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8
有感情朗读再认识
近日听了一节苏教版第九册《郑成功》的课堂教学,该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做法笔者不敢苟同,现结合该课的教学片断发表一下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师:郑成功眺望大海时和士兵说了些什么?
生:……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师:这句话该怎么读?哪些词语要重读?
生:“慷慨激昂、决不、一定要”这几个词语要重读。
师:说得很好,谁来读一下?
(一生朗读,语气较平淡。)
师:大家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1:他重读的力度不够。
生2:语调应该再高一点,语速要慢一点。
师:大家说得很好,谁再来读一下?
(另一生朗读,读得绘声绘色。)
师:请大家学着xxx的样子把这句话读一下。
以上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1、重结果呈现,轻过程指导。“感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有感情”就是让学生产生这种“强烈的心理反应”,因为学生在接触语言材料之前,是一个游离于课文所描绘的那种情境之外的阅读客体,其内心是比较“平静”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历经一个产生“感情”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有感情”而“朗读”,而不是“读出感情”。
2、重技能训练,轻情感体验。重读、停顿、语调、语气、语速等朗读技巧是“有感情朗读”的保证,而这些技巧是在朗读者对语言材料充分理解、感悟、直至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已有语感经验而自觉表露出来的,如果教师抛弃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是在朗读的外在表现形式——朗读技巧上作文章,虽然学生读得绘声绘色,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和一台朗读机器有何区别?
3、重整齐划一,轻独特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感情朗读”是一种个性化形为,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和感悟语言的能力、朗读水平等因素的千差万别,因此,有感情朗读的处理形式也就各具特色,如果教师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都“学着xxx的样子朗读”,那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一口号又该如何落实?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略陈浅见。
一、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一文时,就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挚友分别时的情景,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然后让学生扮演李白和孟浩然进行朗读,结果学生读得淋漓尽致。
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要以自己的“标准答案”去套学生,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朗读,如对于教材可增可删可改,朗读的形式不拘一格,如朗读、诵读、表演读等。
附:苏教版第十一册《螳螂捕蝉》教学片断。(第一自然段)
师: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那么大臣是怎样劝阻吴王的?现在老师就是吴王,你们就是大臣们,下面哪位“大臣”前来进谏?
生1:大王,从我国的实力来看,攻打楚国取胜的希望很大,但是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请大王三思。
生2:大王,请您考虑周全,不能顾此失彼啊!
……
师:固执的吴王,哪里听得进大臣们的劝阻呀。如果你是吴王,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有什么动作,说些什么?
生1:(把桌子一拍)反了反了,你们还把我这个国王放在眼里吗?谁再来劝阻我,我就处死谁!
生2:吾意已定,再敢进谏者,杀无赦!退堂!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把自己当成大臣和吴王,去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可以表演读,也可以比赛读,选择自己喜爱的朗读形式进行朗读。
(开放式的朗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学生读得积极投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桃花
- 爸爸我想对您说
- 学滑冰
- 买遥控小汽车
- 美丽的校园
- 秋天的图画
- 美丽的花坛
- 爱我家乡
- 我爱秋天
- 玛雅水公园
- 奥运会开幕
- 美丽的公园
- 调皮的哥哥
- 太阳
- 可爱的乌龟兄弟
- 让语文课堂更贴近生活
- 高中英语阅读策略教学摭谈
- 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思品课堂呈现活力
- 试论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作用的发挥
- 在细节中提升数学课堂知识生成效果
- 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
-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听力口语训练
- 注重探究实验提升学生能力
- 试论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 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初中地理活力课堂
- 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问题导学
- 优化课堂艺术,彰显初中英语教学效果
- 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 从“文质彬彬”谈作文写作
- 问题“铺路”高效“畅行”
- 《清明上河图》教案
-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 13小蝌蚪找妈妈
- 李 时 珍
- 第七册教案\6熟能生巧
- 索溪峪的“野”
- 一件难忘的事(习作训练)
- 燕子
- 当老师不在的时候
- 28数星星的孩子
- 第七册教案\3元帅和小棋手
- 第七册教案\1赵州桥
- 第七册教案\4少年聂耳
- 雷锋日记
- 第七册教案\2敦煌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