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生命的林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并积累“晨钟暮鼓”“郁郁葱葱”“莽莽苍苍”“香火
鼎盛”“水深龙多”等词语。
3、体会老方丈借喻说理诱导弟子的话语,学习借物喻理的写法。
4、明白一个人成材离不开它所存在的环境,离不开竞争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积累“晨钟暮鼓”“郁郁葱葱”“莽莽苍苍”“香火鼎盛”“水深龙多”等词语。
2、体会老方丈借喻说理诱导弟子的话语,学习借物喻理的写法。
教学准备:
1、查找关于玄奘的资料。
2、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层次。体会玄奘准备离开法门寺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介绍玄奘,引入课题
1、同学们一定看过《西游记》,知道孙悟空的师傅——唐玄奘在历史上的贡献吗?(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玄奘)
2、玄奘为什么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成为一代高僧呢,这当中还有一个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生命的林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生命的林子》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
玄奘剃发酬谢偏僻薪柴秀颀栋梁喧喧嚷嚷郁郁葱葱鹤立鸡群晨钟暮鼓
⑵注意字音。
“玄、薪”都是前鼻音;“酬、嚷”都是翘舌音;
“剃、僻、郁、鹤”的韵母都是读第四声。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玄奘因为在名满天下的法门寺不能成名而苦恼,想离开法门寺去偏僻冷落的小寺修行。方丈以树木成材为喻告诉他应该在社会群体中才能成才的道理。玄奘下决心潜心苦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
相机板书;
玄奘:
潜心苦修无法成名决定离开终成名僧
方丈:
以林为喻劝导点拨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1-3自然段——理解玄奘为什么要辞行。
快速阅读1-3自然段,思考:法门寺是一座怎样的寺庙?玄奘当时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画出关键词说说。
①理解名寺之“名”:香火鼎盛、晨钟暮鼓、香客如流
②理解玄奘之“难”:静思养神、潜心修身、青灯黄卷、苦苦习经——想成才,应酬太烦,谈经论道远不如人——难成才。
③理解劝说之“对”:名满天下、水深龙多、出人头地难;偏僻小寺、阅经读卷,才华很快显露。
④理解辞行之“决”:想了很久,觉得很对,打点经卷、包裹——求成心切,决意辞别。
点拨: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很多人认为宁可做蛇头不做龙尾,宁可做鸡头不做凤尾,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心理,玄奘才拿定主意要离开。
自由读1-3段,感悟玄奘辞行之决。
四、总结
玄奘一心想成为名僧,在别人的劝说下决定离开法门寺,方丈是怎样劝说使他放弃了离开法门寺的想法?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
五、布置作业
一、形近字组词
玄()剃()辟()嚷()薪()
炫()梯()僻()镶()崭()
二、填空并选择其中的二至三个词写一段话。
谈()论()郁郁()()
()天()日喧喧()()
()()众生()()鸡群
三、照样子,写词语
郁郁葱葱(AABB式)()()()
熠熠生辉(AABC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导读感悟老方丈借喻说理诱导弟子的话语。
2、从玄奘没去偏僻小寺,而是在法门寺潜心苦修,成为一代名僧的故事中悟出一个想要成才的人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法门寺后面有一片林子,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是一座怎样的林子?林子里的树怎样呢?
二、阅读感悟
1、思考:这是一座怎样的林子?林子里的树怎样呢?
①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②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林子郁郁葱葱
③出示小黑板
林子:郁郁葱葱莽莽苍苍遮天蔽日
秀颀挺拔修长挺直
④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描述一下这座林子吗?
对呀,这些词一放到句子中就有了生命力,这就是法门寺后面的那座林子,那里是树秀颀、挺拔、修长、挺直。
⑤齐读这些词语。
2、方丈为什么要带玄奘去看这片林子呢?法门寺又是一座怎样的寺庙?快速浏览1-3自然段。
①交流
相机板书:法门寺水深龙多(同学们读书很有水平,一读就能抓住文中关键词语。)
②出示小黑板
法门寺香火鼎盛名满天下
水深龙多高僧济济
晨钟暮鼓香客如流
③法门寺为什么能成为名满天下、香客如流的名寺呢?
