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让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让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5

让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今年的六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在湖州举行的“浙江新课改”(浙东北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交流会,听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精彩课例,更有幸的是听到了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杭州市优秀教研员王燕骅老师的报告《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王老师的报告深入浅出,不时穿插一些实例,让我受益非浅。

由此,我联想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

伴随着课堂改革的大潮,“预设”、“生成”这两个词也融入了我们的教学实践。所谓预设是教师面对教材、面对学生应考虑的两个问题:“学什么”与“怎样学最有效”的基本定位和假设路径,预设包含了教学理念及在理念引领下的具体教学操作层面(策略),它具有有效引导学生自由学习、能动学习并有机整合学习目标的“理想意图”和操作思想,它是老师走进课堂,走上讲台之前的必修课。

“生成”,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在新课改中,生成有了更丰富的含义。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传统教学是重预设而轻生成的。教师精心预设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牵着学生走,教师教得好苦,学生学得好累。新课程理念认为,光有“预设”没有“生成”是不够的,这样的教学课堂必然呆板缺憾。要“预设”更要“生成”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展现课堂动态美,才能使课堂充满人文性。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能“生成”学习策略,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能“生成”学习时空。当然,“生成”要顺应学生的需求,“生成”可以让错误变得美丽。“生成”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发挥潜力、张扬个性、提升素养、充满诗意的心路历程。

那么怎样让“生成”使课堂美丽起来呢?

一、需要增强课堂实时生成的意识。

平时同事间的闲聊,听课后的交流,听到最多的是“我提的问题,没有学生能回答出来!”、“我没有完成教案……”、“现在想起来,今天课堂上有个学生提了个好问题,可当时我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把它放过了!”……这些话背后隐含着什么?课已结束,可我们老师的“心”还是在“预设”的“我怎样教”的旧念上。

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教学《养花》时,一位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文章不太真实,作者在搬花时忙得腰酸背痛,还说“真有意思!要是我,讨厌还来不及呢!”这位老师放弃了预设——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而是紧紧抓住这一信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是呀,为何说‘有意思!’?这样真实吗?”在老师启发下,学生积极地投身于朗读、探究之中,经过反复思考和交流,踊跃地参与了讨论。

生1:“作者喜欢养花,把它当作乐趣,搬起来自然觉得有意思,所以这样写是真实的。”

老师肯定地说:“是呀,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能不高兴吗?”

生2:“搬花是一种体力劳动,它有利于作者进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调节,有益于身心健康,胜于吃药,所以说有意思是真实的。”

生3:“我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生4:“我们必须爱惜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

无意间,教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门,他们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赞美生活。打破预设,教师和“课堂”一起成长!

二、提供生成的平台。(时间、空间)

我曾听到老师说过这样的话:“我这一堂课,时间安排的刚好,教案上完了,下课铃也响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一堂好课了?这其实反映了我们教学上的一个误区:以时间安排是否正好来衡量一堂课的好坏。认为拖堂或四十分钟没用完的课不好。我认为,他们只是在背教案,按教案上的每个环节几分钟来安排课堂教学,在牵着学生走,从根本上扼制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与发展。世界上根本没有一堂时间刚刚好的课。我们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教学进程随机渗透、现场生成。金剑辉老师上的作文课《纸的学问》第2课时中有一个实验:让学生把软弱的纸桥变坚强。学生想出很多方法:纸多次对折,做成拱形,有的像折扇子一样,变成折叠形……金老师引导学生放硬币,看哪种形状的纸桥承受力最大。当在折叠形桥上放硬币时,一直放到三十几个硬币,纸桥还没有蹋。这时,硬币用完了。我们一般的做法是实验做过了,为了节省时间,鼓励学生一下,肯定他们的设计,然后大家开始作文。可金老师没有这样做,他对这两位“发明者”说:“硬币可以再借,你再放上去,看看到底能放几个?”学生兴奋地跑下来借硬币,其他学生也扯着嗓子帮他数数,一直到五十七个硬币“桥”才倒蹋,当堂就喝彩声一片。事实证明,金老师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他们两个激动得满脸通红,下面的同学也兴高采烈,时而高声数数,时而鼓掌喝彩……”所以,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多讨论,多交流,多实践,多发现。

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课文第一段中有许多对小女孩的外貌描写,我要求学生找找句子,读读体会,说说感受。一时之间,有的学生发表意见,有的深情朗读,直到下课还欲罢不能。本来,这堂课还要概括这段的段意,但我觉得,现在学生都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何必生硬地要他们停下来概括段意呢?于是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可以和同学继续讨论交流,有好的见解可和同学分享或下堂课讨论时再提出来!”下课后我发现学生还三五成群在讨论。

虽然,这节课预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我觉得教学任务背后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课堂上学生涌动的思潮,足以证明。布鲁姆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因为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的图画,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他们是课堂的主角,是课堂的生成者。

三、努力地提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机智。

这里说的“生成”不是教案上“预设”的“生成”,而是课堂上的实时生成(即时生成)。

王燕骅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预设越多,生成的方案越多。”但我们的老师,不管你“预设”得如何周到,也及不上全班几十位学生的智慧火花。所以当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提出了稀奇古怪的问题或有失老师面子的问题,不要怕失面子或因为这不在你的“预设”范围内而轻易放掉,很可能这是一个极好的“生成”机会。就拿上次的课来说吧。课前我准备了一块小黑板,上面抄了蔺相如说的一句话。等到课堂上一出示,学生一看,有的在底下就喊起来:“老师,你写错了一个字!”我一看,果真如此。这样的事大多数老师也碰到过,但我看到、听到的大多数老师是这样解决的:“我是故意写错的,来考考你们。”现在,六年级的学生会相信你的话吗?他们只会认为你做作。而我则对我的学生说:“是我粗心,写错了。你们以后写时可要认真点啊!不然跟我一样要闹笑话的!”学生会心地一笑。

这样的事,你是无法预设到的,但适时的自我批评,其实已给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相信学生会记忆深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份,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对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的成全,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是不具有生成性的,从生命的角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锤炼对课堂进行状态的敏锐感知能力,以便在“意外”出现时或特定情况中可沉着“接招”并瞬间决策,让课堂在随机推进中灵活地展现出一片诗意般的精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为地球熄灯一小时
不速之客
快乐的一天
爬山
快乐的寒假
放风筝
放风筝
7年的朋友,永远的朋友
我与图书馆
春天来了
我们是水仙
快乐的一天
吹葫芦丝有感
水果争吵记
五龙口——小猕猴的家乡
谈谈企事业单位网络安全管理的体系构建
刍议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流动的特点及成因
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方法
论述如何加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
分析建筑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现状和探索
探究房屋测绘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建筑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
危旧房改造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方法分析
沈阳市房产测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关于建筑工程电气安装节能技术的讨论
水泥搅拌桩在某水闸软土地基工程中的应用
我国企业人员管理中的问题及其措施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影响因素
工民建结构抗震技术的浅述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教学案例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救救孩子!一个语文教师的手记(很多社会问题,值得一看)
矛和盾的集合-珍贵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语文情境教学的几点经验
浅谈美育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渗透
一段心灵的求索 —— 让语文课堂流淌出诗意 ……
富师,强校之本
新班主任该如何闪亮登场
矛和盾的集合-精品试课稿(1)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推荐
矛和盾的集合-别致试课稿(2)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3
重视发挥课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