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实践活动案例

实践活动案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1-30

实践活动案例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实践活动案例_课堂实录_教后感,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人教版小语新课程教材第一册实践活动案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一小 陈艳红

现代教学理念正在促进基础教育同生活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把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能从书本中了解社会,在生活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即活学活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课题由此而提出。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培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等等,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两个月来,我们围绕课题开展如下的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活学活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致力于将生活中形成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转化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案例一:编儿歌。例教声母g,老教材我们在教学时,直接告诉学生小白鸽ggg,学生不用自己动脑。新课程,我们先告诉孩子它的读音和小白鸽的鸽一样,那你能不能看图或联系生活自己编儿歌记住g的读音?孩子们闪着明亮的大眼睛,有各中各样的答案。“鸽子的鸽。”“和平鸽的鸽。”“哥哥的哥。”“割草的割。”“割破的割。”“……”老师再引导,看g的字形,能不能编一首儿歌。“9字加弯ggg。”“q加弯钩ggg。”“o加竖弯钩ggg。”p字反写加钩ggg。”“……”。孩子们通过自己编儿歌,思维的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让孩子紧密结合生活,自己学懂了g的读音和写法。

案例二:找朋友。即组词。如整体认读音节yuan ,对孩子来说是个难点,但是让孩子随便加上四声的哪一声,组个词,就不难了。有的说,我选第三声,望远的远;有的说,我选第四声,过生日时,许愿的愿;我选第一声,冤枉的冤;我选第二声,圆圈的圆。这样孩子们对yuan这个“冰块”,马上“溶化”了。生字教学也一样,如“河”,组“小河、河流、江河”等等。400个只要求认,不用写的字,不写印象不深,但孩子们通过联系生活组词也能化解难点,加深印象,帮助记忆。

案例三:画一画。有一首儿歌,用三个圆、三条直线拼出小鸭、小兔、小鸡。教学前,先让孩子们自己画,你用三个圆、三条直线可以画出什么?结果让老师吃惊,有食物、有人物、有生活用品、有体育用品等等,最多的拼出了49种。孩子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又如:让孩子们先画下自己的手形,再把手形添画成一幅漂亮的图画,有帆船,有大树……用画一画的方式来鼓励孩子联系生活,重组、创新。

案例分析:迁移规律是教育心理学揭示的一条重要的规律。它是指“一种活动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已有经验的具体化与新知识的类化过程或新、旧经验的协调过程”。迁移有三种类型:同化迁移、顺应性迁移、结构重组性迁移。上面三个案例既有同化迁移,同化迁移就是新知识内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如g的读音与已知的“小白鸽”、“哥哥”“割破”等字一样,孩子们在头脑里进行了知识的类化,马上记住了。也有顺应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也叫协调性迁移。指在已有认知结构不能把新知识吸收(即同化)到自身中去,但新旧知识间存在共同要素的情况下,已有认知结构发生顺应新知识的变化,即建立一种新的上位结构,以包容已有的下位知识,这就是顺应性迁移过程。如g的字形,与字母“o、P、q”、数字“9”有联系,又有区别,孩子们通过比较,抽象、概括,能够用儿歌的形式联系这些已熟悉的字形编出帮助记忆g的字形。还有结构重组性迁移,重组性迁移就是将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成分,按照新的需要重新组合,建立起一种新的认知结构,这里,结构重组指的是习得的知识的组成成分在新的组合中,仅仅在结合关系上进行调整或重新组合,而经验的构成成分不变。如三个圆、三条直线,孩子们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物,能够画出小鸡、汽车、枇杷等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孩子们将生活中学的知识向语文新知识迁移,学得轻松、有趣。

二、致力于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巩固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一:拼名字。等拼音学完以后,请孩子们把自己的名字拼出来,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等家里人所有的名字拼出来,还可以把全班同学的名字用拼音拼出来。既巩固了拼音,又让孩子体验了成功。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名字、家里人的名字能用拼音拼出来时,体验到了学拼音的成就感。

案例二:猜猜看。比如今天学完了ao 、ou、 iu,请几个孩子到前边来,拿出今天学的这三个韵母的卡片,放在孩子的脑后,让孩子猜是今天学习的这三个当中的哪一个字母?在猜之前,下面的孩子把今天学的三个字母念一遍做为提示。如果他说对了呢,下面的孩子就冲他竖大拇指,他就可以继续留在前面,如果猜错了呢,就竖小拇指,猜错的孩子要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下课后还经常拿着自制的卡片做着玩,在不知不觉中就巩固了所学。

案例三:唱儿歌。新教材每课都安排了融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儿歌。教学时,在已经会读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变化节奏读,或用熟悉的歌曲旋律套进去,编成歌曲唱一唱。每个孩子可以不一样,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唱。孩子们非常乐意。因为他们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地尊重。更重要的是在自己喜欢的学习形式中巩固了儿歌。

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指出,可以运用记忆规律提高知识巩固的效果。这些规律有目的律、特征律、理解律、态度律、联想律、遗忘律、操作律、相关律。其中操作律就是让记忆的材料成为学习者活动、操作的直接对象,记忆效果就好。相关律就是指凡是对个体具有重大意义、符合需要、能引起兴趣和强烈情绪体验的材料,记忆效果就好。应用知识的形式多种多样,基本形式有两类;口头或书面解答课题、实际操作。上面三个案例就是遵循了这些教育心理学规律,把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喜欢的,能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操作形式,唱歌、猜一猜、拼自己的名字等,在生活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

三、致力于开发、应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案例一:摆字母。请孩子们用手、用铅笔、用短绳、用废铜丝摆出各种各样的字母。如手可摆出c、o、l、x、q、p、g、b、f等等。用三支铅笔可摆出h等等。收集废铜丝也可摆出各种字母,更重要的是渗透了一种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哦,原来废铜丝也能帮助我学习!”以后孩子们对某中废物也许舍不得扔,他会运用于学习当中,如把柚子的皮对半开,作成一个帽子,画上眼睛、眉毛、鼻子等等,这是多么柚童趣的作品呀!

