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2-02
葡萄沟教案教学设计二十三(第二课时)案例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葡萄沟教案教学设计二十三(第二课时)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葡萄沟》第二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结合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茂密”、“梯田”、“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远近闻名”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
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葡萄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导入课题并板书。
2、出示课件,了解葡萄沟的位置
3、读课题,说说想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看课件听课文朗读。
2、说说自己对葡萄沟的感受。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
①学生读第一自然,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②指导用“有……有……还有……”说句子。
③找出哪个句子最重要,并和全篇课文有联系。
④抓住句子“当然……”边读边悟:为什么不以“水果沟”命题?想想后文会抓住什么来写?
2、学习第二自然。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
②四人小组朗读第二段,并讨论: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③结合课件指导朗读,边读边悟:
a、理解“梯田”、“茂密”、“凉棚”等词语。
b、比较“一个个”与“一个”、“一大串一大串”与“一大串”、“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的区别。
c、抓住“最甜”、“吃个够”来理解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d、理解第二自然段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e、练习:“填一填”。
f、依图背诵第二自然段。
3、课中操。
(学跳新疆舞)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过渡:为了让更多的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鲜美、甘甜的葡萄,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就把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葡萄干是怎样制作的。
②朗读第三自然段,揣摩与想象“阴房”是什么样子?并结合课件了解“阴房”。
③读中理解阴房为什么修在山坡上?
④边读课文边看课件,了解并述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⑤观察、品尝葡萄干,感受“色鲜”、“味甜”。
⑥理解“远近闻名”。
5、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学习课文后,你觉得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②怎样理解“真是”?把对“真是”的感悟之情读出来。
四、总结全文。
1、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
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机会去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尝出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我们的家乡也是个好地方,老师希望小朋友课后去问一问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家乡为什么是个好地方?下节课老是想请小朋友像介绍葡萄沟一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好吗?
五、板书设计
葡萄:多、大、美、甜
葡萄沟
老乡:热情好客
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干:色鲜味甜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葡萄沟》教学设计二十三第二课时,葡萄沟,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无题
- 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
- 梦
-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 地震
- 哥哥的新家
- 爱的奉献
- 我的同桌
- 我起水痘了
-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 地震来时
- 我的文具盒
- 有趣的春游
- 我为妈妈洗衣服
- 我给外公扎辫子
-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中的气象知识
- 让『离别』开出芬芳的花
- 真知灼见 真情实感 真心诚意
- 分享活动中的内心独白
- 头像变大不简单
- 融入民族文化的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
- 探寻语文的真善美
- 我可以坐这里吗
- 开展与多民族文化相关联的学习活动
- 武陵山片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途径探讨
- 沉醉书香,情归写作
- “黑车”侵袭该如何防范
- 《渔父》之“真乐远韵”
- 小周记,大文章
-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技能竞赛辅导的实践探索
- 晏子使楚优秀教案9(附点评)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12(第二课时)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3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4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8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6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5(附反思)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7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9(第二课时)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11(第二课时)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10(第二课时)
- 晏子使楚优秀教案四
- 12 半截蜡烛之教材分析
- 半截蜡烛预习指南
- 12半截蜡烛教材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