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05

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如何改善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我认为阅读教学中做到以下“四变三放”,至关重要。

变教师“牵引”为启发点拨,相机诱导

要改变当前阅读教学“引得不够,牵得太多”的倾向,教师要明确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启发点拔,因势利导。启发式教学,古已有之。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上当学生想知而不知,想说而说不出时,心理上就产生了“愤”、“徘”,教师相机诱导,点拔指引,学生方能“开其意,达其词”。恍然大悟,收到最佳效果。此语,明确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决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主观愿望设计阅读教学过程,而是要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以及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并在教学中察颜观色、循循善诱,不断地营造“愤悱”状态,又不断地启发引导,“点”在关键处,“拔”在疑难处,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变琐碎分析为熟练精思,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阅读文章为主,将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语文综合训练。因此,阅读教学的重心在一个“读”字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圣贤们早已总结出来的语文学习之道。读是语文学习之精髓,是摄取语文素养之捷径,我们不能把它束之高阁,另辟路径,去搞花样翻新。语文课就应该抓住读书这个根本,舍得花时间。

让学生反复地去读、去背,口诵心惟,从读中扩大识字量,从读中品味词语的语境义,从读中发掘句子的言外意,从读中体会选材的匠心,从读中积累规范的语言,从读中发展思维能力,从读中领悟行文的真谛,从读中汲取人文的养料。因此,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就要变琐碎的分析为导读,以读为本,让书声琅琅进课堂。要尽可能多的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保证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课堂上。要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在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下,学生在读书实践中逐步读出情(情感),读出形(形象),读出意(意境),读出神(神韵)。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陶冶。

变“越组代庖”为“自主研索”,以学为主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体验、感悟而获得语文素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教师是无法代替的,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就能达到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强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中,依据文本并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通过自读自悟,去发现、探索、感受、体验文本的蕴蓄,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自主感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自悟中就有思维的培养,自悟中就有语感的积淀,自悟中更有创新的火花。实在的语文教学就应该通过自主感悟和交流对话,来展示学生的见解和才情,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阅读教学过程,—定要变教师的包办代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语言文字为凭借,进行比较、品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以达到思有所梧,学有所得。

变“统—认识”为“各抒己见,激励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应付考试,强调所谓的“统一认识、“统—答案”。教师把教参搬上教案,学生把参考书带进课堂。但是,阅读教学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习惯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所谓“统—认识”,不仅违背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而且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变“统一认识”为“各抒己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展开争辩。学则须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在时间上要“放”。即把每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放手学习。学习一篇课文,一开始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每句话都读通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己理解。学生自读自悟时,需要多长时间就给多长时间,教师尽可能少讲、少问,凡是学生能自己学懂的,教师就一定不讲。有了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能有基本保障。

在空间上要放。教师不以各种形式挤占学生的学习空间,要把空间还给学生。在以往的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是以讲,就是以“问”来挤占学生学习思维的空间。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在空间上“放”,要努力克服过去教学中设计系列问题,一步一步进行训练的做法。要把提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师生经过“整合”,把问题归纳为一两个中心问题。每篇课文都设计一两个有整体性、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全篇课文的联系中学习、感悟。有了思维的广度,才能有思维的深度。有了广阔的空间,必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高年级学生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集中解答:“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诸葛亮为什么能神机妙算?”这两个问题,其思维理解的空间就广阔了。

在学习方法上要“放”。即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不搞“一刀切”,更要鼓励学生创造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因而,其认知的方式方法必然会有各自的特点。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不仅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而且有利于加快对文章理解的进程。例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教师提示:“了解桂林山水特点时,你们想用读的方法学就可以反复读,在读中领悟;想抓住词语分析,就分析理解;想一边学一边把山和水的特点用动作表演出来,可以表演,……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有了这样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由于每个学生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因而,必然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做到以上“四变三放”,必能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优化阅读教学过程,让阅读教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将促进新一轮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场精彩的表演
宝岩游记
我们班的坏现象
可爱的小猴子
动物故事
路上见闻
爱的讲坛
我们全家度假记
笨熊买东西
我学会了游泳
蒙山游记
爱上桂林
我爱家乡的秋天
放风筝
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提质增效,谋求中考复习高质量
河南农村基础语音教育现状及对策
谈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RICH教学法在高级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初中政治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人物传记高效阅读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则与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浅谈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品德与社会教学感悟点滴
政治教学方法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赏析: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案例反思
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案例反思
古诗两首教案六教学案例反思
习作例文:颐和园导游词教学案例反思
20 古 诗 两 首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一 教学案例反思
赏析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案例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习作例文长城导游词教学案例反思
四上第六组教材编排说明教学案例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二教学案例反思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二教学案例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7册园地五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人教版第7册小学语文园地五第二、三课时——习作
习作例文:广东广州珠江夜游导游词教学案例反思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三教学案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