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实验班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实验班期中试题及答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8

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实验班期中试题及答案

内容预览:

2010年秋季学期九年级实验班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共6分)

1、洒困路长惟欲睡, 。

2、 ,只有香如故。

3、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写少年壮志的句子是:, 。

4、在苏轼的《江城子》中,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的诗句是:, 。

5、在《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的一句诗是:, 。

6、读《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我们发现,他具有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优点,但他同时也具有粗鲁急躁的缺点,正像俗语所云:“ ,。”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2分)

7、请将下面诗句工整规范美观的写在田字格中(有错改错,3分)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禁长江滚滚来

8、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宿愿(shù) 留滞(zhì) 喑哑(yīng) 强聒不舍(guō)

B、颤动(zhàn) 凝望(níng) 伶仃(lín) 心无旁骛(wù)

C、骈进(pián) 凌驾(líng) 曙光(shǔ) 恪尽职守(kè)

D、廓然(kuò) 创痛(chuàng) 一抔(póu) 气吞斗牛(doù)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B、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

C、“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D、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开朗。

B、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赴汤蹈火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

C、为了完成这部著作,他寻章摘句,翻阅了大量的文献,终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D、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深入、不会演变、不会进步。

B、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C、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它路径和新的方法,都有赖于创造性。

D、有没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是一个人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12.阅读下面的《色彩与感受》,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适当内容。(3分)

每种色彩在饱和度,透明度上略微变化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以绿色为例,黄绿色有青春,旺盛的视觉意境,而蓝绿色则显得幽宁,阴深。

灰色--具有中庸,平凡,温和,谦让,中立和高雅的感觉。

白色--

黑色--

红色--

13、语文综合性学习:班里开展“本期综合性学习回顾”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请积极完成下列栏目的活动:(8分,每个栏目2分)

【阅读名著】读了《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以后,下面两个人物形象选择一个做简介:

胡屠户:

孔乙己:

【讲述故事】本期我们积累了很多名人故事,请按照下面的提示,简单概括名人故事:

读书故事: 智慧故事:

孝顺故事: 爱国故事:

【编辑报纸】班里进行了“青春随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后,准备办理一份手抄报,请你从不同角度,设计两个新颖的栏目,请你写出栏目名称,并作简要解释。

例如:无悔青春--讲述革命烈士的青春故事。

第一个栏目:

第二个栏目:

【参加辩论】有人说:钱作为一种流通货币,起着交换商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财富。金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当今社会,离开了金钱就寸步难行。在有的人眼里,只要有了钱,就会有电视机、录音机和高级家具,就会有一切,因此,也就会有幸福。所以,有人得出了:“有钱总比没钱好,幸福=金钱。”这个道理。

针对上述言论,请你填写下面的句子,作出反驳。

金钱能买到药物,但是不能买到 ; 金钱能买到保险,但是不能买到 ;

金钱能买到 ,但是不能买到

三、浅层阅读:

(一)、《我爱这土地》阅读诗歌回答问题:(5分)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4、下面关于这首诗歌有关句子朗读的重音和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C、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15.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读课文,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2分)

土地: 河流:

风: 黎明:

16、如果删掉诗歌的第二节,好不好?为什么?(2分)

(二)读《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日新闻,完成后面的题目

本报西昌10月1日电 (记者赵永新)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与嫦娥一号卫星相比,二号卫星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将验证直接地月转移发射、近月100公里制动、环月轨道机动与定轨、X频段测控、高精度对月成像等多项关键技术,为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

发射约25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顺利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这是我国首次运用火箭发射技术将卫星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这一技术的突破,为嫦娥二号铺就了一条“快速路”,奔月时间由嫦娥一号的12天减为5天。

17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2分)

18.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李白借月亮表达 ,李煜借月亮表达

王建借月亮表达 。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5题。(7分)

读书是风雅乐事 鲁先圣

①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②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③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的。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

④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的有些过头了。淳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

⑤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譬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和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这些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使我们的认识深刻,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

⑥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19.请说出第①段“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中“隐身”的含义。(2分)

20.请分别说出林语堂和黄山谷对待读书的观点,作者对他们的观点持什么态度?(3分)

21.请结合②③段分析文章是怎样证明“读书是风雅乐事”这一观点的。(2分)

(四)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甲】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南霁云①威武不能屈[唐]韩愈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②也,贺兰嫉巡、远③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④,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⑤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⑥。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出,即牵头,将斩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⑦!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注释】

①南霁云:魏州顿丘人,安禄山叛乱时,从军讨贼,后成为防守睢阳的张巡的部将。②贺兰:贺兰进明,贺兰是复姓。当时任河南节度使,拥重兵驻临淮。③远:许远,睢阳太守,安禄山攻睢阳时,与张巡共同守城。④浮图:佛塔。⑤愈:韩愈自称。⑥相语:告诉我。⑦南八:即南霁云。八,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22、甲文选自_______________,经西汉末年_________编订整理。乙文的作者韩愈是“ ”之一,我们曾经学过他的《 》(2分)

