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曲径通幽处,四两拨千斤

曲径通幽处,四两拨千斤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6

曲径通幽处,四两拨千斤

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也许是一本使武功突飞猛进的神功“秘笈”,因为这的确是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那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否也有一些“秘笈”,在通幽处的曲径时,跨越磨杵成针的艰辛,而直达点石成金的辉煌呢?教学的实践证明,这是有可能的。在不放松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下,教师要善于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多铺设一些“捷径”,缩短掌握知识的过程,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这并不是让教师直接“授以鱼”,“闭门推出窗前月”并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投石冲破水中天”才是真正的教学佳境,“投石”正是知识掌握的焦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或是渡过“迷津”的航标,或是冲破黑暗的灵光。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投下了些许石头,泛起了或大或小的波痕:

一、语法公式化,直观便捷

语法教学是教学中尴尬地,考试一再地强调要弱化语法,可是句子运用、文言句式和文言词类活用中又不能不涉及它,学生就在这欲说还羞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如何突破这种瓶颈状态呢?我尝试着将单句类型,成份构成,修饰关系用公式直观地表现出来:

┏—————————————┓┏————————————┓

┃┏——┓┏——┓┏——┓┏——┓┃

【状】+(定)+主+【状】+谓+〈补〉+(定)+宾+〈补〉

谁干什么

什么怎么样

句子的主干也简略成了公式化的句型:“谁||干什么”,“谁||怎么样”(如上图)。

补语的情开是学生不易把握的难点,可归纳成四种情形:

介宾短语:(一轮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

趋向动词:(一轮)红日||〔渐渐地〕升〈上〉了天空

数量短语:他||钓了〈一天〉鱼

“得”字后面:(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

例:“在某个飘雪的冬日,一个披着蓑衣的老翁在一叶扁舟上钓上来一尾红鳞大鲤鱼”,首先判定句子的主干属于“谁||干什么”的类型,找出对应的主谓宾分别是“老翁”、“钓”、“鱼”,定语、状语的位置较易于把握,补语的情形略复杂,依据“谓前状语谓后补”的口诀及补语的构成情形,可以找出谓语“钓”的后面趋向动词“上来”是补语了:

[在某个飘雪的冬日],(一个披着蓑衣的)老翁||[在一叶扁舟上]钓〈上来〉(一尾红鳞大)鲤鱼。

当然,这个公式的熟练掌握,离不开练习的巩固,但熟识了这个公式,就使得句子语法关系条理化,系统化,直观化了。虽然这种对语法作静态描述的方法不适于研究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但有助于学生认识语法规律,逾越了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发认识的鸿沟。

多重否定句和反问句常见于试卷中,也是学生在多几个否定词,多一个问号的九曲回廊中易迷失的难点,我就把数学中的正负数乘法运算的法则搬过来:“负负得正,正负得负”,其中一个问号,或者一个否定词就是一个负号,“负号”的奇偶性,就是陈述内容的否定或肯定。如“难道没有一个人说他不是一个好人吗?”有“没有”、“不是”、“难道……吗?”三个负号,最后的意思是“有人说他不是一个好人”。学生饶有兴趣地以此公式在练习中验证,惊喜地发现这个问题不再困扰他们了。

这样,知识经过整理,彼此之间的联系就有了一目了然的规律,学生易于并且乐于自觉地将其运用到学习实践中,自然就掌握了这项知识,转化成了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二、记忆口诀化,轻松持久

知识是在知觉、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中掌握的,没有记忆,任何掌握都是徒劳,记忆是智力的基础。中学阶段,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学生的机械记忆逐渐向理解记忆偏移,对于某些需要机械记忆的知识,学生不愿甚至不屑去记,出现了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的空档。如词性中对副词、介词概念的理解,学生总有稍纵即逝的感觉,老师一讲,他就明白,自已一做,就是没底,特别是在做文言词类活用、病句辨识的练习时。于是我就鼓励学生自已将常见的副词、介词编成顺口溜。同学们很有兴趣地做这件事,然后比较选出较好的几组,如副词口诀:

