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2-05
如何尊重经典——读人教版《燕子》有惑
欧绪成
《燕子》节选自著名作家郑振铎的散文《海燕》,现已成为小学教本中的经典文章,原浙教版、上海版、人教版等皆选用过此文。本人也多次上过《燕子》,但今年捧书朗读,却总感觉很不是味儿,似乎缺少了原来那种行云流水的飘逸感。
对照作家郑振铎原文及原浙教版改编文章,发现人教版教材又作了较大的改动。但我认为有几处修改似有不妥:
一、教材中“……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而原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
理由:原文语言精炼,动感十足,燕子飞行时的轻灵敏捷淋漓展现;而教材中的语句则略显拖沓冗长,读起来缺少了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缺少了那种声犹在,燕已飞的时空想象感,特别是最后的“边”字,读时非常拗口,窃以为纯属多余。
二、教材中“……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而原文中“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的荡漾了开去。”
理由:原文中的“小圆晕”不仅写出了波纹的细小,突出了燕子沾水那瞬间时的轻盈迅捷,还真实地再现了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的绚丽色彩。而教材中的“波纹”则缺少了这种如幻的色彩美感。
三、教材中“……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而原文没有此句,但袁微子老先生改编的原浙江版教材中是“……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理由:袁老先生改编的原教材中用一个比喻句“像正待演奏的曲谱”描绘出了燕子停于电线的动人形象,与原文清俊秀丽,真率质朴、简洁明了的语言相融和,而本教材连用两个比喻,以我的理解,后一个比喻只是前一个比喻的诠释补充,不仅给人拖泥带水之感,而且文中明确指出“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减弱了文学作品的想象空间,束缚了学生自由想象的余地。
本教材做如此大的改动,我想编者无非是让文章变的浅显易懂,适合三年级学生的阅读。但浅显不等同于浅俗,易懂不等同于平庸。读本教材的《燕子》,总有腰斩经典、削足适履之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 走过四季
- 我从广告中学到了语文
- 感受自然作文
- 拒绝自然
- 走过四季
-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
-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
-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
- 我从聊天中学到了语文
-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 我从报刊中学到了语文
- 感受自然_秋天篇
-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 让规则与自由同行
- 浅谈汽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化解“环境悬崖”的思想机理
- 中国生态哲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 漫谈初中蒙语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 环境正义视角下邻避治理模式的重构
- 言传身教育人心以德树人利千秋
- 如何引导西藏学生拓展写作空间
- 历史题材影视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浅谈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改进策略
- 浅读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
- “人化自然”视野下的生态困境及超越途径
- 显生宙时期生物大灭绝及其对当代气候失律的伦理启示
- 社会制度的人性化转型与环境崩解
-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互动教学的运用分析
- 《永生的眼睛》课文简说
-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一
- 《永生的眼睛》重点问题探究
- 《触摸春天》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触摸春天》范文习作
- 《触摸春天》写作指导
- 《永生的眼睛》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永生的眼睛》相关文学常识
- 《永生的眼睛》阅读提示
- 《触摸春天》随堂练习 提高篇
-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二
- 《触摸春天》美文欣赏 没被改写的人生
- 《永生的眼睛》老师语录
- 《永生的眼睛》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触摸春天》训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