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秦王怫然怒( ) ⑵以头抢地耳( )

⑶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 (4)虽食,且不下咽( )

24、翻译句子:(4分)

(1)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25、理解填空:从甲文中可以看出秦王是个 ,这个形象对唐雎的作用是 乙文通过三件事,刻画了南霁云顽强勇敢、忠诚爱国的英雄形象。这三件事依次是: 、箭射浮图、 。(分别用四字短评进行概括)(2分)

26、仿照示例,请你用一句名人名言对唐雎做出恰当的点评:(2分)

示例:南霁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唐雎:

深层阅读(13分)

命题作文

刘松仁是位高中教师,这天早上,他急匆匆地走进学校大门时,看到一位像是来自农村的中年妇女,臂弯上挎着一个沉甸甸的蓝布包袱,在校门口徘徊。此刻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寒冬腊月天,北风呼啸寒气侵骨,那位妇女显然冻坏了,头发凌乱脸色青紫。不知怎的,刘松仁一下子想起自己母亲的样子来,以前上初中、高中时母亲也常在学校门口等候过他。刘松仁十分不忍,上前两步客气地说:“请问您在等谁啊?”

那妇女一听连忙用谦卑的口吻回答说:“我等我的儿子,叫齐飞,他马上就要高考了,学习可累了,我就从家里带了些熟鸡蛋什么的给他补补脑子。”

刘松仁点点头,正要开口请她进门卫室避避寒,可忽然想起了什么,逃也似的大步进了校门。

在教室里刘松仁打量着同学们,这节是作文课,不出所料,大部分同学的脸上都露出心不在焉的神情,有一位同学干脆用书挡着脸,刘松仁一看就知道这位同学是假装看书,其实是在打瞌睡,昨夜他又熬夜上网了吧?同学们最讨厌写作文了。

刘松仁冷不丁开口说:“现在请同学们全部到窗口,仔细观察咱学校大门口的一个人,时间 为10分钟!”

同学们先是一愣,随即一下子兴奋起来,伴随着一阵稀里哗啦的桌椅碰撞声,个个争先恐后地拥到了窗户边。那个打瞌睡的同学也被同座叫醒,只好满脸不情愿地挤了过去。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他们看到不远处的大门口,那灰白空旷的水泥地上站着一个人,一个冻得浑身缩成一团的中年妇女。寒风一下一下撩起她枯黄的头发,她的脸越发青紫了,不住地搓手、跺脚,双手拢在嘴边呵气。

过了一会儿,那妇女忽然放下臂弯上的蓝布包袱,用僵硬的手指费了好大的工夫才打开来,然后拿出一块饼。饼肯定冻得像铁一样,那妇女歪头咬了小半天才咬下一块,就着寒风嚼了起来。

看着看着,先前嘻嘻哈哈的同学们个个露出了严肃的神情,有的女同学眼圈已悄悄红了。这时站在同学们身后一直默默看着的刘松仁开口了:“你们看不到,那位妇女手上、嘴唇上满是细小的血口子,因为她已受冻了好长时间了,我还知道,她的包裹里有更好吃的东西,可她为什么宁愿站在寒风中受冻呢?她为什么不吃那些更好吃的东西呢?因为她在等她的儿子放学,好把从老远的家里带来的东西给她儿子补脑子。现在请同学们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写下这篇作文!”

同学们一回头,看到老师正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下一行字:守在校门口的母亲。

同学们立即奋笔疾书起来,没有一个咬笔发愣的,是刚才的一幕触动了他们的灵感,不,是触动了他们的灵魂,因为刘松仁分明看到一位同学在偷偷地流泪 ,尽管拼命压抑,但泪水还是从指缝间汩汩地流了出来。

刘松仁再也忍受不了心中的不安,打开门飞一般地跑到校门口,二话不说,拉着那妇女进了暖和的门卫室,又倒上一杯热茶。

这篇作文的最高分破天荒地被一个以前作文及各门功课都较差的男同学得到,得到高分并非他的文采,而是充沛其间的真情 实感,有悔、有痛、有恨,更多的是爱和决心,后来这位同学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玩命地用功起来。

这位同学就是那母亲要等的儿子齐飞,是刘松仁的学生,就是那个上课打瞌睡的学生,也正是那个流泪不止的学生,实际上从站在窗口的那一刻起他就一直在流泪。

27、文中说:“刘松仁点点头,正要开口请她进门卫室避避寒,可忽然想起了什么,逃也似的大步进了校门。”刘松仁忽然想到了什么?(3分)

他想到了

他还想到了

他更想到了

28、划横线的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分)

29、你对刘松仁老师的这种做法是怎样评价的?(2分)

