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2-05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一、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势在必行

二、学生的创造力包括哪些方面

三、采取切实措施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新中国的小学语文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其间,成绩显著,毋庸置疑;问题严重,不可小视。单说一点,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二三百篇传神动情的课文,学生自己读,很多篇百读不厌,爱不释手。可是一经老师左分析,右提问,引导学生往“标准答案”上靠,往教案划定的圈里钻,他们学习的兴致全无,甚至厌学。小学生本来充满好奇,爱看,爱问,爱想,爱向小伙伴述说自己的发现。可是临到命题作文,抓耳挠腮,搜索枯肠,言不由衷,甚至在无奈之下说假话。长此以往,阅读,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作文,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只会划一地思维,划一地表达,悟性、灵性统统被禁锢起来了。这是语文教学莫大的悲哀!上述问题如何解决?修订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一、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势在必行

返回本页页首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新的千年,21世纪即将来临。展望未来,人类社会一方面尽情地享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度信息化带来的恩惠,一方面继续更加激烈的国与国之间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创新力的竞争。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可见培育学生的创造力,是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

再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发生质的变化。近30年是人类发展史上变化最快的时期,在30年间人类知识总量翻了一番。研究表明,到2020年,人类知识总量比1990年翻三番,知识翻番的速度大大加快。在20世纪相当长的时间里,追求学科细化和知识的系统性,崇尚精专的人才。反映到中小学,对学生掌握知识的量和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在知识迅速翻番的今天,基础知识仍然是必须掌握的,但是知识浩如烟海,学不胜学;知识快速更新,一些知识很快变得陈旧。对人才的要求,最重要的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新能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必须重新认识教育的职责,“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如果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语文教学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二、学生的创造力包括哪些方面

返回本页页首

一般认为,智力是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它包括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思维力为核心。创造思维是创造能力的内核,因此,创造能力是智力的一个核心成分。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就要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的创造力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或者说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呢?

一个方面是创新的意识,也可称作创新的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这些素质与生俱来,人皆有之。幼儿对一切充满好奇,爱看、爱问、爱尝试即是证明,绝大多数幼儿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等充满兴趣也是佐证。儿童入学后,爱学还是厌学,爱问还是不问,对新异事物敏感还是麻木,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当然包括语文教育。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对在不同环境下长大的60对同卵双生子进行智力分析,发现他们的智力特征30%相同,70%不同。可见后天的教育对人的智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而且必须千方百计地爱护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和培植他们的创新意识。学龄儿童是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也是培育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这方面的工作要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抓起。

另一个方面是创新的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表现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新,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大话、空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活,要求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路要宽,不要局限在某一点某一方面,思维不应是线性的,而是发散的、放射性的,做到在广阔的背景下,沿着多条路径思考。活,还要求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维要活,不囿于思维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灵活地思考。总之,要在理解、表达中体现出灵活与机智,透出灵性,做到越学越聪明。

创新能力培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神话中的奔月、补天,插上翅膀飞翔,脚踏风火轮穿行等等,几乎都成为现实。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展开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再一个方面是创造性人格。其中重要的是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执着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对于小学生说,这方面不能要求过高。小学语文也主要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注意向这方面引导。

增强创新的意识,培育创新的能力,健全创造的人格,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在培育学生创造力上应注意的三个方面,也是培育学生创造力的目标和要求。

三、采取切实措施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从大的方面说,要更新观念,创造条件。

更新观念,首先,正如修订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这是日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但仅如此则远远不够,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要培育自主发展的意识,指导学习的方法,培养用语文充实自己、丰富生活、服务社会的能力。

再者,要从思想上确认、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的学习实践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在学习上的导师,起引导、诱导、辅导的作用,可以帮一帮、扶一扶甚至进行示范,但绝不可以越俎代庖,用过多的讲和问代替学生的学和思。

创造条件,一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改变语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使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具有实践、探索的广阔时空。二要在课堂教学中还学生以民主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远离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能够潜心读书,用心思考,有所知,有所悟,有所发现。据世界上一些脑神经科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的研究,人类的智力潜能至今大部分(70%-80%)尚未开发利用。由于语文教育观念和方法的陈旧落后,不是开发利用而是遏制了学生智力潜能的发挥。我们要更新观念,创造条件,解放孩子,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真正实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的期望: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具体到课堂教学来说,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要花大力气研究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怎样在充满活力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要凭借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一位老师教《称象》,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的办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的火花!学生不是不能,关键在教师的启发引导。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读了《小摄影师》,问学生:小男孩还会来吗,为什么?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引导学生讨论,圆明园要不要重修,说出自己的理由。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启蒙教育的课文,比如,《骆驼和羊》中体现的实践的观点,《画杨桃》中体现的实事求是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有助于在发展语言中发展思维。除了凭借课文以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如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的相关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求异思维。

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尤应如此。教学不应千篇一律,更不能模式化。那种满堂问、进行繁琐的课文内容分析的阅读教学非改不可了!要根据年段的不同、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可以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学习”,值得我们重视。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探究与发现,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地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能有一点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教师对独立见解应热情鼓励,对有价值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如此坚持下去,每个学生定会在探究中有所发现,创造性思维能力定会逐渐提高。另一方面要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如此坚持下去,全班定会形成探究的氛围,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还应当重视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和幻想。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学生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图画。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能培养想象力。

对于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比如,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说说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样做。读了《穷人》,让学生续编故事《两个孩子来到桑娜家以后》。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读科普作品展开幻想,试写科普故事;练写童话等等。在读写实践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三要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比如,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比如,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发现问题,写成建议书,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的建议。又如,指导学生就“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的问题,进行调查访问,然后整理调查所得,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再如,指导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文章,办小报。学生在上述语文实践中,把课内学习所得用于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还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到那时,语文教学不仅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切实发挥了作用,而且使学生爱学语文,进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也切实发挥了作用。让我们不懈努力,争取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逐浪嬉水
红领巾,我为你骄傲
心随书香舞
送给妈妈的信
我最喜欢的围棋
一颗小黄豆
书,伴我成长
写给太阳
夜晚书声
春游
读《再苦也要笑一笑》有感
我的电脑成绩进步了
逗蟑螂
我们身边的法律
童年的金色足迹
基于用户需求心理的高校图书馆营销目标实现的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中小型图书馆建设的方向
浅谈单位图书资料室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对中国近代无政府主义思潮中的自由与暴力的批判
试论图书馆业务统计的应用和发展
张奚若评社约论、主权论和自然法论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实践与思考
加强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教育之我见
加强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有关现代信息技术于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应用探索
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外部环境剖析
“纸上绕有铿锵意笔端颇含斧斫声”
档案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浅议博物馆讲解员队伍建设
图书馆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设计
《囚歌》问题探讨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札记
《囚歌》其它杂项
《囚歌》教学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课文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设计
《囚歌》课文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相关知识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