案例二:说一件事。每天留意我觉得今天最开心、最伤心或最惊奇的一件事。回家说给家长听,请家长在联系本帮助记下来。等拼音学完后,孩子们可以自己用拼音来写。慢慢学字了,有些字可以自己写。这样培养了孩子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创设了亲子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们学的拼音、学的字运用于生活,描写生活。为写作打下基础。这个联系本,记录着孩子们每天的生活,记录着孩子的成长历程,学期结束,把它放在孩子的成长档案袋中。

案例三:查资料。如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教学前,请孩子们去中国地图上找一找,香港、澳门、台湾分别在哪儿?再请教家长或翻书、上网查资料,查香港、澳门是什么时候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的?现在台湾的形式怎么样?目的是了解台独,激发从小好好读书,渗透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意识。第二天教学时,把了解的情况穿插进去,让孩子知道,台湾是祖国妈妈的孩子,它迟早都要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

案例四:剪贴字。请孩子们多看报纸,散步时注意看门牌、横幅等等。可以把认识的字从废报纸上剪下来,贴起来。教室里搞展览,比一比,谁认的字多。下课时,同学们还可以找朋友认认大家剪贴的字,又扩大了认字量。

案例分析:传统的理解,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如:教科书、教师、粉笔、黑板等。而《新课标》指出:课程资源的建设问题是我国基础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并指出,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学生自身的知识、技能、经验、活动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社会环境等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两大方面。上面四个案例生活中的废物,孩子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的事,家长、书籍、互联网,报纸、马路上空挂着的横幅、单位门牌等等都成了孩子们学习的资源。让孩子们觉得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

四、致力于尊重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学。

案例一:唱歌。就是把学的音节,编成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曲调,可以是音乐课上学的歌,也可以是孩子们生活中熟唱的歌,比如d t n l ,教过这课的老师大都会说顺口溜,孩子们也会编出许多不同的来,我们不妨利用这个顺口溜唱个歌

1 3 5 5 |6 6 5 0|1 3 5 5 |4 4 2 0|1 3 5 5 |i .i 6 56 |5 3 22 1|1- - -||

小熊敲鼓 d d d, 小鱼跳舞 t t t, 小羊钻门 n n n 小猴拿棍l l l。

案例二:摘果子。把整册书的生字打印出来。一个一张卡片,塑封好,贴在墙壁上。旁边布置一个“果园”,让孩子们课间,挑选认识的字,摘下来,组成词语或句子,贴好。另外的同学如果要用这些字,可以随意摘,重新组成新的词语或新的句子。

案例三:编游戏。如闯关:老师在操场上画一个罗旋型,外不封口,圆心为城堡中心,攻城的人以占领中心为赢。这个游戏适合学几课后做一个小结巩固复习。具体玩法,也是分成两组,一组攻城,一组守城。攻城向圆心进发,途中和对方相遇,对方出示一组拼音卡片请您读,读得正确者通行,继续前行,不正确者返回,再派另一名同学来,直到占领圆心为止就算取得了胜利。

案例分析:“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儿童心理学指出,学龄初期儿童游戏的发展以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活动性游戏为主。对游戏的结果感兴趣,有更大的组织性和目的性,喜欢题材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在低年级利用游戏的形式来帮助教学,对儿童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活动性游戏集体性更加发展,喜欢采用更多的竞赛形式。上面三个案例遵循儿童心理学的规律,充分利用学龄期儿童喜欢的游戏及组织方式帮助教学,孩子们学得轻松。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实践活动案例,入学教育,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The Sport I like Best
物理老师
我的房间
说明西部地区开发的重要意义
收到的你祖母从加拿大寄来的信。请你根据来信的内容写一封回信。
I Love Beijing
给一位名叫李琳的求职者写一封回信
If You Want to Be Strong and Healthy
televisions(电视)
Great Changes in My Hometown(家乡的变化)
Depend on Yourself
Welcome to Beijing Zoo
申请到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
About Examination
Do “Lucky Numbers” Really Bring Good Luc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s)的可综合的VHDL设计
运用MATLAB建模药物创新的进展
金属基复合材料
新型复合材料选择、设计和应用
灾难教育与管理
电力经济电力产值函数
工程师用的控制理论
农业和食品工业中的高分子功能材料
离散结构的Ramsey理论
几何的代数方法几何三步曲之二
马尔可夫定理和唯一性猜想100年
基于智能材料的微纳米致动器表征、控制及应用
运行中的机械系统的动态热分析
高性能云审计及其应用
二重数列的收敛性方法及应用
“红领巾”真好字词教学精彩
清澈的湖水-精彩教案8
清澈的湖水教学实录附点评教学实录
“红领巾”真好字词教学
清澈的湖水练习设计教学实录
清澈的湖水教学片段赏析教学实录
知识:鸟类教学实录
26“红领巾”真好教案一教学实录
清澈的湖水字词教学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1
“红领巾”真好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推荐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
《26.“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
红领巾真好- 教案
对照:自己有没有这么样的教学言行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