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探索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探索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19

探索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要点:多媒体电教手段在教学中有着它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它在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教材、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言素养和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创新等方面更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这些在语文教学中尤显突出。为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语文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索多媒体电教手段在该学科的运用,旨在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优秀教师的追求目标之一。课堂教学的低效和耗时历来困扰着很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对此更是有着深切的体会。怎样才能使传统的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更快更好地融入现代信息社会之中,使语文教学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这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逐步普及的多媒体电化教学,为语文教学的不断优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它使师生相互作用的条件更趋于多元化。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迁移、语文意境的创设和优化等,随着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显出其潜在的活力。语文教学正在走向一片新的天地。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条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去思考。”①人的智力的发展是和人的具体活动密切相关的。在教学中,要发掘学生的潜力必须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对青少年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科学的奥秘。学生只有对学习热爱了,觉得乐在其中,他们才能更加勤奋地学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往往来源于老师的讲授和有目的的培养,这就需要“寓教于乐”、“教学有方”、“开窍有术”。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内在品质中的最重要的优异品质的话,那么“好知”、“乐知”和“热爱”正是“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内涵的核心,这正说明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很快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让他们在学习中自觉主动地观察和思考,直到掌握课文。

一位教师在教学《泸沟桥的狮子》一课时,让同学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观看由故事片《七七事变》等影视资料和有关图片编成的课件。当看到日寇在我国领土上耀武扬威,趾高气扬和泸沟桥正在遭受日军铁蹄肆虐践踏时,同学们情绪激愤,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泸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抗日战争是从这里开始的,对于日军的侵略,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应当拿起武器,奋起还击,保卫家园。”有的说,“泸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以忘记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至此,同学们的爱国激情已被激起,学习兴趣已被激发。这时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观点,同时紧扣“泸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以忘记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一课文重点进行讲述后,让学生再次观看多媒体课件。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作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它的显著特点是什么?”这时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全身心地倾注到对于问题的钻研与解答之中.

再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同学们阅读课文。但由于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学生在阅读之后有一种迷惘的感觉。这时教师播放了介绍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岛的不同景象的录像,同学们很快地进入教材之中,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讨论,同学们读着、议着、圈圈点点着,进入了“乐知”的境界。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西沙群岛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是一个富饶的地方。在接下去的教学活动中,让同学们模拟小导游,逐一介绍西沙群岛不同地方的美。同学们积极发言,结合课文,介绍得有声有色,有的甚至加上了很多合理的想象和非常有感情的描述。

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机智地寻找学生兴趣的诱发点,通过运用多媒体,巧导激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兴趣盎然,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直观感受,提高课堂效率。

师生在课堂教学的共同活动中,通过有声语言和思维活动将无声的语言符号所描述的事物和生活场景予以再现,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社会阅历、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对课文的理解也就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摆脱不了与感性经验的直接联系,换句话说,他们进行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周围熟悉的事物或现象,对具体的直观材料感到亲切、有趣。俄国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儿童要用颜色、形状、形象来思维”。②所以在小学教学中,采用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无疑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且借此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它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景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进而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由于现存的古桥不多,学生经历有限,难得对古桥有较为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桥的栏杆上的图案的知识是比较模糊和抽象的,学生更是不易理解。教学中,教师准备了有关赵州桥的录像,然后把“相互缠绕,嘴里吐出水花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的”龙,“双龙戏珠的”龙等几种不同姿态的龙的图片抓取下来,做成特写镜头,放在一定的界面上。课堂上,学生边阅读,边观看相关的资料,直观地认识了具体事物,很快地便较为完整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直观生动的形象,快速准确地还原了文章所描写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赵州桥的雄伟和美观,感受到了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完美统一,感受到它不仅是一座古代著名的建筑,更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瑰宝。学完全文,学生对于作者的抒情“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面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重突破了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再如,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学生对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只能凭空现象,似懂非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搜集了有关的文字资料和桂林山水的优美照片,配上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播放。通过这些具体、生动、形象的材料,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老人山”、“巨象山”、“骆驼山”……的“拔地而起”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如诗如画的美景,学生似乎亲身游历了桂林山水,切身体会到了祖国山河的秀丽和桂林山水的名符其实的“甲天下”。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美的教育。

语文教学是美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因为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美育功能。一篇好课文,无论体裁、题材是怎样的,之所以能多年不衰,是因为它是“按照美的法则而造成的东西”(马克思语)。我们诵读它,是把它看成审美对象所进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审美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语文教学应该成为提高学生艺术欣赏、鉴别美丑的手段。为此,语文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健康情趣、高尚情操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③正是因为如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认识和发掘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中的美的因素,以期使语文教学发挥其最大的美育功能。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的有效办法之一。

