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不落窠臼,方能流金溢彩——浅谈新课改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不落窠臼,方能流金溢彩——浅谈新课改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界定表明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则是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总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记,辛辛苦苦地练,以讲读为中心,要讲深讲透,不留“盲点”。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材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的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应用性也让我们改变了教学观念和行为习惯,把握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民族性的特点,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落传统的窠臼,跳开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狭隘的语文教学,进入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综合学习的课堂教学中,进入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流金溢彩。

实践一

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1.语文与美术学科的整合

案例一: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一文教学中,老师在引导学生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明白了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之后,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儿没有草的地方也长出了红的花儿绿的草,再让学生画一画没有花儿没有草的地方下雨之后的变化,在学生饶有兴趣地创作中,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到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有美术这一艺术学科的引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便感到异常轻松,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感悟的欲望,语文学习可以说是一种享受了。

2.语文与美术学科、音乐学科的整合

案例二: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穿插了综合实践活动:a.画春天。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春天(看到的春天、听到的春天),再让学生画一画眼中的春天,评一评。b.展示台——唱春天。唱唱关于春天的歌曲,如《嘀哩嘀哩》《小鸟小鸟》等,这样使口语交际更有凭借,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并阐述到: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要真正建设、落实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必须要跨越学科的糅合。除了上述例子之外,品德与生活课、信息课、音乐课等都可以找到与语文学习的结合点。只要确立“时时可以学语文,处处都要用语文”的理念,语文这潭活水将源源不断流向各科的“园地”。

反思: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可以运用到各种各样的知识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便会感觉到语文的乐趣,语文学习也才会成为学习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语文知识的运用是综合的,语文所涉及的知识的角度是任何一门学科所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这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一大优势。针对这一点,我们应该站在较高的角度来审视、思考语文,树立大语文观、大课程观的理念,这样才能灵活地跳开语文看语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若教师能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有效地延伸,对教材进行二次或多次开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文中的内容或课外相关知识,这样课文内容将变得丰富多彩,而且也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广泛阅读,学好其它学科,当然这种跨学科的糅合并非指将语文课上成其它课程,而是在保持语文课特色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的灵活有效的糅合。

实践二

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

案例: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是一首诗,也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在学生从诗中感悟春天之美后,放手让学生从动物、植物等方面观察“在春天,还在什么也醒了”,再开展“我当小诗人活动”,仿照课文编诗句——“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说了许多,比如:春天跟(蝌蚪)说话了,说着说着,(蝌蚪游起来了);春天跟(小草)说话了,说着说着,(小草钻出来了);春天跟(风筝)说话了,说着说着,(风筝飞上天了);春天跟(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柳树穿上绿裙子了)……等等。虽然够不上多么有诗意,但“还生活以课堂,让生活进课堂”,那些小诗人们也兴趣盎然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本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语言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将生活和知识关联起来,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生活,明白“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这样,学生也就能睁大发现的眼睛,从生活大课堂中学语文。

反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念并对此作了深入独到的研究陶行知先生创造性的把杜威的教育哲学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了合一”的教育理论,其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辉,语文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在语文教学要渗透进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师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电视中的广告、大小商店的招牌、学校中的每一块标语、家里、社区……一切有字的地方都是学生可搜索的目标。朝霞夕阳、晨雾秋霜、青山秀水……一切无字的地方也可成为学生搜索的目标。

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只有不落窠臼,扎根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愉快的星期天
公园
知错就改
小鱼的愿望
下雨了
喜鹊闹梅
游天柱山
带削笔器的铅笔
假如我是文明使者
滑板车
梦游懒人王国
车鸣鹿日记选
补图书
当个小孩子不容易
今天真高兴
依安县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平县古城街道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巩固提升对策
铜川市雾霾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探讨
潜山县槎水镇逆水村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安康市汉滨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
乡土树种在生态园林绿化中的运用探讨
一种大枣全自动定向切片设备的设计
地面气象观测管理及技术应用研究
绿岭核桃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电芬顿降解罗丹明B机制研究
秸秆腐熟剂使用效果研究
农村沼气配件使用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观赏向日葵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好氧颗粒污泥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浅谈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的感受
09古诗两首练习题案例反思教学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二案例反思教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浅谈
语文园地二-真棒教案第二课时
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应重视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洒出融融的爱 激起暖暖的情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夜书所见教案案例反思教学
课改故事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案例反思教学
语文园地二-真棒教案第三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