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2010-2011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样题(人教版)

2010-2011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样题(人教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8

2010-2011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样题(人教版)

 

内容预览:

2010-11-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七年级语文学情分析样题

本试卷10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分120分钟。

一(25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十则》

⑵烈士暮年, .《龟虽寿》

⑶开轩面场圃, 。《过故人庄》

⑷ ,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⑸ ,随风直到夜郎西。

⑹君问归期未有期, 。《夜雨寄北》

⑺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童趣》

⑻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

⑼儒家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 , 。《<论语>十则》

2.给下面加点字的字注音.(3分)

酝酿 栖息 忍俊不禁

3.下面三组词语中各有一个字写错了,请找出来并在后面的横线上订正.(3分)

A.头晕目眩 获益非浅 一丝不苟 应为

B.阴晴园缺 明察秋毫 心旷神怡 应为

C.闲情逸致 促然长逝 绝处逢生 应为

班级开展“蛮有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4-7题。

【对联集锦】

4.南京作为六朝古都,许多名胜古迹都题写有工整的对联。请你根据你对南京的了解,从下面三个选项中分别为上联选出合适的下联,将其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上,形成三副完整的对联。3分

①柳雾春笼十里堤 ②五更清晓数声鸡 ③江上风清一燕来

鸡鸣寺 上联:六朝豪华千古梦 下联:

燕子矶 上联:矶头月涌千帆过 下联:

玄武湖 上联:荷花夏送一湖水 下联:

【新词荟萃】

5.流行语变化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中国社会观念和社会生活的诸多变化和发展,请你模仿示例句式,解释流行语“雷”或者“囧”。2分

示例:山寨:因为山寨有脱离政府管理的意味,所以现在有不正规、不正统的含义。

【广告精选】

6.下边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一则财富广告,用字巧妙,颇有意味。请你分别说说两个加点“理”字的不同含义。2分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广告中前一个“理”的含义是“ ”,后一个理”的含义是“ ”。

【经典品析】

7.下面对经典名句的品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诗人把人类比作婴孩,吧自然比作摇篮,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C.几家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争”“啄”两字形象表现了早春大自然刚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时的活力,洋溢着诗人发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次句表现出游子内心的温馨愉快。

二 42分

㈠阅读《论语》选段,完成8-12题。14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⑴不亦说乎( )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⑷温故而知新( )

9.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 B为之怡然称快 C 择其善者而从之 D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标注两处停顿。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论语》中有许多词句至今还有生命力。请你写出源于以上选文的两个成语.2分

加入初一学习小组 更多精品资料 免费奉送!

Section targeting

㈡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段,完成13-17题。13分

……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3.从文中找出表现我战胜困难前后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中。2分。

恐惧和疲乏--( )-----( )-----巨大的成就感

14.说说画线句“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在文中的作用?3分

15.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这两句话表现了我极度紧张恐惧的心理,以至连自己哭了都不知道。

B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课时他并不直接上去救孩子,而是引导孩子自己一步步克服困难走下来,表明了福清教子有方。

C选文的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就是“我”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一步步爬下悬崖的经历。

D文中人物的语言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各自的性格,如我的胆怯﹑父亲的耐心细致,都在文中有恰到好处的描写。

16.“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3分

17.作者从悬崖脱险的经历中悟出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哲理,你能从这个故事中悟出其他的哲理吗?请你试着写出其中的一个。2分

 

㈢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5分

秋颂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8.文章选取典型景物来表现秋天的特色,请你仿照示例,从文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吧另外三种景物补充完整。3分

秀逸的秋林 ( )秋云 ( )的秋风 ( )的秋水

19.本文通过颂秋歌颂了什么样的人?2分

20.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5分

⑴作者为什么说“‘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2分

⑵赏析下面句子。3分

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2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语言优美,格调清新,但缺乏向上精神,读后给人以低落感。

B第六段写《秋院》这幅画,其用意是渲染“秋院”的幽静,突出秋的清韵。

C作者对秋的描绘中,巧妙地移情于景,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格化个性化的“秋”。

D从作者对秋的描绘中我们可以体会作者淡泊名利和豁达洒脱的胸怀。

22.身处自然,人们时常会因某种景物或者事物引发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请参照示例,写一句你对秋天某种景或者物的思考和感悟。2分

示例: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三 30分

23.请你以《 真好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今天真好”“有你真好”“回家真好”“长大真好”“下雨真好”“花开真好”等;

②可以些人叙事,也可以写景抒情;③500字以上。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份平凡的爱
难忘妈妈的目光
半个馒头
我遇到了“贿赂”
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
严慈相济恩威并重――试论差生的转化
生活需要微笑
管?不管?
一起写春联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和小姨
敢于出错
我们的实验小学
我的选择没有错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
外宣公示语错译分析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
变压器主保护原理的研究
城市防灾避难园林的规划设计研究
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大数据技术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刍议供电企业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浅究路桥施工过渡段中施工技术问题
探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
技工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探索
浅谈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技术
菏泽市生态环境防治形势分析与对策
电梯超载预防措施探讨
Blackboard 网络学堂的交互分析及其设计
谈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及多媒体技术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
走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元展示材料初探
如何指导孩子学习古诗
浅谈语文教师的音乐素养
开发生活资源,创新练习设计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创新课堂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口语交际能力
浅谈电教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文课堂上真情如涌--------语文教学随笔
细心爱心耐心
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互动•对话•激趣──自主作文,快乐作文的一点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