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多媒体教学利弊谈

多媒体教学利弊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1

多媒体教学利弊谈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手段在不断更新,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优化了教学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为语文教学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春风。然而,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强调更多的是动态生成,而多媒体预设太多,太强。为了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对其在运用过程中的“利”与“弊”作些理性的思考。

一、“有人”与“无人”

“目中有人”这是任何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现代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以人为本”同样是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理念。事实上,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我们的设计者已经充分考虑到这点。尽量将图像、声音、动画巧妙组合,浑然一体,课件的版块也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能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活动,甚至连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对与错都设计了相应的表扬与批评的动画,可见其良苦用心。就《恐龙》一文的教学为例,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恐龙吗?今天,老师带你们进入恐龙世界看一看。”接下来教师播放了许多有关恐龙的录像,还虚拟了恐龙的声音。学生兴趣盎然,很快进入课文情境,并能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文。这样的课件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知识,为学生积极学习作了有效铺垫,师生其乐融融。

“无人”即无论多媒体课件如何尽善尽美都难以策应人的发展需要。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哪怕在同一形态下,由于个体的阅历、知识等的不同,也会表现出各种差异,就是同一层次上的学生,由于兴趣、爱好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可见,用一个固定的程序来顺应动态的、多变的教学过程,这是不符合事物的本身规律的。仍以上面所说的那位老师所执教的《恐龙》一课为例,当学完了课文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读完了课文后,你喜欢书上的哪一种恐龙,请说一说。”这位老师已经做得很好了,学生说一种他就能调整顺序展示一种,并且配以动画、声音。可是有一位同学说:“老师,书上的恐龙我一个不喜欢。”接着他说出三种恐龙,而且说出喜欢的理由。下面听课的学生很着急地催促老师展示画面,由于老师事前没有准备(即使准备了也不一定齐全),课堂此时出现了断层,这就破坏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感。

二、“有形”与“无形”

“有形”,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生动、形像、具体、可感的特点,打破时空界限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模糊的内容清晰化,我们姑且称之为“有形”。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课文内容通过图画的形式再现出来,配以音乐的渲染,注重色彩的调和,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想象空间,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譬如有位教师在执教《黄山奇松》一文时,用多媒体展示了迎客松的样子,并采用动画手法,让迎客松伸出去的部分变成人的臂膀,呈欢迎状,让学生想象迎客松看到这么多游人会怎么说,怎么做。这个环节设计可以说独具匠心,学生思维开阔,想象丰富,效果极佳。

“无形”,形像的画面固然很好,但是就语言的特点来说,“语言是存在的家”(海德格尔),是心灵的寄寓,是思想的栖居。每部作品都为所有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供多方解读的空间。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蕾特。所以,就作品中的主人公而言,每个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学习阅历建构出不同的形像,这是“无形”的。而多媒体用“有形”的图像定格模糊的、不断衍化的、生成的内容,在不同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扼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最终会出现一提起孙悟空大家就会想起六小龄童;一提起小燕子大家马上想到赵薇的整齐划一的形像,求异思维不见了,创造想象没有了。其实就一篇文章而言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下阅读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更何况几十位同学去阅读同一篇文章,怎么能定格为一种或几种形像呢?

三、“有神”与“无神”

“有神”即“逼真、传神”。多媒体由于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会使原本鲜活的文字变得更有韵味。尤其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效果更为显著。如有位教师在执教一年级的《春笋》一课时,为了讲清春笋的生长过程设计了这样一组镜头:春笋“发芽→破土→生长”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看了感到新鲜而有趣。读起课文来精神抖擞,每个人都能讲出春笋生长的过程,老师显得很满意,课堂教学显得也很完美。