理解“水深龙多”法门寺因水深而龙多,反之因龙多而水深。
④就是这样一座水深龙多的名寺,玄奘却要离开,为什么?
(想出人头地,但又怕在这里显露不出他的才华,方丈很明白玄奘的意思,于是寒暄了几句就带他来到了林子。)
3、法门寺和林子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应该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答案,你能用自己的话告诉我法门寺和林子的关系吗?你肯定知道!
法门寺就是林子,林子就是法门寺
4、方丈带玄奘到这里来到底要干什么?
①投影出示第八段,把这段话大声读出来,感受方丈对玄奘说这段话的深刻用意。
②哪位同学能像方丈一样郑重地读一遍?
③方丈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重重地撞击着玄奘的内心,谁再来读一读?
④老师范读
⑤自读感悟
⑥再请同学来读一读
⑦齐读
5、同学们,同是一棵树,有的能成为栋梁,有的成为薪柴,这是为什么?
①栋梁生活在群体里
薪柴鹤立鸡群缺少竞争
相机板书:群体竞争
②哪位同学能说得更简洁些?
想成为栋梁不能远离群体,即使你鹤立鸡群也有可能成为薪柴,关键是看你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群体里。方丈带着玄奘看树时,先看到的是乱枝纵横,就因为它远离群体。
③从方丈的话中,玄奘明白了什么?,你又感悟出什么?
④投影出示最后一段。
齐读
玄奘悟到了……留在法门寺潜心研读,最后成为名僧。
6、再浏览课文,也许你还能悟到很多,同学们浏览。
烛火和太阳到底有什么区别?
烛火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就是一种奉献,太阳,光芒万丈,普度众生,更是一种奉献。
投影出示:“……思忖……”
同学们你们想做烛火还是太阳?
你们有志向很好,玄奘也想做太阳,历史告诉我们,玄奘确实成了普度众生的高僧。
7、文章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再读题目,同学们在第一课都提到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把这座林子叫做生命的林子?”现在理解了吗?
8、文章学完了,玄奘的确留了下来,他又遇到了曾经劝他离开法门寺的人……续写
①续写②交流
四、布置作业
填空题:
玄奘为了出人头地,决定(),经过方丈的(),玄奘明白了()的道理,于是仍然(),最终()。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成语(),想到名人名言()。
(争先恐后,力争上游,明争暗斗。
多想一下竞争对手——比尔•盖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
板书设计
10、生命的林子
(借物喻理)
玄奘法门寺名僧
树森林栋梁
人社会成才
竞争使人强大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使用资料的能力。
疏通文字,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
抓住“名”“难”“对”“决”来体会玄奘离开法门寺的主要目的是想成为一名高僧。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去体会林子和法门寺的关系,进而体会方丈的良苦用心。
通过对比来体会在不同环境中树木长得不一样的道理,由此体会法门寺和那些小寺庙的关系,体会成材的竞争因素。
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后反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都有一双手
- 读书的乐趣
- 扶桑
- 小时候的妈妈
- 未来的我
- 钢琴比赛
- 元旦日记
- 秋日黄昏
- 夕阳
- 我想悄悄对舅舅说
- 我的妈妈
- 不可以说谎
- 假如我会克隆
- 穿紫河畔
- 童谣——好习惯
- 多线索交替融合进行化学教学设计探索
- 浅析央行货币政策新工具PSL
- 造型艺术风格演变探析
- 浅谈政府投资项目结算评审要点
- 浅析网络剧《灵魂摆渡》的艺术特色
- 等比级数在幂级数与概率计算中的应用
-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视听语言分析
- 凤翔民间泥塑对当代玩具设计理念的再探索
- 中国传统吉祥图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 高中化学运用问题教学法中的提问技巧
- 台词在舞台人物塑造表演中的重要性探析
- 村镇银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 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SWOT分析
- 江汉平原皮影造型艺术美学特征
- 试分析戏剧评论的创新和建设
- 中国石拱桥
- 走一步,再走一步
- 胡同文化
- 生命 生命
- 紫藤萝瀑布
- 说“木叶”
- 我的叔叔于勒
- 《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合案
- 童趣
- 核舟记
- 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 在山的那边
- 童趣
- 紫藤萝瀑布
- 最后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