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抓眼,扣心,寻线

抓眼,扣心,寻线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0

抓眼,扣心,寻线

导读,就是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其目的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阅读,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场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引导,才能真正开发“读”的教学功能,才能真正在“读”中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一、抓“眼”导读

文章有“文眼”,主题有“题眼”,感情有“情眼”。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中说过“附辞会义,务总纲领”。意思是调理文辞,处理内容,最重要的是抓住纲领。抓“眼”导读,提纲挈领,既能避免浅、碎、平的教学弊端,又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直接接触课文,参与语文实践,达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最佳结合。

1?抓“题眼”

以抓“题眼”作为破题导读的“切入口”,让教学矛盾、思维冲突在课题上“扭结”,往往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使学生更快进入教学情境。

一位老师执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板书课题后问:同学们,你们围绕题中“壮士”的“壮”字,在阅读这篇课文时,自己设问、自己回答,看看能提出什么问题。初读课文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为什么课题叫《狼牙山五壮士》,而不是《狼牙山五战士》《狼牙山五烈士》呢?”师:“这问题提得非常有思考价值,看谁能解答这个问题?”生:“‘壮士’是英勇豪壮的战士,‘战士’是军队中普通的一员,‘烈士’是牺牲了的战士。我看过电视,五位中还有活着的,所以用‘壮士’最恰当。”教师见学生对题眼已有粗浅的认识,就从中拓展:“课文中哪些方面最充分地表现了‘壮士’的‘壮’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深读精思,依次读懂了:五壮士“诱敌上山,英勇歼敌”的“志壮”;“完成任务,舍身跳崖的“胆壮”;“高呼口号,视死如归”的“言壮”;“为国捐躯、浩气长存”的“气壮”。这位老师抓住题眼----“壮”,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读书、自己解疑。教师抓住关键问题相机引导,学生循导而读,在读中思、读中悟,伴以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

2?抓“文眼”

小语课本中每篇文章,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遣词造句,都蕴涵着作者的独具匠心。有的课文,一个词,一个句就是文章的“窗眼”。教师如能慧眼识“窗”,破“窗”而入,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循循善导,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鸬鹚》一文,一位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第二段时,抓住“一抹”这个中心词进行导读研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过程的设计是:

师:“捉鱼的命令”,课文是怎么说的?找出有关句子读出来。

生:(读)

师:(板书:抹)“抹”是什么意思?可以用哪些词替代?(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挥、划、擦、甩、扫、拨)

师:为什么课文中用“一抹”,而不用其他词呢?

生:用“抹”表明渔民对鸬鹚的关爱。

师:渔人这一抹,“抹”出了什么?

生:抹出了鱼。

师:从哪个词看出来?

生:从“不断地”一词看出来。

师:(进一步拓展)让我们的思维走出课文,走到野外去,发挥想像,还能“抹出”什么来?

(众)生:抹出热闹、抹出丰收、抹出了高兴,抹出了吃的、穿的、用的。

学生在教师“抹出了什么”这个中心问题的引导下,自己读书、体会、感悟,从文字后面悟出了课文的深厚意蕴和情味,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探“情眼”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情感统一的过程。情感在教学和交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教师首先应体验课文的内蕴,要“未成曲调先有情”,把握好情感基调进行导读,发挥情感的独特功能。这个情感基调,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情眼”。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把握情感的能力还未形成,情感之弦还需教师来调拨。因此,教学之初,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帮助学生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让他们如临其境,与作者情感相融会,这样教材、教师、学生才能三位一体,达到情感上的共振。

二、扣“心”导读

课文的中心是全文的核心,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与课文整体密切配合。中心显豁的课文,我们可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进行导读,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更透。《一夜的工作》全文围绕“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中心意思展开。教学时,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这一中心句。再读课文时,分别用“----”“--------”线画出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的句子。然后,紧紧扣住这个辐射全文的核心句,让学生品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领悟总理的崇高品质。

三、寻“线”导读

线索是贯串情节发展过程的脉络,作者借助它把零碎的内容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各段意思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在导读过程中,寻“线”而导,顺藤摸瓜,从而做到思路顺畅。线索有明暗之分,小学语文教材以明线贯穿全文居多。《挂两支笔的孩子》一文,全文自然段多,学生分段、理解课文都有一定的难度。用板块法教学,易把课文割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采用寻“线”导读较为合适。教程可设计为:①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②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相机板书:陆小亮挂两支笔----不再挂笔----又挂上笔。③理清了文章的线索,引导学生以线索为依托,自读感悟,教师辅以点拨,让学生以读促解、以读悟法、以读动情。

有的课文明暗两线并存,导读教学模式一般先从“明线”入手,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显信息”(明线)去推理出课文的“隐信息”(暗线),使学生的理解能逐层深入,更深更透地读懂课文意思。

实践证明,抓“眼”,扣“心”,寻“线”,可以避免教师繁琐的分析、过多而枯燥的讲解,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思善思、自主学习、自能读书。它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有一个和蔼可亲的妈妈
我有学习桌了
小狗迷路了
小闹钟
找春天
日记一则
学开门
写对联
乡村游记
补牙
登山
做动画
给妈妈洗脚
假电视真主持
春游
基于NFC的移动导医系统设计
高校网络核心机房的设计与建设
图书馆wifi实名认证
基于HTML5的移动调查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
企业证件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论高校网络信息化与数字图书馆
OA系统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与实现
浅谈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问题研究
无线局域网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布式图聚类及其在电子商务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的计算机网络病毒防御技术研究
云存储在web3D内容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DNS封包的上网控制机制研究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准入控制算法研究
画杨桃精品教案十四(第二课时)案例教学反思
画杨桃精品教案七案例教学反思
画杨桃精品教案四案例教学反思
画杨桃精品教案十(第二课时)案例教学反思
画杨桃精品教案十五(第二课时)案例教学反思
画杨桃精品教案三(附点评)案例教学反思
画杨桃精品教案十一(第二课时)案例教学反思
画杨桃精品教案九案例教学反思
画杨桃精品教案十六(第二课时,附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画杨桃精品教案十六(第二课时)案例教学反思
画杨桃精品教案十二(第二课时)案例教学反思
画杨桃精品教案五案例教学反思
画杨桃精品教案二案例教学反思
画杨桃精品教案十三(第二课时)案例教学反思
画杨桃精品教案六案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