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0
我给语文科代表更名
高三年级的语文,往往是十月份刚过,第一轮复习就开始了。老师一个考点一个考点地复习过去,学生抱着一本厚厚的分考点专题练习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完成。虽然不提倡搞题海战术,但学生每天不做一定量的练习肯定是不行的。对于学生做过的练习,老师只能从中抽出少数典型的习题给学生讲解——复习时间这么紧张,那有时间题题都讲呢?于是老师每天自习课或晚自修走进教室的时候,学生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老师一一给以解析之后,往往讲得口干舌噪,四肢乏力(老师大都是走到学生座位旁站着讲)。
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很多时候是几个或多个同学请教同一道题目或同一个问题,也就是说老师为学生解疑的辛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一道题目或同一个问题的多次重复讲解造成的。我想,如果我们把为学生解疑的“多次重复”变成只讲一遍的话,那我们老师的辛苦不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轻了吗?缓解了解疑的压力,我们就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去深入研究相关的备考知识。
所以,我决定在我任教的班级尝试设置“语文科集疑委员”。
“语文科集疑委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每天用“集疑本”收集同学们做题遇到的疑问(有疑问要请教的同学自己在“集疑本”上登记),及时将“集疑本”呈送给老师。这样,老师就可以综合情况,对学生要问的问题进行酌情处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班上集中讲;只局限于几个同学的问题,则把这几个同学召集到辅导室一起讲;单个同学遇到的问题就个别讲解。
那么“语文科集疑委员”的工作是交给语文科代表还是另选他人呢?
事实上,进入第一轮复习后,学生主要是完成手头的分考点专题练习,这些练习一般不用收查,语文科代表除了一两周收一次作文外,要求做的工作已经很少。因此把“语文科集疑委员”的工作交给语文科代表是最为恰当的。
语文科代表肩负语文科集疑工作后,他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语文集疑上来了。为了突出“集疑”工作的重要性,我干脆将“语文科集疑委员”的名称“扶了正”,语文科代表被我更名为“语文科集疑委员”。
自从有了“语文科集疑委员”,不仅我给学生解疑的艰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而且解疑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节游园
- 爷爷
- 心愿
- 我和奶奶
- 理解我的妈妈
- 假如我是爸爸
- 我的劳动开端
- 爱我家乡
- 《马钉》读后感
- 男儿有泪不轻弹
- 礼貌
- 友谊
- 读《天使的翅膀》有感
- 论礼貌
- 我的李老师
- 膝关节腔积液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 费用控制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性发展
- 医学美容实训规范化整合模式的构建研究
-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尝试
- 住房保障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 论招投标机制在工程保险中的运用
-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辨证评价
- 微创持续负压抽吸术清除面部填充剂的效果探讨
-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的问题及对策
- 美国团体重大疾病医疗保险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 青岛市儿童服装质量状况分析及对策
-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 农村金融服务抑制的原因与突破策略
- 泛发型皮肤环状肉芽肿一例
- 绩效管理中绩效辅导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 再别康桥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数字杂说
- 阿Q正传
- 《过秦论》学案
- 联想和想象
- 赞美(穆旦)
- 海滨仲夏夜
- 海滨仲夏夜
- 《短文两篇》——《我为何而生》《〈鲁迅诗稿>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
- 《归去来兮辞》学案
- 中国当代诗四首
- 济南的冬天
- 春
- 《鸿门宴》学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