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情感熏陶,自由感悟,培养能力

情感熏陶,自由感悟,培养能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情感熏陶,自由感悟,培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一系列的阅读实践与思考中,“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综合能力。”

一、创设情境,注重熏陶感染。

新课改十分注重对教学情境的设置,一定的阅读教学情境,可促使学生把作品中的文字还原成画面,从而让学生在受到情感熏陶、感染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意境、情趣的理解。

1.直观形象,体验美感。

《教育心理学》指出: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有个显著特点,直观形象的东西易于吸引儿童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展现具体的形象美,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愉快地理解语言文字,感受到事物的美。如教学《草原》一课,要让学生体会到从未见过的大草原那“一碧千里”壮观景象,教学时可先给学生看一段描绘大草原的录像,广袤的草地配上蓝天、白云和羊群,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文所需要的情感位置上,此时让学生读课文,喜爱之情自然就流露出来了。

2.激发情感,增强感染力。

赞可夫认为:“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工作都应当是这种思想感情的自然结果。”只有当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抗日战争相关图片、影视资料,了解当时日本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和我抗日军民的顽强抗争;搜集现在日本政府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的相关新闻报道,了解现在日本政府妄图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丑恶行径。课堂上再配以教师饱含激情的讲述,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抗日军民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课文的感受理解必将更为深刻。

二、指导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首先要求学生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读准字音,注意停顿。除此基本要求外,教师还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1.读思结合,边渎边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思结合,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如教学《麻雀》一课,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猎狗看到老麻雀站在地上,为什么愣住了,而且慢慢向后退?”由此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发挥想像,领会课文蕴含的思想内容,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2.指导技巧,声情并茂。

朗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各个学段阅读能力要求的一个明确规定。要读得有感情,就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一篇文章对于重点语句进行重音、停顿、语气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基调,理解文章的感情,做到声情并茂。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再见了,亲人》等很多课文都适宜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角色效应,深化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关键在于发挥学生学习态度、情感和意志的作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文中角色的身份去思考、去体验,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狼和小羊》《晏子使楚》《西门豹》等课文时,可指导学生揣摩课文角色,以文中角色的身份进行换位思考,再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课本剧的表演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提高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鼓励质疑,提倡探究创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要“探究”、“创造”,首先得会思考,能大胆质疑,提出有个性的见解,从而引发思维的碰撞,磨砺阅读品质。

1.个性化阅读是质疑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里的“个性化”主要是指: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学生在阅读方法、阅读水平上存在差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运用默读、朗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展开个性化阅读。值得注意的是,要给学生自由阅读吸收,自由思考探索留出充足的时间和余地,才能为质疑提供条件。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质疑需要突破原有知识,通过独立思考,提出个人见解。也许,这种见解并不成熟,但这是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的结果,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都应予以珍视和尊重。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有学生提出:小女孩生活那么悲惨,最后却面带微笑死去,应将“微笑”改为“苦笑”。虽然这个学生未能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但他能大胆提出个人见解,教师应先予以肯定和鼓励,再引导学生去认识“微笑”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3.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启发思维。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引导他们交流阅读体会,展开讨论,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如教学《草船借箭》,有学生提出,既然诸葛亮每一步行动都有用意,那么诸葛亮请鲁肃在船上不是下棋或睡觉而偏偏是喝酒,有没有其他用意呢?此题一出,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纷纷发表看法,最后统一认识到:诸葛亮是用酒杯里酒面倾斜度来判断船受箭后的倾斜程度,以便及时指挥调转船头。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中“神机妙算”一词的认识,而且思维也得以发展,阅读效果也得以深化。

四、精读细品,体会文中精妙。

咬文嚼字,体会语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叶圣陶先生说过:“要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所以阅读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写人、记事、抒情、状物的。

1.抓住重点词句,精读细品。

小学语文课本中,对抓住重点词句来领会其深刻含义的课文是比较多的。如《温暖》一课,“周总理又工作了整整一夜。”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抓住“又”字来深入体会;《挑山工》一课,则应引导学生抓住挑山工所说的话,以及课文最后的那句“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等重点句子来着重领悟课文的深刻内涵。

2.抓住重点段落,精读细品。

抓课文的重点段落,就是选取课文中着重体系作者写人、记事、抒情、状物用词准确精妙,对学生有强烈的情感熏陶作用的段落来与学生共同赏析。如《草原》中描写草原景色的段落;《匆匆》中介绍时光易逝的段落;《飞夺泸定桥》中英勇战斗,抢攻桥头的段落等。这些重点段落感染力强,用词精妙。通过精读感悟,利于学生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树立新阅读教学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阅读能力的全面培养为主线,注重情感熏陶,引发自由感悟,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二十年后回故乡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二十年后回故乡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2012全国监理工程师准考证网上打印时间汇总
浅析工程建设中应有的环境伦理思想
建筑学"新四军"简介
土建资料员个人工作总结
CAD建筑制图的规范和技巧
教你看建筑水电安装图
国内五所“低调”的百年高校及优势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介绍
土木老八校简介
浅谈建筑师的培训与激励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探讨
农业建筑与环境控制教育专业介绍
无机房的电梯顶层高度和低坑深度计算
浅析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有效方式探索
土木工程(机场工程) 专业介绍
《夏夜多美》教学难点
《夏夜多美》重点问题探究
《荷叶圆圆》趣闻故事:“小鱼儿”的“儿”怎么读?
《夏夜多美》教学目标
《夏夜多美》教学重点
《荷叶圆圆》美文欣赏:荷叶母亲
《夏夜多美》整体阅读感知
《夏夜多美》考点练兵一
《夏夜多美》第一教案
《夏夜多美》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夏夜多美》随堂练习:提高篇
《夏夜多美》老师语录
《夏夜多美》重点字词梳理
《夏夜多美》重点字词的意思
《夏夜多美》随堂练习: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