很、更、非常、最、都、再,只、就、已经、刚刚、才,

忽然、立刻、渐渐、不,终于、没、又、大概、还,

的确、曾经、简直、太,仿佛、似乎、也、果然。

介词口诀:

自从已经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在名代前作介宾,修饰动形请记牢。

大家一起多读几遍,这样在练习中偶有把握不准的词,嘴一张,问题就解决了。

在文化常识中,《二十四史》内容多,朝代多,时间跨度大,考题常常混入一些“异已分子”,却不易辨识,因此,一首《二十四史》顺口溜又使学生轻松过关了:

史记两汉三国志,晋宋南齐梁陈魏,

北齐周隋南北史,新旧唐书和五代,

宋辽金元明史末,乾隆钦定廿四史。

此外一些形似字识记口诀“横戌(xū)戍(shù)点(wù)戊中空”,“草窝狼藕竹书籍”等。

三、理解图表化,清晰准确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语言可以再现形象,形象又可以深化语言,语文学科生动形象的特点,正可以利用图画作清晰生动的诠注,一方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吃透”课文内容,更理想地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已画出贾府示意图,学生对语文课上的“图画作业”特别感兴趣,在绘图和讨论纠错中基本上理清了行文的线索,再和精确的教学示意图对照,在同学们惊叹贾府讲究繁富的布局而深感自己想象力的不足时,自然就把握了贾府人物生活的那个真实鲜活的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原因。在《内蒙访古》的教学中,针对“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的跳板”这一重点段落,这了让学生理解这个地区的重要性,学生也绘制了地理示意图,找到“跳板”的位置。其中“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使得同学们对文中多次出现的鄂尔多斯寺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形象准确地把握了这个段落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图画对于课文内容的诠释,较为深刻的一次还有《风景谈》的教学。为了引导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理解“人的活动是风景的构成”这一更高层次的审美情趣,我肢解了南宋画家马远的一幅《寒江独钓图》。首先投影画面(一):江水凝滞,飞雪漫天,画面空寂,平淡单调;然后再投影(二):正中一叶孤舟,一披蓑老翁坐船头独身垂钓,亦不足奇。但将两幅画面重叠,并配以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画面顿然生色,学生装为之一振,深叹人物对整个画面的改观:通过对舟上老翁执竿凝神于一线的动态描绘,反衬出周围环境的阔渺空寂,点染出江上寒意萧然的气氛,进而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通过图画的顿悟,对课文中更高层次的美的内涵,学生已没有了理解的障碍,水到渠成地解决了教学内容的难点。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一张简单的棋盘上就能够依据“马走日,象走田,炮打隔山子”的简易规则,就能演绎出变幻莫测、剑影刀光的高招、险招,那么我们在包罗万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是否也能不断地摸索规律,授学生以更多的四两拨千斤的“秘笈”呢?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教师传递信息质量的优劣,学生如果接受信息困难,学习效率一定不高,这些易为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缩短了接收信息的距离,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样的“秘笈”多多益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都是电视惹的祸
眼泪
一件觉得烦恼的事
第一次包饺子
凡妮自传
神奇的胖大海
自我介绍
孔明灯
我长大了
吃蛋卡
今天过生日
又下雪了
放风筝
让我们一起保卫他们
星星归去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初中英语探究式教学案例研究
多彩的课堂 愉快的学习
教学情境巧设计,师生合作现温馨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尝试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走进英语教学
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变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初体验
初中语文复述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分析
因“材”施课,实现新课程理念
浅谈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新模式
初中化学互动式教学策略浅谈
浅谈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研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渗透
《索溪峪的“野”》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四册 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 教学设计
美丽的公鸡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
二年级 >> 画鸡蛋教案实录(转)
海底世界
二年级 >>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
左忠毅公逸事
《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转)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四册 小黄鸡的故事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四册 小黄鸡的故事 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四册 春雨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四册 骄傲的孔雀 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