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实物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实物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实物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课堂教学生活化案例)

实物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认识活动也总是和人的情感活动、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但在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制约下,课堂教学仍然以课本为本,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为此,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特别强调了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这一点,指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上。

实物作为一种最直观的教具,在课堂和生活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根据教材、学生实际,恰当好处地运用一些实物,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联系《石榴》一文的教学,谈谈实物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石榴》一文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的第十一篇课文,在教学这一文时,正好是十月初石榴成熟上市的日子。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加上本班学生大部分长在城市,对石榴的感性认识还不足,如果一味地照本宣读,空洞讲读,学生的印象肯定不深。因此,课前我就布置学生观察石榴,并让他们有可能的话把石榴带到教室里来。那天上课时,我调查了一下,说观察过石榴的有二十九个同学(全班五十人),还有五个学生把石榴带来了。我让这五个学生把带来的石榴放到讲桌上。五个石榴一字儿排开放在讲桌上,有的是青绿色的,有的是青中带黄,黄中带红的,有的一半红一半黄……学生热情高涨,坐在位置上议论纷纷。于是我就因势利导,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说说你看到的石榴的颜色。

我看到的石榴是黄里有点带红的。我看到的石榴是有点青有点红的。……我看到的石榴是红色的,还有一个大口子哪!看到学生学得那么开心,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喜悦:那么,再请同学们想像一下,那么多的石榴长在树上时是怎么样的?它们像一个个胖娃娃挤在一起。它们有的笑歪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同学们说得都挺好,下面我们来读读作者是怎样写的。由于学生有较深的感性认识和体会,因此,很容易就和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很好地把握了第三小节朗读时喜悦的基调。

外形讲完,该说石榴的子儿了。我用刀打开最大的一个石榴,淡红的汁水立刻流了出来,学生忍不住叫出声来。我举起手中的两半石榴:谁说说石榴子儿的颜色和样子?我觉得石榴子儿是淡红的。我觉得石榴子儿是透明的,而且挨得紧紧的……为了鼓励同学们,也为了让每个同学都体验一下石榴的滋味,我给每位学生都发了两颗石榴子儿,让他们都亲口尝一尝,甜甜的,有点酸的,滑滑的,有股香味的……到此,再讲石榴的滋味,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见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真不小。首先它遵循了语文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生活化原则。对于孩子们来说,大自然永远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构成了一个广阔而生动的课堂,而实物则是大自然在课堂直接的回归。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来自生活,激起了他们说写的兴趣,引发孩子跟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进一步使他们增强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并乐于在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其次,它促进了学生的动态感悟过程。阅读的实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只有给予学生独立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机会,学生才有可能在文本世界里看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就是学生的独立感悟。尽管这样的独立感悟常常略显稚嫩,有些甚至并不正确,但这是每位自己的感悟,它只属于每个个性化的学生。不给予学生这样的独立感悟机会,学生将无法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人。而实物正是一种动态感悟过程中的催化剂,它能促使学生从模糊的感悟走向清晰,从浅显的感悟走向深刻,从片面的感悟走向全面,从错误的感悟走向正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孵小鸡
蚕宝宝出生记
万象城看“蛋糕”
炸薯条
《美丽的夏天》
我喜欢我的小树
母亲节
西洽会
堆城堡
《小鹿斑比》读后感
老师的爱
小狗“豆豆”
什么是冬天
《我们争当“好少年”》(童谣)
学习写作文
刍议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试论关于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方法及措施
探讨室内燃气设计与住宅建筑影响
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与城市发展的相适应
山地建筑设计的规律及思路的探讨
建筑行业房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浅谈马山县农村客运站的规划建设
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与其注意事项
试论大型住宅小区供配电设计
小议酒店式公寓的燃气设计问题
论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创新实践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
房屋安全鉴定中的裂缝成因及处理对策探究
论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
曲径通幽处,四两拨千斤
25矛和盾的集合练习题教学案例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三教学案例反思
矛和盾的结合教案四教学案例反思
陋室不陋
不能忽视的礼貌语言
拓宽文路 激发兴趣 写出真情实感——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给教师以平台 还学生以空间
一堂写景色的作文课-积累、运用六
语文园地六第一课时精品
语文园地六第一课时精品 第二、三课时
不应忽视的几种宾语前置
25矛和盾的集合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二教学案例反思
矛与盾的集合教案一教学案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