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寻找文本空白,挖掘习作泉眼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阅读教学中寻找文本空白,挖掘习作“泉眼”,巧施小练笔不失为一种省时有效的途径。在此,我就六年级语文课文中的小练笔谈一下我的个人点滴体会。
一、还省略号的真面孔,练补写
省略号是语言环境的需要,有时用与省略部分情节内容,使文章用语言简意赅,教学时可采用还原省略内容的方法,练习补写。如《大江保卫战》一文,黄晓文在大堤上抢险时,脚底扎进了铁钉,他拔出了铁钉,“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了地上的麻包,又爬上大堤……”句中的省略号显然略去了黄晓文又爬上大堤后一系列的感人情景。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补出黄晓文咬紧牙关,强忍剧痛,奋勇抢险等动人情形,使铮铮铁汉的
英勇形象更完美高大,有效的完成了补写练习。
二、恢复情节略写的原形,练扩写
课文中的详细略写都是在表情达意,都是为课文中学习服务的。教学时,可将略写的情节恢复为详细的叙述,进行扩写练习,使句子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有血有肉。如《灰椋鸟》一文“先回来的鸟在林中不停的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针对文中“倾诉”和“呼唤”的情节练写,再根据文中林场工人大规模植树造林等内容,引导学生先扮演灰椋鸟的角色,自由倾诉一则新闻,一个收获,或者呼一呼,唤一唤同伴和儿女,而后再进行书面整理。再如《最大的麦穗》中弟子们到了麦地的尽头后,那“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针对此处的“嘲笑”,可设计一个详细的练习,让学生插一两句关于机遇的格言或俗语等,或者自己编一句,使句子更幽默风趣,富有哲理。
三、填补列举的空缺,练仿写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习作水平虽然有限,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强,仿写成了有效的练笔措施。课本多处出现句式排列整齐,结构相似的句群,列举量虽少,却是练习仿写的范例和素材。如《秦兵马佣》中“仔细观测,它们的神态各异。有的额首低垂,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做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根据此句的结构和句式的特点,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预先准备好的秦兵马佣的图片,结合想象,用上“有的……好像……”这种句式来完成列举再生,多形式多角度地表现兵马俑的神态各异。也可围绕“校园内的盆景造型奇特“等中心,用上述句式完成仿写练习,使学生习作化难为易。
此外,还可对人物内心活动,人物外貌、动作进行仿写。但必须正确指导学生模仿,使学生仿而不套、仿而不呆,力求做到仿中求异,仿中有创新。
四、钻文尾的空白,练续写
小语课文有些结尾往往“言虽尽而意无穷”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练习续编故事,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如《最大的麦穗》的文尾“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弟子们从摘麦穗中感悟出这条人生哲理后,假如苏格拉底给弟子们一个改过的机会,要求他们重新摘麦穗,故事会发生哪些戏剧性的变化,结果又会怎样?引导学生以次为话题,续编《第二次摘麦穗》,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五、复活静态情感,练综合表达方式
有些课文的高潮,主题的升华,突然形成画面“定格”或动态空白,呈现一幕“此时无声胜又胜”的情景。教学时,要把准最佳复活时机,综合训练学生的叙、描、议、抒
等多种表达能力。如《船长》一文中“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句中人们“凝视”的“定格”画面掩盖不了他们内心的沉痛。我有意刺激学生,化静为动,假如你是当时的乘客,肯定按捺不住,那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请配上手势,用上关于对待“生死”的格言警句,当众表演。此时学生特别钟情,在情感的驱动下,主动投入一种无法遏制的创作动力,有叙有议,有描写有抒情,生死离别的情景立即复活了,充满着对船长的敬佩之情。又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十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预感到了什么,集体嘶叫了几声,又都默默地低下了头。”教学时,同样可以先引导学生将骡子的“嘶叫”翻译成人们的语言,而后组织学生把骡子默默低头“善解人意
勇于献身”等想法叙述出来。
总之,课文中训练学生习作的“泉眼”相当多,除了“空白”点外,还有文章的巧合、悬念、矛盾、比兴等关键点,同样具有探究习作的价值。当然,读中巧练,还有更多的方法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挖掘和运用。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总结,就一定能找到更多有效的好办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给花儿洒香水
- 父母的爱无限
- 秋天的公园
- 永不言弃
- 20年后的我
- 一次意味深长的秋游——鹿湖圆游记
- 变味儿
- 民族“魂”
- 我的老师
- 快乐的万圣节
- 读《绍兴名人故事》有感
- 旅游胜地-大香林
- 观看天府的记忆有感
- 生命的壮歌
- 我的未来不是梦
- 浅谈我国贸易救济体制存在的问题论文
- 浅谈培养国际贸易现状的宏观视角论文
- 浅谈我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现状论文
- 试论国际贸易中的风险防范论文
- 轮胎特保案看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论文
- 试论我国贸易保障措施立法实践论文
- 浅谈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论文
-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前景论文
- 浅谈中国国际贸易定价权缺失的原因论文
- 浅谈加强宏观金融调控规避国际贸易论文
- 试论贫困地区乡村关系失范问题论文
- 中国出口贸易与环境问题探讨
- 浅谈中国与美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论文
- 试论国际贸易壁垒的博弈论文
- 浅析新形势下中国贸易分工问题
- 《宽容》序言
- 庄周买水
- 拿来主义
- 荷花淀
- 记念刘和珍君
- 《剃光头发微》教学设计
- 装在套子里的人
- 陈奂生上城
- 我若为王
- 笨马教《米洛斯的维纳斯》
- 小胡同里引出大文化——《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 高二上学期作文训练计划
- 祝福
- 剃光头发微
- 风景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