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内容提要:纵观当前语文教学,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教学生认认字,读读书,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来没有一点兴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一点学习积极性都没有,更不要说学习效果会有多好了。通过观察无数的教学事例,分析发现,原因主要在于没有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中缺乏情感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领会语文教学的特点,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的影响,学生的情感就会潜滋暗长。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之所在,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法美在其中,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本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与花草对话,与长天吟哦,与鸟虫共语,随春秋更替而动情,随晴雨变化而动心,赋情感与万物,用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人,用一份责任来审视自己,用惊喜去感悟春天,用思索来总结冬季。

一、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

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主动地学语文、积极地学语文,教师应当科学地教、艺术地教语文。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兴趣是学习动力,语文教学,尤其应该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连孔圣人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所以,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路,今天,我把我的体会称它为“引趣----激趣----探趣-----用趣”

的程序吧,呈现出来见笑于大方之家,请读者指正。

引趣: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艺术,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饱满的状态进入新课学习。

激趣: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疑引学,充分运用竞赛、实验、故事、音像等多种多样的激趣方法,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探趣:教师通过指导方法、启发思维,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讨论合作,达到孜孜不倦、以苦为乐的境界。

用趣: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评价总结、拓展迁移,感动扩展知识,发展能力。

这正如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②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教师精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有难必思、有疑必问、有话必讲,有理必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练,引导学生学会。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语文教学法中怎样融入情感教育

语文课堂是充满灵气生机的空间,既是教师引导学生与课文作者心灵的交流,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对话。学生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只有来自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来自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浓厚的兴趣,来自学生对语文课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感情陶冶之后所产生的强烈的阅读愿望,来自对未来的憧憬和美的想象。“语文教学是在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完成的”。

③把握学生的心灵,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使情感目标和谐渗透认知智能目标,并起催化作用。

(一)、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唤起学生语文学习喜爱之情

语文教学的三要素是:教师、学生、课堂情境。要素之一的课堂情境和软情境(前者指教室各方面,后者指课堂气氛)。俗话说:“环境造就人。”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课堂教学。反之,则消极地影响课堂教学。

1.教学语言要艺术化: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板书语言和体态语言三种。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性,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一个好的口才,能写一笔好字,装一肚子诗文学问。上课之初,作为教师要衣着得体大方,目光炯炯,春风满面,举止端正稳重,精神抖擞,语言抑扬顿挫,准确精练,生动形象,“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拉近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营造教学的氛围。

2.师生关系要融洽化: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协调课堂的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师生关系既是指教师与学生,也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果。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则有助于教学;相反,则消极地影响教学。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积极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又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格的形成,愉悦的学习心理是保证高效认知的基础,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装的思维。所以“学生一旦具有饱满的热情、坚韧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就可以始终处于积极的能动的状态之中,从而推动学习活动的进程和学习目标的实现”。

④正如赞可夫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效的作用。”

(二)、教师要善于营造课堂教学情境,不断更新教法

上课伊始,学生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这种最佳状态一般能维护15---2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趣味性、情感性的教学艺术,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上课上面

1.课前导语:语文是科学,也是艺术。语文课的魅力来自于教学艺术的魅力。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引语它饱蘸着丰富的感情,是感动人心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组织一段或几段引语,利用引语的情感因素奠定课堂情感的基调,去叩击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神往于课文的情境之中,让他们留连忘返激发探究欲,效果不需要费言了。

(1)、课前实验:如第三册语文《死海不死》课前准备实验材料:鸡蛋一个,白水大半杯,盐小袋。见此情景,学生窃窃私语,课堂上眼神流动,一问:“怎样才能使鸡蛋浮起来?”全堂寂然无声,个个凝神沉思。边解说边做实验。课后学生赞道,语文太富诗意,后来很多同学写作文以此作为材料,大加赞美。

(2)、或讲演:如第三册《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翻开历史/历朝历代。都毁在奢侈腐败/秦朝暴命,随朝短命/明朝灭亡,不能怪李自成兴风作浪/再说李自成进了北京,72天就灰飞烟灭/根本原因在于贪图享乐,腐朽堕落/再看现代历史上的蒋家王朝:800万军队,飞机加大炮/最后丢盔弃甲,逃到台湾岛/中共靠小米加步枪,夺取了政权,谁说不是历史的必然/毛泽东之所以伟大,忧国忧民,公正无私被传为佳话/将儿子送到朝鲜战场,最后长眠他乡/周恩来令人敬仰/呕心沥血,一心为民/一床毛毯,凝聚他与朱老总的真情/穿的衬衣还打补丁/艰苦奋斗,鞠躬尽瘁终身//如今,社会不断发展,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节俭越来越少,浪费者越来越多/有的干部行贿、受贿、贪污、为非作歹/有的同学,不好吃的扔,吃不完的倒/用馒头打仗也玩起来了/艰苦奋斗仍是我们的传家宝/50年前的毛泽东的文章《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今天学它,仍很有必要/关系到党的存亡,国家和人民的幸福。

(3)、或出一谜语:如第四册《俭以养德》出一谜语:一人站,一人卧,一条板凳三个坐,日子就要这样过,打一字。(谜底:俭).

