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7
知识:茱萸案例反思教学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知识:茱萸_案例反思_教学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几乎人人熟记成诵的小诗,其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让许多少年产生美好的憧憬,也让许多教师颇费思量。茱萸历代都被作为祭祀、佩饰、药用、辟邪之物。早在周代,茱萸就由于被视为非凡之物而被当作祭祀不可或缺的八种美果之一;在汉代,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茱萸的多种药物用途而开始重视培育、栽植茱萸;传说中战国时期的楚国王妃就佩戴着茱萸做的饰物。因此,人们对它格外钟爱,以致形成了饶有风味的茱萸风俗,即,于重阳之日,登高畅游,携茱萸女,插茱萸枝,佩茱萸囊,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极尽欢娱之乐。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故古人又把九月九日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关于这一点,南北朝时的吴均在他所撰写的《续齐谐记》中记载了一则故事:“东汉时,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其言,举家上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之。’今世人九月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始于此。”茱萸风俗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历史悠久,只是到民国以后,由于社会的急剧动荡,茱萸风俗才渐渐衰落,唯登高之俗尚存于民间。茱萸还可以酿酒,唐代著名隐士寒山曾有“暖暖茱萸酒,空心枸杞羹。终归不免死,浪自觅长生”的诗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汉中地区茱萸主产县佛坪县利用当地资源,生产出了茱萸牌系列果酒、饮料,其味醇美,药效显著。茱萸因其本身的价值以及历代赋予的传奇色彩,使文人们很喜欢用它作诗料,并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不同心境。历代文人笔下,以茱萸寄言亲友欢娱之情的诗赋很多,其中以唐人为最。以下是笔者搜录的唐人茱萸诗,与诸位共同品尝。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朱放《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有故不往》:“哪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戴叔伦《登高乘月寻僧》:“插鬓茱萸来未尽,共随明月下沙滩。”
卢纶《九日奉陪侍郎》:“睥睨三层连步障,茱萸一朵映华簪。”
耿讳《九日》:“步蹇强令避藻井,发稀哪敢插茱萸?”
王昌龄《九日登高》:“茱萸插鬓花宜春,翡翠横钗舞作愁。”
杨衡《九日》:“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权德舆《酬九日》:“他时头似雪,还对插茱萸。”《九日北楼晏集》:“风吹蟋蟀寒偏急。酒冷茱萸晚易醺。”
张鄂《九日晏》:“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九日》“城远登高并九日,茱萸凡作几年春?”
白居易《九月九日登巴台》:“闲听竹叶曲,浅酌茱萸怀。”《九日寄微之》:“蟋蟀声高初过雨,茱萸色浅未经霜。”
这些诗赋予了茱萸极其浓郁的传奇色彩,显现着古人对茱萸深切的爱,如果要加以总结,也许可以称之为九日诗。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知识茱萸,古诗两首,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少年雷锋》观后感
- 读《西游记》有感
-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 母亲节
- 国庆节那天
- 无题
- 开学第一天
- 《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读后感
- 童年趣事
- 感想——读《小王子II》有感
- 暑假日记
- 观后感——《一个独生女的故事》
-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 读《爱的教育》有感
- 假如风有颜色
- 关于热工仪表校验工作质量管理的思考
- 建筑规划设计中建筑节能的设计分析
- 加强建筑质量监督措施的探讨
- 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工作
- 测绘工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分析研究
- 测量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策略研究
- 铁路营业线施工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
- 探索技改项目档案管理的思路
- 当前建筑施工管理问题要点探讨
-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探讨
- 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述
- 公路与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 探析油田井下作业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 论如何加强市政工程管理
- 施工现场的工程管理创新及实践探究
- 语文园地六教案一教学案例反思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教学案例反思
- 优化教育生态 促进人的发展——试谈人的发展与小学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字字谜教学案例反思
- 【十五种不良的教师职业批评用语】
- 师者,授何业?
- 251语文园地六相关知识教学案例反思
- 语文园地六教案二教学案例反思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辟习作教学新天地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二教学案例反思
- 如何创设梦的故园
- 语文园地六教案三教学案例反思
- 语文园地六第一课时精品第四课时
-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习作写一活动过程 教案教学设计
- 【拟出情境 写出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