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10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

在人类带着希冀和憧憬,带着迷惘和困惑走进新世纪之际,创新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而语文是一门创新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新火花。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优化教学氛围,诱发创新兴趣。

1、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一个人的创新才能和个性的形成,一方面靠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还受外部环境教育的影响。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促使人才的出现,不良的氛围,会影响甚至扼杀人的创新才能。只有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潜能才能得以发展和发挥,学生才可能去探索、去创新。因此,作为教师一进课堂,必须抛弃杂念,甩开烦恼,集中精力,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教师用热爱与尊重学生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2、把激励带进课堂。

激励是利用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把激励带进课堂,就是教师运用语言、体态、暗示、情感、需要等多种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科学运用“无错原则”,承认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对学生提出的种种奇怪甚至错误的问题和进行的探索活动,都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坚持“激励”——“你说的真好!”“你真聪明!”……教师用充满艺术的语言,不断地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激励学生好学上进,让学生获得创新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

3、创设创新性学习的情境。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自身的思维也应具有创新性,并以创新者的身份进入到设置的课堂情境中去,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创新性的良好情境。例如,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对草原的描写。“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创作一幅图画。学生边读课文边蘸绿色颜料作画,课堂气氛活跃。他们通过颜色的“涂抹”体会到小丘线条的“柔美”;通过色彩的浓淡“渲染”了草原的“翠色欲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又以生动的教学语言形象地描述草原的美景。学生完全陶醉于草原的美丽之中,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这时,老师提出:“你能根据图画,想象出羊群在草原的美吗?用比喻描述”。这时学生已有创作的欲望,思维活跃,有的同学说:“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就像天空中飘浮的朵朵白云。”有的同学说:“羊儿在悠闲散步,像在大海中扬起了点点白帆……”。

二、挖掘教育因素,培养创新意识。

具有很强创造力的前提是要渴望创新,也就是要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一个不想战胜对方的棋手是永远不会在棋赛中获胜的。研究化学的人很多,为什么偏偏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呢?因为他做梦都渴望把元素排列成一张有规律的表格。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帮助学生树立为国家、为人民造福的远大而高尚的志向。这样,创新能力才有正确的方向和源泉,才能产生战胜困难的顽强的意志力。如在《爱迪生》一文的教学中,学生明白“只有从小热爱科学、不畏艰险,长大才能有所发明创造”的道理后,教师便帮助学生树立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祖国和人民发明创造的远大志向,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完善思维品质,发展创新思维。

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个体间思维的水平差异。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抓住学生思维品质这个突破口,实行因材施教,逐步完善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倡导独立见解,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正是倡导学生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克服思维上一味从众定势。如《黄山奇石》一文,“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都配有插图,而“金鸡叫天都”没有配图,所以在学这段时,教师就让学生读课文画画,边读边画,不懂画了,再读读书;于是,学生读读画画,画画读读,不断修改,有的还涂上了颜色,画完后,老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画,并说说这样画的原因。为了表现金鸡的“金光闪闪”,有的用色笔画出四射的红光;有的在周围染上红晕。为了表现金鸡“伸着脖子不住地啼叫”,有的画着朝天方向的长脖子,头上画着张开的大嘴;有的画着朝天方向的很夸张的长脖子,嘴巴小小的近乎一点,说是金鸡伸长脖子朝天,就可以说明它在叫;有的不但画着长脖子,而且在嘴前画出“O”,从大到小一直斜上画到天都峰,还从天都峰画到了其余山峰,说是韵母“O”的发音是雄鸡不住地啼叫,从天都峰画到其它山峰,说明声音被天都峰一挡反射到其它山峰,产生不断的回响。如此读书画画,以画促读,反复验证,

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就能激发出学生创新的火花,因此,特别具有独创性。

2、突破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由于习惯性的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一种定势心理。这种定势心理会严重地妨碍人们的创新思维活动的开始,不克服这种不良的定势心理,思维就不会活跃,知识就难以应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定势心理,引导学生善于从新的观点和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学习《买椟还珠》时,大多数学生认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待一件事不能只看外表,而应该抓住实质,要防止受蒙骗。显然,这是正确的答案,多少年来人们就是这样认为的。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定势,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假如你是一位商品生产者,你很想使自己的产品销量增加,你会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这样大家就有了新的认识,纷纷说:“一种商品要想畅销,除了要质量好外,还必须要有精美的包装,只有这样,才能吸引顾客。”这样,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

