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3
浅谈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好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尽办法使学生在习作时不产生畏难心理,培养学生的习作欲望和兴趣,让学生“乐写”。如何才能使学生乐意习作,喜爱习作?现就此问题略抒己见。
第一、增加阅读总量,指导学生积累习作材料。
语言学告诉我们: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并在不断吸取口语营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口头语言的进一步发展也有赖于更高水平的书面语言。因而要发展我们的书面语言,首先必须多读书,大量积累词汇和有关语言规律的感性知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多读书可以实现由外而内的深刻感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多读书可以实现由内而外的灵活运用。只有让学生大量地、反复地、入神地读书,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也增强了他们的语感,发展了语言这些都是习作中必不可少的准备。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第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我们知道:说话和习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说话是口头表达,用的是口头语言,习作是书面表达,用的是书面语言。说话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思维结果表达出来的过程。在说话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思维的条理性,能使学生的习作更准确、更贴切、更善表达。因而,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感兴趣的东西,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分析、讨论,促使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看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是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找到更多的说话素材。
第三,作好观察笔记,增强学生习作兴趣
目前,小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在习作时常会碰到无话可写,无材可选。他们习作时,往往是内容空洞,流水账式的记录,甚至编造一些假话,极少有作文的欲望。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作文材料的积累必须凭借生活的积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时刻做个有心人,留心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书面表达出来,写成片段或日记的形式加以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指导学生从人、事、物三方面作好观察笔记。
第四、鼓励自评自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好文章是从修改中得来的,因此教师做好对学生的作文评改,更要鼓励学生自评自改作文。鼓励学生评改作文时要注要时效性,评改要及时,不要让学生对此习作淡忘了,冷却了才去改。对此我的做法是:学生完成作文后,先浏览一下学生的作文,考虑重点评改哪些有代表性的作文选一两段具有典型和示范性的习作,抄在黑板上,组织全班集体讨论,集思广益,集体修改并用彩笔表示出来。改时要求学生讲清每一部分怎样修改,或增补、或调换、或删去,并简要地说明修改的理由。评改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分小组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在修改过程中取长补短,独步提高习作能力。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需要教者持之以恒加以指导;更需要学者形成爱好,学会学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虎皮猫
- 我和“没事”表姐
-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
- 国庆节
- 我和陈飞宏
- 陌生人谢谢你
- 洗照片
- 我给妈妈洗脚
- 浓厚的母爱
- 温暖
- 我的妈妈
- 同在蓝天下
- 第一次发表作文
- 自讨苦吃——我的暑假生活
- 一次可怕的经历
-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 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策略的运用思考
- 迁移让语文教学升华
- 拼音教学模式初探
-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 从本土出发 走“实”实践路
- 我对新时期中职美术教学的一点思考
- 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应用中的误区剖析
- 新课程下如何利用化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突破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 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的教学方法
-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困惑及方向
- 怎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 黄鹤楼送别
- 地震中的父与子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 《只有一个地球》
- 大瀑布的葬礼
- 鲸
- 十里长街送总理
- 《草原》课堂实录
- 金色的鱼钩
- 海豚救人
- 桂林山水
- 三峡之秋
- 火烧云
- 《军神》课堂实录
- 万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