、学习九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九自然段。
(2)课件出示雪景图,学生在课文中找句子配图。
(3)完成课后连线题。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6)齐读全段。
4、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十、十一自然段。
(2)学生填空:()的小朋友正盼着()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3)学生把自己当作北京的小朋友,为台湾小朋友介绍北京的名胜景点。
(4)欣赏台湾的名胜景点介绍
(四)朗读全文,指导写字
1、全文朗读。
2、指导写“打”“指”“接”三个生字。
(1)观察三个字的共同点。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感受第一次
- 祖国颂
- 拾荒者我赞美你
- 信基督的奶奶
- 春之韵
- 春雨
- 小草
- 他变了
- 旅游天堂——苏梅岛
- 农家乐
- 风
- 美丽的乌礁湾
- 啊!我发现了快乐的源泉
- 春姑娘来到了我们身边
- 进与退
- 关于英语教学现状呼吁“中国英语”进校园
- 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偏失与匡正
- 关于科学处理学科建设与高校发展关系的辩证思考
- 试论四级后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 关于大学生协作学习问题分析及其策略制定
- 关于英国三明治教育发展历程及其政策举措分析
- 关于“四创”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关系研究
- 关于应用型保险人才培养的探析
- 关于大学教师发展的制度规约与心理契约
- 简析“校训”源流考辨
-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关于近十年我国大学美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试析“学习型”组织理论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运用
- 关于新制度主义视域中高等教育趋同化机制探究
- 关于高职实施机电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 《致女儿的信》学习指导
- 《致女儿的信》反思体验
- 初恋三题
- 《致女儿的信》结构分析
- 《致女儿的信》学法指导
- 读《致女儿的信》有感
- 《致女儿的信》审美鉴赏
- 《致女儿的信》中心思想
- 《致女儿的信》主题思想
- 《致女儿的信》难句解析
- 《致女儿的信》写作特点
- 《致女儿的信》学法导引
- 苏霍姆林斯基与当代素质教育
- 《致女儿的信》课文题解
- 孔雀东南飞(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