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北京》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字。
2、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部分。
教学准备
CAI课件、课前布置学生生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北京行政图。
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把课文试着读一遍,并划出生字。
2、读准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出示词语)
3、轮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一)再读课文。
1、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2、请一位小朋友来试一试,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北京的哪儿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3、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4、指导: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要读准字音,要注意停顿。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教学第二自然段:
(1)点击课件,展示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画面和第二自然段文字。
(2)说说你看了什么?
(3)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4)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解释“中央”“庄严”“矗立”等词的意思。
(5)小组选出代表配乐比赛朗读第二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北京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2)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自学讨论。
(4)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释“绿树成阴”“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5)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3、教学第三自然段,拓展知识。
(1)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
(2)点击课件,播放北京的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3)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
(4)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教师点击课件,配上相应的图画。“旅客”
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5)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四、课外延伸。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搜集来的关于北京的资料告诉大家。
五、集体配乐齐读全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收
- 美丽老师魅力秀
- 我的田老师
-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 老师,家庭作业太多了!
- 献花
- 难忘老师一片情
- 我的语文老师
- 我最敬爱的老师
- 廖老师
- 我心目中的老师
- 老师的笑,我喜欢!
-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 老师说我真聪明
- 新来的数学老师
- 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努力上好活动课程
- 谈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培养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 信息技术课抛锚式教学法实践
- 产业化─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 对现代德育工作模式的初步探讨
- 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及网络教育环境设计
- 关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高中)的教学
-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探讨与研究
- 大力推进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
-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研讨者
- 电子文件带来的挑战与对策——试谈电子文档的规范化管理
- 新形势下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教育改革的关系
- 科学的十个基本特征
- “拉车的”改为“车夫”有感──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思绪点点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案例反思
- 常中求度,启发想象,重视思想教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教学评析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断及反思
- “合作学习”的尝试──《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谈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案例及反思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后反思
- 既要春风化“语”,更要疾风骤“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断及反思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 一言一行见精神──《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谈
- 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后谈
- 让对话深刻些──《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及反思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想及课后反思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