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8
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全新突破
千年以来,中国的作文考试都是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的。直到最近几年才有了“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
但是长达十数年的“命题作文”或者“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却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是因为,由教师“出题”,学生“审题”,然后作文的方法,是一种把学生始终放到被动地位的方法,它不需要学生提出什么,只需要学生说明什么;它不需要学生创造什么,只需要学生证明什么;它不需要学生树立什么,只需要学生转达什么。
从小学六年到中学六年,十二年的作文教学让我们的学生产生了一个思维定势:“你老师说什么,我就做什么;你老师要我做什么,我就怎么做。”很少有“我想做什么”、“我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主意”、“我有一个选题”的思想。这可能是学生们缺少创造力的原因之一。
此外,因为生活实践是作文的源泉。即使是作家、艺术家,也要“深入生活”,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来。我们学生要写出好文章,当然同样要“深入生活”。因此我们的作文课,应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了解生活、感悟生活,才能最终解决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问题。但是当前,我们教作文大多将阅读范文加点评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范文和点评不是不要,但是一定要认识到它们是生活的“流”而不是生活的“源”,要根本解决问题,还要从生活的“源头”入手。为此,“快乐大作文”采取了全新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用游戏“做”一段生活实践,通过这个生活实践让学生感到兴奋和新奇,从而产生语言表达的欲望。此外,再让学生根据课堂上“做”出来的素材中学习自己概括出题,然后根据自己出的题目写出作文来。
通过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对于生活素材、题目和作文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将有比较明确的了解。学生对于文章“源”自于生活现实,也会有深刻的认知。结果是他参与了一段生活实践,就有把这段生活实践提炼成一篇作文题目的可能;他有了一个题目,就有了呼唤由这个题目所需要的生活实践及其感情波澜的可能;同样,当他阅读一篇文章时,也就有了唤醒自己对应这段文章的生活实践和感情波澜的回忆和感受的可能。而这,也就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全新突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无处不在的世界杯
- 想吃西瓜也很难
- 二十年后的故乡
- 透视神功
- 难忘小学生活
- 一件十分扫兴的事
- 四季真美
- 美丽的校园
- 钓鱼
- 点点
- 门和锁
- 包水饺
- 过年也有烦恼事
- 帮倒忙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志向是男人的GPS
- 浅析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 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瘦素水平的影响分析
- 浅析“95后”高职学生特点
- 汽车企业产品开发平台国际化研究
- 口服补液盐在小儿烧伤休克期补液的应用
- 担负起天下的责任
- 她有权胸下垂
- 基层糖尿病足患者的居家护理体会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家庭护理
- 现阶段黄河防汛工作运行机制探讨
- 论现代公园景观小品设计方法构架
-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探讨
- 补中益气汤在肛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研究新进展
- 提醒幸福
- 琵琶行
- 大自然的语言
- 紫藤萝瀑布
- 七根火柴
- 敬畏生命
- 白蝴蝶之恋
- 鱼我所欲也
- 琵琶行
- 勇气
- 小橘灯
- 变形记
- 愚公移山
- 《梅岭》三章
- 记念刘和珍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