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2-02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呢?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评价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我们迎接的是一种新的评价方式,靠传统的理念是行不通的。传统的评价观只有教师评价学生,把学生视为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盛放知识的容器,惟考分是人才的评价观点,从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忽视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师生问答、教师评价的形式,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唯一评定者。由于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宰”,课堂上缺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缺乏了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所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师生授受的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课堂评价改革的关键。为此,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评价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是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潜力发展,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设条件。

⒈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实物演示、小品表演、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在学生初步尝试评价的时候,我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同学给予表扬,由此建立起他们评价的信心。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评价的方法后,我采用小组竞赛、对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

⒉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机会

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如在教学生字时,我在指导完书写后让学生试写一个,然后我抓住这一机会让学生来评一评他写得怎么样,在评议中不仅让学生正确掌握了字形还促使学生写出了一手好字。又如朗读课文时,我采用“读——评——读”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读,再让学生评一评他或他们读得怎么样,最后再让学生读,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像这样的契机很多,我们要善于抓住,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发展。

⒊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学生想象丰富,有很大创意性,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行为或作业做出自我评价。如在教学中,当学生读完一个句子或一个语段后,我就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想一想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鼓励他们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朗读,有针对性地作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正如有位哲学家说的那样:“人生的真谛确实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地认识自己。”让学生对自己的朗读进行评价,这既是知识的再现,同时又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反思,为学生提供一个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机会。

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你认为他做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改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学生在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二、实现平等对话,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⒈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实现平等对话

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促使双方都进行积极思考。以“对话”为主要状态的阅读教学,教师要以“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对话。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实现“平等对话”。教学民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爱是教师改造工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源泉。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要以关怀、关爱、理解、赏识的心态评价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⒉坚持正面引导原则,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曾经有这么一句名言“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它说明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苟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决不吝啬赞许与鼓励,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说得很有道理”、“对了,你很会看文章”、“见解独到”等;学生发言不对,说不到要害,说不清楚教师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我常进行的鼓励性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能读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你真棒。”“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你真行!”“我看到了大家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如在朗读课文中,学生经常有添字、减字的现象。当他们出现了这种现象,我说:“不要紧,第一次读错了是正常的。”第二遍还错,我说:“这遍没读好,还有第三遍、第四遍。”其中还不断鼓励“别紧张,慢点儿。”“大家都在耐心地听呢!”一直到学生读对时,我说:“了不起,你成功了!”教师这样带有鼓励性、欣赏性的评价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教师在对学生给予鼓励时还要注意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一个班学生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在教学中给他们的评价也是不同的。我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

三、丰富评价语言,要融入真情

⒈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读完课文后来讲,如果老师这样来评价学生:“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就这样形成了。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⒉适当运用体态语言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当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多微笑,多点头,极其专心地听,诸如此类的态势语可以明确地传达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能体现出教师在评价时感情的投入,与学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振。

⒊评价要动情

现在不少评价浮光掠影,轻描淡写,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当学生写出工整又美观的一页作业,我除了给他一个“优”,再写上一句“教师真喜欢看你的字呀!”当一个平日胆怯的孩子能上台发言,我除了给他一个灿烂的笑脸还摸摸他的头,说:“老师为你高兴!”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一日在课堂上,学生听完《海水为什么是咸的》这个故事后,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不相信海里的盐是手磨磨出来的。”我听后非常欣赏这位学生能这样质疑,我走到他身边说“这位同学在动脑筋思考,他肯定会去弄清海水为什么是咸的,让老师与这位爱思考的孩子握握手吧!”这孩子手与老师的手紧握在一起,他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这激动来源于教师充满情感的评价。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主与互评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这样就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的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登青城山
甜甜的雨
西瓜
弟弟
小鸡住院
夜游姚江
摘樱桃
我是小小手工能手
韭菜和葱
讲文明
这是谁的错
洗碗
小刺猬摘苹果
赛龙舟
撞蛋
三峡大型尾水肘管内支撑结构探讨
浅析小型危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措施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解决办法
钢筋窄间隙焊技术在水电站工程中的应用
长江大堤加固防渗技术的应用
水文基地工程总承包管理报告
声发射检测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上的应用
芹山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周边缝止水施工
水工混凝土结构与材料学科发展
丹江口水利枢纽闸门漏水问题及处理
固海管理处渠道维护管理办法
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方法分析
锚喷支护技术在小浪底工程中的应用
小水电施工中塌方如何界定
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童年的发现》趣闻故事
《童年的发现》重难点分析
《童年的发现》考点练兵 积累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 分析篇
《童年的发现》重点字词梳理
《童年的发现》随堂练习 巩固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 精解篇
《童年的发现》随堂练习 提高篇
《冬阳·童年·骆驼队》重点字词的意思
《童年的发现》同步作文范文习作
《童年的发现》考点练兵 阅读篇
《冬阳·童年·骆驼队》考点练兵 基础篇
《童年的发现》美文欣赏一
《童年的发现》老师语录
《童年的发现》同步作文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