30、如果你是齐飞,见到了母亲以后,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2分)

31、文章最后一段,才点出齐飞,就是那个上课打瞌睡的学生,有什么妙处?(2分)

32、如果将本文的题目改成“泪”或者“窗外的母亲”,行否?为什么?(2分)

五、写作与展示:(50分)

题目一:命题作文 《留在心中的风景》

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650字的记叙文。

题目二:根据下面的材料,提炼自己的观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海伦?凯勒)

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的永远静止不动。(席勒)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题目:

参考答案:

1、日高人渴漫思茶;2、零落成泥碾作尘;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工整得1分,美观得1分,正确得1分)

8――11:CBDB

12. 白色--具有洁白,明快,纯真,清洁的感受。 黑色--具有深沉,神秘,寂静,悲哀,压抑的感受。 红色--是一种激奋的色彩。刺激效果,能使人产生冲动,愤怒,热情,活力的感觉。

13.【阅读名著】胡屠夫,是《范进中举》中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趋炎附势,嫌贫爱富,庸俗势利,前倨后恭的市侩形象。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制度戕害的旧知识分子形象,他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麻木、一心上爬而又贫困潦倒、死爱面子、至死不悟。

【讲述故事】孔子读书韦编三绝;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黄香暖习、孔融让梨;文天祥誓死不降元

【编辑报纸】科技青春--传播关于青春期的知识;激扬青春--发表关于青春的立志美文。

【参加辩论】健康,平安,服饰,心灵的魅力;权势,正义)

14.C 15.⑴暴风雨打击着土地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的悲愤和激怒;温柔的黎明象征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16.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则可以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的越深,痛的越切的备份表情的特写。第二节诗里,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

17、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18.李白诗借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之情。(1分)

李煜词借月亮表达了离愁。(1分)

王建诗借月亮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1分)

答案:

19.“隐身”表面上是指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看见;这里指读书时不需考虑作者或书中人物的感受,自己可以随意翻阅。(表面意1分,深层意2分。)

20.林语堂的观点是: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黄山谷的观点是: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作者同意林语堂的观点,认为黄山谷的观点有点过头。(二人观点各1分,作者态度1分。如作者态度只说一个方面不给分。)

21.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也对)。杨绛的例子是正面的,古人今人的例子是反面的,通过正反对比,表明自己的观点。(论证方法1分,分析1分。)

22、《战国策》,刘向,唐宋散文八大家,《马说》

23.盛怒的样子;撞;邀请;即使

24.(1)韩国和魏国都已经灭亡了,可是安陵国凭着五十里的地盘存在着,仅仅是因为有先生啊!

(2)南霁云知道贺兰最终没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就骑马离开。

25、骄横傲慢,狂妄狠毒又色厉内荏的人。反衬。断指明志;慷慨就死。

2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或“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27、这个农村妇女真值得同情;我可以用她的形象作为情景作文的素材;用这个农妇的形象唤醒学生,激励他们刻苦学习。(本题为开放题)28、用这种情景反衬学生看到农妇以后的精神面貌的变化,能更好的突出这次活动的震撼力大。

29、他能够巧妙地抓住契机,教育学生。这种方式很灵活,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

30、妈妈,对不起,以前我学习不专心,从今以后,我将努力学习,报答你的养育之恩。

31、在文章的最后,点出那位学生是齐飞,可以使文章的叙事更加曲折,造成一波三折的叙事效果,能吸引读者。

32、不行,改为“泪”,题目的范围太大;改为“窗外的母亲”,不能很好的突出文章的主人公。

作文: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老住户
十全九美的夏天
一件有趣的事
第一次的茉莉花
开心的一天
我发现了三个派
书法让我懂得……
团结就是力量
幸福的失败
家庭之“争”
成长中的一件事
关于家长偷看学生日记的事件
动物的母爱
军训叠被子
团结的蚂蚁
5083与6N01铝合金焊接工艺实验与分析
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分析
暖通空调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图书馆设计与开发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故障诊断方法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探讨
探讨如何做好土地管理工作
“智能控制”研究性课程建设探讨
模块主成分分析在人脸重建中的应用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控制技术
浅析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仿真与应用
我国煤矿自动化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
测量技术在房产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建筑电气设计原则及可行性对策
浅谈基于AFC系统的收益准确保障
汉语拼音复习二教案设计
《复习2》教学设计1
《zh ch sh r》教学设计2
复习二之教材分析
《汉语拼音8 zh ch sh r》教材简说
ai ei ui教学评课
ai ei ui教学设计教案
《复习2》教学设计
《zh ch sh r》教学设计
看低年级学生怎样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兼谈ai ei ui 的教学
ai、ei、ui教学实录及评析
z c s教案设计一
汉语拼音复习二教学片段欣赏
《z c s》教学设计1
《zh ch sh r》教学设计教案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