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8
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案例反思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留。
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烟花:指春天的繁荣景象。
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刻的。而写离别之情的手法,也只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并不直接抒写感情,却越发使人体会到真味情切。
着首诗中的第三句,在宋朝人编的《万首唐人绝句》中写成“孤帆远影碧山尽”,在陆游的《入蜀记》中,则写成“孤帆远映碧山尽”,并且竭力称赞他描写入微。此后不同的版本往往就出现不同的写法,不过无论是何者,都不失为绝佳诗句。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两首,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龙塘
- 做蛋饺
- 《烛光祝福》读后感
- 《井底之蛙》续编
- 一张照片
- 四季的腊梅
- 横行霸道的老虎
- 秋天来了
- 超女快男诞生记
- 可爱的蚂蚁
- 秋天的太阳
- 假如我是诸葛亮
- 佳节赏月
- 美丽的无根树
- 我当了一回小老师
- 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 与时俱进话《产品质量法》
-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 为工控网络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 五色音乐疏导法的创建与应用
- 网络安全呼唤一站式服务
- 惟精惟一 唯士为能
- 论郭沫若晚年的文学思想
- 山东德州西王屯村香功信仰调查研究
- 营造操作系统生态圈
- 守护支付安全
- 亲临软件定义的世界
- 谈英雄崇拜的历史根源
- 增强法制意识 搞好普法教育
- 浅析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 圆明园的毁灭
- 《伟大的友谊》第二课时
- 夕照
- 2015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 毛主席在花山
- 友谊的航程
- 积累·运用五
- 《约数的意义》(沿海版)
- 白杨
- 草原
- 地震中的父与子
- 《赤壁之战》课堂实录与反思
- 26 放弃射门
-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片段
- 再见了,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