(4)、或写对联:如新教材《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前写一上联“和平似天使,使万物如枯木逢春”,要求学生读完课文后以“战争”为中心拟出下联,有的同学对出了“战争如恶魔,刀光剑影使生灵涂炭”的佳作。

(5)、或讲事故:课文《论基本属实》就讲基本先生的故事,课文《怀疑与学问》就讲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一个中国人、一个英国人、一个葡萄人在一起的故事。

(6)、或介绍诗歌:课文《桃花源记》就介绍《南充日报》上的讽刺诗《致某君》;课文《纪念白求恩》就介绍朱子奇的《白求恩纪念歌》;课文《在山的那一边》介绍汪国真的诗《愿望》。

(7)、或教唱歌曲:如《黄河颂》课前教唱《新黄土谣》;《邓稼先》课前教唱《中国人》;《土地的誓言》课前教唱《松花江上》。

(8)、或诵名言:如《伤仲永》,就介绍有关天才的名人名言。

(9)、或其它:或课前音乐欣赏,画面解说,情境表演等等,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2.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掀高潮艺术

(1)、或表演:如课文朱自清的《背影》叫两个学生表演父亲过铁道的艰难,体会动词的妙用、准确;《蚊子和狮子》改成话剧进行表演;歌剧《白毛女》选段,指定学生扮演剧中人物……说说唱唱,倒也兴趣盎然。

(2)简洁优美的板书:

丁举人

弃︱打

《孔已》

科举——

——

自己

︱笑

群众

(3)或仿写竞赛

句的仿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理想》轰轰烈烈等。

段的仿写:《背影》、《行道树》……等。

篇的仿写:《我的母亲》……如《有的人》我仿写一篇与课文对读,则是另外一种情味。“人,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随春夏秋冬递进,生老病死轮回/人,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有的人,生得轰轰烈烈,却死得默默无闻/有的人,生得默默无闻,却死得轰轰烈烈/有的人,显赫一时,却留下千古骂名/有的人,勤苦终生,都留下千古美名/有的人,不愿自己受累,不叫别人愉快/有的人,宁愿自己受苦只为别人开心/有的人,象池塘清澈见底、光明坦荡/有的人,象古井表面平静,高深莫测/有的人,象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有的人,象锅底走一方黑一方。

(4)其它:或用朗读的技巧,重点段句朗读;或用几句精当的表达,适当的幽默,使课堂中掀起感情的涟漪。

3.画龙点睛术

在一节课结束前,或拓展延伸,或时文欣赏;或灵活多样的结束语……让同学们曲径寻幽,文海摘珠。

(三)、善于寻找审美点、动情点进行情感教育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我认为,语文教学同样也缘于情。“语文教学中,教师以对学生的热爱之情为动力,把文中之情挪移到学生心中,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使教师情、文中情、学生情三情合流,产生情感和谐共振”。

⑤由此,我认为要充分发挥语文科的情感教育作用,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深入挖掘情感资源。

1.挖掘教材内蕴的情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语)语文课本是古今中外的文章精华,文学名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为一炉,鲜明优美的形象熏陶,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得到愉悦、受到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诵读感知、体味作品,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联想和想象。因为蕴藏在语文教材中的美,要靠语文教师的眼睛和心灵去感知。首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缘物生情,如莲花、菊花等。其次,让学生感受体验课文内容,强调诵读,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2.掌握方法,提纲挈领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以情入文。”⑥我们读文章,是遵循文字进入作者所创设的境界,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文章的真情实感,与文章同悲同喜,与作者同怒同乐。其一,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以读悟文,以读悟理,以读悟情。其二,教师导读与学生的自读相结合。叶圣陶语:“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与学是各自独立不能相互代替的,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指导学生的学习,开发学生的智力,唤醒学生“沉睡中的能力”。其三,抓住特点,突破难点,纲举同张。小说教学要三抓(即故事情节、人物分析、作品主题);散文教学要“三抓一突出”(即抓线索、抓分析意境、抓品味语言,突出散文——语言美、构思美、意境美)。

(四)、广开门路,丰富语文教学情感的内涵

语文,犹如宇宙,有永远探索不完的奥秘。它充满智慧的人生真谛,又教会我们如何生存,它的魅力早已超出书本而进入无形的生活空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当今世界,书籍报刊多如牛毛,各种信息技术一日千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丰富我们的学识,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2】而这一桶水还要是不断更新的源头活水。

1.美文选读,让情长上翅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东林党人的对子,可算道尽了其中真谛,给语文教学开拓新的视野,给学生补充新鲜的养料,注目于国内外科技动态,新闻时政大事,热门话题,打开一道新的思考的门户,培养学生成为目光远大的人,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所有我是报章杂志样样留心,影视媒介时时在意,既给教学注入源头活水;又丰富了自己的眼界,何乐而不为呢?

