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3
搭石教案六教学案例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5自然段,理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3.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美”。
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伏”。
(3)透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
(4)朗读感受美。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
3.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四、拓展延伸,发现美
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
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请大家也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心,回家后把你发现的美写出来。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搭石》教学设计六,搭石,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瞒天过海
- 第一次说谎
- 我的摩尔庄园
- 爸爸和妈妈
- 暑假见闻:我看到的感动
- 手抄报带给我知识和快乐
- 公园真好玩
- 游野生动物园
- 去游泳
-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 玩过山车
- 伤心的事
- 保护益鸟
- 照片引起的思考
- 下雨了
- 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关要点
- 浅谈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与处理方法
- 浅谈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
-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 浅谈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 绿色建筑技术的施工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 分析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
- 分析高层建筑工程中逆作法施工技术应用
- 浅谈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相关措施
- ANYSYS在求解土坝渗流问题上的应用
- 定额费率计价在机电安装工程造价控制中的运用及分析
- 供水厂V型滤池的结构施工精度调整
-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
- 高速公路上跨天桥整体项升初探
- 探析新时期建筑工程造价的现状与对策
- 《烧纸船》教学设计
- 《练习6》教学设计
- 《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航天飞机》教学设计
- 《船过三峡》教学设计
- 《电子娃娃乘车记》教学设计
- 《烧纸船》教学设计
- 《航天飞机》教学设计
- 《船过三峡》教学设计
- 《鸬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鸬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练习5》教学设计
- 《密林怪客》教学设计
- 《鸬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船过三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