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2-05
小学语文开展探究学习初探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本着“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我校的语文教研组对“探究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研成果,下面谈谈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善于引导,强化探究的意识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宽广渊博的专业知识、纯熟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专业情感,更要求教师能在平凡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创新。教师应从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站在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角度,认真钻研教材,善于引导,积极挖掘教材中每一篇课文所蕴含的创造因素和智力价值,有目的的强化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
在学习《燕子》这一课时,我们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用两双眼睛读书,一双眼睛看字面上的内容,让学生划出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文字,另一双眼睛搜寻文字后面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小燕子为什么春天才来?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拿起“望远镜”,思考一下小燕子时常飞在麦田上,对庄稼有啥益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随时叩问自己学习《燕子》这一课所得到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经验有什么联系?这样有利于及时内化新知并将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通过这样的训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强化了探究的意识。
二、巧妙设疑,激发探究的兴趣疑是一切发现和探究的基础,学生质疑是他们创造灵感的催化剂。新课改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正是把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放到了重要地位,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但能对文章内容的感悟起到帮助,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思考、乐于探究和讨论问题的动机和兴趣,从而达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1、设置的问题具有阶梯性。手指头有长短之分,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及认知能力也因人而异,参差不齐。因此,设置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年龄和知识特点,做到难易适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让学生乐于探究和讨论。如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惊弓之鸟》这一课时,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张弓,让学生指出哪是“弦”,接着又画了一支箭,这样有了弓、有了箭就能射鸟了。可是古时候有个叫更赢的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够把大
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名家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具有鲜明的阶梯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轻而易举把学生引入新课,感知了课文的大意,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2、设置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在语文教学中,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开放性、启发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如教学古词《忆江南》时,我特意设置这样的引入语:同学们,春天对于大家来说,都很熟悉,一提到春天,我们脑海中就会浮现春暖花开,万木吐绿,好一派充满着生机盎然的美景。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赞美过春天,描绘过春天,大家能回忆一下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诗句来,短时间内,“春眠不
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流水鳜鱼肥”、“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优美名句勾起了同学们对《忆江南》的相关问题深入思考。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建构模式,培养探究的能力《新课程》积极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已渐渐走入课堂。在教学中,我们应建构新的教学模式,以强化探究意识,激发探究的兴趣为基础,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把新教材当作“导火索”,激活学生尘封的记忆,展示缤纷的心智,升空激荡的情愫,引爆倾诉和论辨的渴望,收获自我发现的体验,建构自己的
知识体系,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1、自读感悟,生发问题。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和文本“交流”,在此基础上说出课文的精彩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文章的内容、语言、情感等皆可)。对于有些课文在这一步骤前,可以加上“挑战式探索尝试”这一环节,如:下一堂课要学《桂林山水》,在此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写描绘一下自己家乡的山和水,看看自己家乡的山水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文中的山水秀丽。经过尝试再去学习课文,自然就更容易体会出“桂
林山水甲天下”的内涵。
2、分组品味,相互释疑。把自己的成果让别人分享,用有价值的“难题”挑战一下别人,通过给别人释疑来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这是每一个同学都会“怦然心动”的。在分组活动中,局部“成果”巩固了,一些落差不大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3、全班会战,再掀高潮,在教师的点拔下,各组代表提交成果和困惑,对于成果,教师要通过让“发现者”上台发布、领读、表演等多种有效方法,让全班学生受益。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探究。而对于那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就应通过异组论辩,切磋或通过教师引导去深入探究。如在学习文言文《矛与盾》时,先让小组中感悟能力强的学生,即“发现者”到讲台上说出文言文的大意,并用简单的道具表演一下,既
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让全体学生领悟了课文的大意。最后由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笑话?能举例说明一下吗?经常做这些拓展性的练习,可以较好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的能力。
四、撰写日记,养成探究的习惯
撰写日记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提高作文水平重要的一种途径,既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但大多数的学生只会写传统的流水帐式的日记。内容显得单一,无创新意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得到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并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平时撰写的传统的流水帐式的日记变为“探究式日记”,即把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随后有了新的思索和发现,再逐日跟踪记录,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把平日所得整理成小文章,一篇篇文章连缀起来,就形成了探索的脚步,循着这样的足迹学生也就会一步步走上了成功的阶梯,并养成了探究的习惯。
总之,探究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的美好境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是环保小卫士
- 难忘的一件事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小麻雀
- 钢琴伴我成长
- 比赛
- 生活因挫折更精彩
- 春天来了
- 秋游
- 观猴
- 我的好爸爸
- 春风
- 美丽的月亮
- 做好事
- 我身边的"活雷锋"
-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办法
-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 高中戏剧小品中音乐的有效运用
-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探析
- 普通高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PLC技术与应用》教学中的探索
- 浅析读书习惯的养成
- 怎样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堂
-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关键点
- 巧设问题串,构建高效复习
-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范文:记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 回顾拓展一-教案精品1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一教材简析教学反思
-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范文:开卷一定有益吗
- 口语交际一 A习作 (习作分散在中的教学)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测试卷教学反思
- 口语交际·习作一好教案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一教案三教学反思
- 052回顾·拓展一教案二教学反思
- 口语交际一 习作一教案精品推荐A
-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范文:我与书的故事
- 作文:我爱读书
- 五上回顾·拓展一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 052回顾·拓展一教案一教学反思
- 口语交际一 《走遍天下( )为侣》作后评点与赏析(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