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8
题西林壁优秀教案教学案例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题西林壁优秀教案_教学案例反思_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年级:四年级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课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九课《题西林壁》
教学目的: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时:一课时
教具: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教学步骤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三、讲解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7、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效果察
不同。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题西林壁》教学设计,古诗两首,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远途记
- 魔幻星球
- 永远的纯真
- 天界奥运会
- 魔幻世界冒险记
- 寻找“快乐星球”
- 梦幻三剑士
- 魔幻世界大冒险
- 赢奥运得宝
- 网魔世界奇遇
- 心梦“生日”
- 魔幻星球
- 天界奥运会
- 生日梦想之旅
- 诉说着的纯真
-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经贸合作发展问题及对策
- 信息产品对国际贸易及其理论
- 试论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对策探析(供参考)
-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及其运做方式
- 关于后金融危机时期转轨国家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 论双边市场的兴起及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
- 欧盟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刃剑分析
- 中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浅谈
- 论清代前期对缅贸易政策及管理
- 试论拉登之死的国际经济效应影响
- 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及其对策浅析
- 关于后危机时代发展我国技术出口的思考
- 试论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
- 中国与欧盟经济波动的同步性研究分析
- 蜗牛的奖杯教案设计二最新
- 蜗牛的奖杯教案设计一最新
- 狐假虎威教案教学设计二精彩推荐
-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名师推荐
- 狐假虎威教案教学设计五精彩推荐
- 蜗牛与黄鹂鸟教后随想最新
- 狐假虎威教案教学设计三精彩推荐
- 课堂上的“艺术人生”——感受特级教师于永正精彩推荐
- 蜗牛的奖杯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最新
-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二名师推荐
- 狐假虎威教案教学设计四精彩推荐
- 母亲的恩情原文名师推荐
- 蜗牛的奖杯原文最新
- 狐假虎威教案教学设计一精彩推荐
- 蜗牛的奖杯教案设计一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