由于多媒体教学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教学手段,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运用它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进入最佳状态,有效地将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予以链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教师先播放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图片,然后播放1961年总理与人民共度节日的热闹场景的实况录像。望着热闹的场面,听着人群中发出的欢呼声,欣赏着充满激情的朗读,学生马上进入情境,情绪受到了强烈的感染,仿佛自己亲历现场,激动兴奋之情久久难以平静,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文章所表达的意境,真切领悟到了边陲山水的自然美、少数民族的风俗美,傣族人民的心灵美和我们伟大总理的人格美。课文的内容和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给学生以强烈的美的熏陶。正如一位专家所说:“情境教学是利用儿童的情感,加深了对课文语言字里行间的情感理解,并通过一定的语言训练,引导儿童表达这种渗透,对客观世界的美的感受及情感体验。这就使单调而枯燥的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成为儿童的审美活动。而在这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过程中,学生便受到了很好的审美情趣的熏陶与感染,他们的高级情感,就在这点点滴滴中得到培养。”④

四、运用多媒体,巧设疑点,激励探索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⑤“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素质,是对创新时代本质的准确反应,是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和特征,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在理论上的升华,面且是素质教育在实践上的突破。”⑥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把“创新”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优化主体活动则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扣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新颖而有效教学手段,根据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捞铁牛》一文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巧妙地捞起沉在黄河中的铁牛的过程,使学生由衷地感到,怀丙和尚不愧是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此时,教师提出了“还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吗”这一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索精神。讨论中,同学们提出了怀丙和尚的做法中有不合理的地方,说“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需要将两船泥沙铲到黄河里去,捞八只铁牛需要将十六船泥沙铲到黄河里去,这样既费事,又可能会将河道堵塞。”接着便兴致勃勃地热烈讨论,纷纷为怀丙和尚出谋划策.有一位学生的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位同学说,让怀丙和尚多准备两只空船,和那两只装沙的船一道划到河中央,然后把船上的泥沙铲到空船上,这样就不用把泥沙铲到河里了,而且省去了来往运沙的麻烦。“真不错,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省了力气,”教师的一句评语,给全班同学以极大的鼓舞。大家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捞铁牛的方法,教师对于学生们的大胆而积极的构想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同学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教师非常注意学生的活动安排,学生既有听讲、又有思考、探索和练习等相关活动,从而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学习活动结构。二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里虽然有着一定的约束,但是更多的是给学生以较大的主动性,尤其是最后的“捞铁牛”的方法的设计,富有探索价值的问题使学生的兴趣倍增。三是教学的开放性和民主性。不可否认,封闭和专断的教学氛围是消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腐蚀剂,要培养创新人才,就要打破教学的封闭和专断状态,努力创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情境。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并非只听教师的结论,而是有权利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教师以理服人,鼓励学生提出和坚持言之有理的意见,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不同的看法。这些都为学生的自由发挥创造了有效的空间。

诚然,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被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一些不足也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并加以克服的。诸如不顾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媒体;偏离教学目标,追求形式花哨;滥用动画动态,干扰有意注意;忽视实际效果,随意添加音、色,如此等等,都是背离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初衷。

实践表明,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向,让学生的眼、耳、脑、手等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强化,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当然,要想更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作用,还必须认真处理好教师、学生、文字教材和电化教材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结构,方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转引自游正伦:《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76-188页。

②转引自【苏】休金娜:《中小学教育学》第357页。

③张克远:《美与美的教育》,《黑河教育》1981年增刊。

④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第12页,山东教育出版社。

⑤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的讲话,载《人民日报》1998年11月25日

⑥彭坤明:《创新与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2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心爱的珍藏品——“福娃”
捉蚂蚱
我最喜欢的照片
我爱我家
元 宵 之 夜
做树叶贴画
学习打乒乓球
送给奶奶的礼物
我喜欢的照片
拜年
孩子与妈妈
可爱的小仓鼠
学滑滑板
妈妈没接我
机灵的小狗
关键质量属性在药品检查工作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基于谐波对电子式电能表计量的影响分析
浅谈建筑心理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当前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中的问题与有效措施
浅议浆砌石拱坝除险加固工安全控制
关于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整治技术的探讨
刍议强化电力物资配送的合理化管理
变电检修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T746防锈剂对汽轮机油使用性能的影响
变电站电气一次设备产生过热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电力EPC总承包模式分析
大学生微信营销模式探究
整体叶轮五轴加工技术应用问题研究
电力监控系统在供配电设计中的应用
盘古开天地教学教学案例反思
探索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授鱼 授渔 创渔——课程新理念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反思
盘古开天地教学五(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反思
盘古开天地教学二附点评教学案例反思
献给家长的十条教育指南
盘古开天地说课设计二教学案例反思
盘古开天地教学四教学案例反思
盘古开天地教学三教学案例反思
点评美国小学的一堂阅读课
盘古开天地教学点评二教学案例反思
让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人教版第一册教学体会
盘古开天地说课设计教学案例反思
献给我最亲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