“无神”即失去了精髓、失去了精神实质。我们知道每一种文字都是一种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载体,而多媒体是无法展示其内蕴的精神实质的。就《春笋》一文的教学而言,教者似乎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明白了春笋生长的过程,但是,多媒体课件无法展示生命律动的过程,生命的那种震撼力,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那种无法抗拒的力涨,这些永远也无法显现,学生也无法感受到这些实质、这些精髓。因此多媒体传输给学生的只是“形”而无“神”。再如:现在有许多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写字教学,指导起来显得十分方便,运用多媒体展示每一笔,每一画的走势,间架结构的大小比例等,学生一看就清楚、明白。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写字是要静心、凝神的,写字还可以陶冶情操、锤炼意志。就汉字而言它体现了刚毅、坚韧的民族精神,这横撇竖捺都折射出一个人的灵气与神韵,而这些都是多媒体所无法展示的。

四、“有情”与“无情”

“有情”,语文教学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它更注重情感的交流和个性的发挥。文章不是无情物,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有所撰作。让学生随着语言文字的脉搏而律动,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情感魅力;让知识在情感的对流中积淀,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多媒体的运用,渲染了环境,创设了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氛围,产生情感共鸣,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情感基础,我们谓之有情。如有位教师在执教《悲壮的一幕》一文时,在进行到科马洛夫与妈妈、妻子、女儿告别时,教者设计了他们对话的场面。悲壮的音乐,感人的语言,动人的画面浑然一体,每个人都为母子的濡沫之情而流泪,为夫妻的恩爱之情而震撼,为父女的难舍之情而悲泣。亲情、爱情、友情……融为一体,催人泪下,多媒体的使用恰倒好处,美妙绝伦。

“无情”。其一,是指多媒体有时很难完美表达文章中所内蕴的丰富情感,譬如:就春天而言,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王安石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李清照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无奈;朱自清则赞美道:“春天是刚落地的娃娃……春天是刚落地的小姑娘”;普希金却诅咒春天:“你的出现对我是多么的沉重……还给我飞旋的雪花吧。”多媒体怎能将这集人生的感悟、心境的好坏、环境的优劣于一体的情感呈现出来呢?

其二,“人机对话”尽管设计者会从人性的角度去考虑,但是仍缺乏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立体的、交互式的情感交流,教师会因忙于鼠标操作而无法走下操作台与学生近距离交流。媒体无论怎样先进,都仅能按人的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反馈应答,它没有生命,更不会顾及学生的生命与情感。人是需要情感的,灌满一个知识容器可以只用电脑,而点燃一个学生的心灵却需要教师的情和爱,学生可以从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中感受到温馨与柔情,关爱与呵护。教师的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多元的交流,课堂上缺少“人气”。

总之,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新天地,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切不可越俎代庖,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扬长避短,运用好多媒体,让它成为点燃思维火花的导火索,活跃课堂氛围的振子,优化课堂结构的金钥匙,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一股鲜活的生命之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划龙舟
端午节
回家吧,小蚂蚁
快下雨了
洗澡
躲雨
炎热的夏天
我的小台灯
小树得救了
母亲的爱
雪花飘飘
学骑自行车
放火箭炮
我最爱吃的水果
小女孩和孙悟空
高科技发展与专利保护的创新(1)论文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论发展党内民主的对策思考
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中国元素
中国决策制定过程的三层分析
影视广告与视频广告对比研究
PWFE国际跨界影视娱乐战略 打造《梦幻诛仙2》
简析加快政治体制改革 完善中国民主模式
知识分子在电影批评中角色的嬗变
浅析微电影的规制和引导
论我国民法典中的相邻关系立法(1)论文
信访制度及信访实践再思考
论公民精神与民主政治
该生效离婚调解协议既判力的主观范围及于子女(1)论文
浅谈新媒体浪潮下电视包装的发展趋势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二
《静夜思》教学设计一
《小小的船》第四组教学设计四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一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三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五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四
《影子》教学设计五第二课时
《小小的船》第四组教学设计三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一
《小小的船》第二组教学设计二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二
《小小的船》第二组教学设计三
《静夜思》教学设计二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