3、重视质疑探究,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形成。批判思维以“怀疑——探究——重建”为特征,其中,怀疑是出发点,探究是支点,重建是目的。它是可以帮助人克服墨守成规、人云亦云等陋习的自觉思维。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怀疑感,鼓励学生敢于怀疑课本、敢于怀疑老师、敢于怀疑权威。比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有的学生就对课文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这一课所描写的事情不真实,可以举出文中的事实来说明,有的说:“课文第二自然段中说,‘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又说‘我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这不矛盾吗?或者说我不遵守潜伏纪律吗?”有的说:“课文中说‘我闻到了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既然敌人离我们那么近,他们也可以闻到棉布焦味,也会引起怀疑才对呀?”还有的说:“10月12日,那是初冬了,应该是风高物燥,敌人使用了燃烧弹,附近的茅草烧得毕毕剥剥地响,为什么火只烧到邱少云身上,而不烧到其它战士的身上呢?”不管学生们这些问题提得是否正确,老师都不能轻易否定。教师引导他们进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4、启发放飞想象,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的思维活动。因而我们说想象是创新力,一切创新活动都离不开创新性想象。小学生正处在由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过渡,由再造想象往创造想象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是培养创新力的最好时机。教学中可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续写“桑娜一家和西蒙的孩子”,许多学生写出了富有创造性的文章来,其中有位学生联系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所生活的年代,说桑娜一家含辛茹苦地把西蒙的两个孩子养大,并且节衣缩食送他们上了学。后来,两个孩子长大后,跟随列宁参加了十月革命,英勇善战,成了将军,他们不忘桑娜妈妈一家的养育之恩,把桑娜一家接到城里,使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另外,还可以结合课文插图、文中标点、关键词语、课文结尾、课文空白处等方面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广阔、流畅。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是创造发明成功的重要条件。大多数发明家从小喜欢创新性活动,牛顿小时候喜欢制作风车、风筝等,爱迪生从小喜欢做实验。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而且要更突出地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

1、重视学科活动。

活动课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教师要充分重视语文学科活动课,使创新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活动课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为学生设置“欣赏课”、“说说做做课”、“畅想课”、“演讲课”、“做做写写课”、“童话课”等课型,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教师可在“童话课”上,让学生根据儿童歌曲《大鹿》来编一个童话故事,从几句简短的歌词想象到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故事发展的过程,从音乐旋律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变化体会故事中情节的变化与各种角色的情感变化。

2、丰富课外活动。

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那就太狭隘了。教师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等,鼓励学生从剪报、贴报到自己办报。还可让学生准备一个“个人优秀作文集”,自己给这个集子命名,自己设计封面,自己给这个集写一篇创刊词,再定期将自己的最佳作文纳入“集子”里。应该说这个“优秀作文集”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创新能力的园地,提高了他们创新的技能和素质。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教师要创造性地挖掘、研究、使用教材中的创新性思维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用适当的创新性教学形式、创新性教学方法、创新性教学语言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乐的声音
临时测验
大明湖
我忧我恼我悉……
在林语堂爷爷的塑像前
春天到了
短跑
我的文具盒
让座
课间十分钟
有趣的“翻架架”游戏
阳光空气微笑
天门飞鹰
Y,跑来了
日记一则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问题研究
浅析集中供热节能技术及实施
杨树新造林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
几种常见森林虫害的防治措施
浅析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与监控
吉林省玉米施肥技术
大白菜病毒病及其防治方法
互联网时代下的园林业发展新思路
刺槐育苗技术要点
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
促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研究
用诗歌形式帮助识记园艺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加强大学生创业环境的对策研究
浅谈贵阳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
西藏高校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幢和栋
秋天的雨教案九案例反思教学
儿童诗与作文教学
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点滴
秋天的雨教学案例反思教学
秋天的雨教案七案例反思教学
用创新的理念转化后进学生
浅谈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一年级课外识字教学初探
奏响素质教育的和谐之调──谈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
正确地理解、把握教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秋天的雨教案二案例反思教学
风筝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一案例反思教学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