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25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继续学习了解自然段(本课指“节”)内容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结合词语句子确定“得”的三种不同读音。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词句,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和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设计、制作有关课件,收集实物蒲公英、苍耳、石榴等;准备田字格黑板。
2、了解学生已有的与课文中内容相关的知识情况。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写文中生字。
2、理解生词、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掌握多音字“得”的不同读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抓住“植物”一词,导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学习“得”字不同读音。
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读一读,全班读。
(三)检查自读情况,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正音。
2、说说每小节讲了哪种植物,它们是怎样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三、细读,理解课文诗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边看课文边思考:这一自然段给大家提出了什么问题?
2、练读问句:“植物靠的啥办法?”
(二)学习第2、3、4、5自然段。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2、3、4、5自然段。
学生边读边思考: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妈妈的办法是什么?好在哪?
2.让学生根据自己课下查的资料或结合生活实际去谈。
3、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鼓励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的一种植物。要求学生各自先做好准备。根据交流的情况,随机点拨,学习有关自然段,加深理解。学习生字词“准备”、“降落伞”、“晒”。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学习生词“知识”。
2、齐读,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四)概括小结。
四、朗读全文。
1、说说你还知道那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想。
五、作业:
1、把课文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讲给身边的伙伴听。
2、把刚才的感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情趣。
3、练习用“准备”这个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一)检查生字读音、部分难掌握的字形。
(二)尝试听写生字。
(三)听写后,学生各自校对。
二、练习朗读。
(一)提出要求,鼓励学生各自主动积极练习朗读。
(二)朗读汇报,交流。
1、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最爱读的一段课文,练习朗读。
2、以学生汇报朗读的方式,知道学生朗读、分自然段进行。
例:如被指名学生说自己最爱读的是第2自然段,教师就请全班同学专心听他读这一自然段,然后根据这位学生读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根据需要,为了激发情绪,启发想象,加深理解,可随机调用教学课件中相应的内容辅助教学,必要时教师范读。这样,在学生熟读这一段、读好这一段的基础上,练习朗读,以求水到渠成地达到诵读的要求。
三、课堂练习。
(一)学生朗读全文。
(二)练习造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长大了
- 我的小天地
- 我家的热带鱼
- 我的家
- 小金鱼
- 龟兔赛跑(续编)
- 考试
- 白衣天使——我爱你们
- 让座
- 钓虾
- 郑州亮起来了
- 美好的梦
- 我的妹妹
- 第一次独自睡觉
- 龟兔第二次赛跑
- 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探讨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 电声音乐“电子音乐与电脑音乐
- 谈扬琴初学者应怎样打好基础
- 论学艺先做人—听著名歌唱家吴雁泽讲座后感
- 培养学生自信、声情并茂地歌唱
- 音乐教育中少儿创造力的培养
- 我国舞蹈文化传承与舞蹈教育
- “文革”时期中国手风琴艺术发展特点
- 论琵琶在乐队中的表现色彩
- 印象派歌曲《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历史影响
- 关于河南梆子剧研究
- 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 浅析沥青路面质量与路基工程
- 浅析高师合唱指挥教学与实践
- 试论舞蹈对中小学生的非审美教育功能之一、二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
- 《葡萄沟》教案
- 《雷雨》教案
- 《玲玲的画》教案
- 《蜜蜂引路》教案
- 《爱迪生救妈妈》教案
- 《画家和牧童》教案
- 《最大的“书”》教案
- 《三个儿子》教案
-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 《丑小鸭》教案
-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案
- 《恐龙的灭绝》教案
- 《回声》教案
- 《我为你骄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