2.寓教于活动,寓教于情感

语文课的魅力来自于活动的魅力。而熔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的活动,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词语接力赛,让学生领略祖国语言的精妙;近义词、反义词、感情色彩不同的词,数字成语,动物成语……让学生步入词语的谜宫;讲故事、表演小品、讲笑话、朗诵、唱歌、跳舞……让学生喜笑颜开,心潮澎湃,各种各样的主题班会,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向上。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习生活,又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

了教育,陶冶了情操。

3.走出教室,面向社会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不是盛知识的容器,教育不是机械加工,教育必须“教”与“育”相结合。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更要重视“育”,以学生为中心,综合利用多种因素来影响培育学生,以使学生自己受教育,自我约束自己,做自我发展的主人。春天,带着学生去赏桃花,去寻觅春的踪迹;夏天,去观察“荷叶圆田田”赏月亮、数星星,体验劳动了一天人们休憩的愉悦;秋天,去爬山,登上山高处,观察秋天的田野,体会“牧羊女眼里的深情”;冬天,走进山里,去领略柑橘挂满枝头的甜美……,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参观养鸡场、养鱼场,访问专业户,高高兴兴唱着歌去,快快乐乐满载而归(学生记了一大本)师生之间,心心相通。教师不再会讲得口干舌燥,口吐莲花,学生装也不再会听得昏昏欲睡,腾云驾雾,学生作文不再难,而是想写作文,师生之间时时交流,教学是其乐融融。

(五)、师生之间要讲民主、要讲平等

“教师与学生之间毫无民主气氛,思想没有理解,感情没有相互交流,双方都用宝贵的脑细胞去琢磨压服对方或欺骗对方的策略,教学怎能搞好呢?”⑦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切不能高高在上,不要训斥学生,要讲民主、讲平等。第一,放下架子,与学生同甘共苦。“语文老师教学生写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⑧当然,课外作文指导书肯定有不少,但内容离学生实践、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最好是老师也亲自作文,这样,老师不只是说的巨人,而且也是做的榜样,师生之间为一个共同的题目去绞尽脑汁,评讲也便多了一篇例文,老师悉知学生的长短,学生领略老师的风采,日积月累,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也”,

【3】

日积月累,师生之间,感情与日俱增也。第二,糖衣药片和顺耳忠言。对待学生,尤其是批评学生时,不要忘了表扬学生,在指出不足时,也指出他的长处,这样和风细雨更好;第三,语文课堂的突发事件不可避免,教师应冷静分析,从热爱学生出发,尊重学生为前提,切勿简单急躁。

总之,“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苏霍姆斯林语)人们常说:“教无定法”,语文教师只有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的影响,学生的情感就会潜滋暗长。师生之间,情感是联系的纽带,是教学和谐运作的润滑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催化剂,要做一个语文教师不难,要做好一个语文教师难,要做好一个艺术的语文教师,难上加难。它难就难在,须巧拨琴弦,以心换心,以情激情,师生共同奏出语文教学的动人乐章。

注释:

【1】《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就如同数学中的逻辑推导,层层推进。

【2】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每个做教师的都懂。是啊,我也懂。但自从开开展校园集体舞以来,我才切身感受到这句话的当前科学知识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快速传播,学生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如果教师还抱着“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观念

...。

【3】成语出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成语例句: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孔子:“有教无类”、“教学相长”

...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参考文献:

①《语文教学之友》2000年1期

②《语文教学之友》1997年3期

③刘永康、翟启明主编《中学语文教学论》天地出版社出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精彩的篮球赛》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3
《开国大典》观后感(8)
我喜欢的革命影视作品4
《“女孩节”联欢会》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雪孩子》故事梗概
《开国大典》观后感
春天的校园
《开国大典》观后感
中秋赏月晚会
《开国大典》观后感(6)
建筑工程材料的分类及性质
钢筋知识盲点解读
11G101
工程结算疑难问题详解
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看图要点
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的疑难问题解答
建筑施工常识大全
施工单位的工程报验资料应如何准备
花岗岩和大理石的区别
土建与水电工程全套计算规则
建筑施工常见问题20条
马凳筋概念解读
绘制建筑施工图的步骤和方法
建筑工程图纸会审技巧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一
《美丽的小路》教学重点
《失物招领》老师语录
《美丽的小路》美文欣赏:风在轻轻说
《美丽的小路》范文习作:争当环保小尖兵
《美丽的小路》训练素材
《美丽的小路》美文欣赏:灾难来临时
《我怀念那条河》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二
《美丽的小路》教学难点
《美丽的小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失物招领》重点问题探究
《美丽的小路》趣闻故事:丝绸之路
《美丽的小路》考点练兵:积累篇
《美丽的小路》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