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2-07
搭石说课设计教学案例反思
今天,我说的《搭石》是人教版第七册教材中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二、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因而,根据本课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拖鞋绾裤、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用两个课时来完成。
我这里选的是第一课时。这课时要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句。
三、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领略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学基本流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老师配乐朗读刘章的诗歌,介绍作者,让学生了解作者,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板书课题:21、搭石
(二)质疑,初读课文。
让学生读课题质疑。
(三)整体感知全文。
让他们带着问题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领略感悟作者要表现的思想。浏览课文,划出“文中那些让我们感到美”的地方。(指导学生通过读感受美,欣赏美,品析美)
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四)个性朗读。
1、学生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的家乡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用我们学过的四字词语概括地形容一下。
2、汇报学习成果。
(四)小结:同学们,在我们眼里这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静静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悔、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乡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五)课内拓展。
同学们,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不起眼,但却让你感受到美的事呢?大家不但有发现美的慧眼,也有感受美的心灵,课后,就让我们拿起笔来,把你的发现和感受写下来吧。
同学们,在我们眼里这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可刘章爷爷认为这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五、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以及吸引他们的视线。板书注重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什么是搭石?搭石是做什么用的?在什么地方搭石?谁搭石?怎样搭石?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搭石》说课设计,搭石,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台灯与蜡烛
- 成长了
- 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候
- 酸枣树的刺
- 小鸟的烦恼
- 警惕“双簧”行为
- 小老鼠找妈妈
- 有趣的猫
- 小狗平平
- 可爱的猫
- 蒙山大佛
- 改写《小儿垂钓》
- 美与丑
- 两个好朋友
- 班选“墨鱼”
- “未完成事件”导致的离婚风波
- 在叙事中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关于翻转德育课堂的几点思考
- 关爱耳朵,关乎你我
- 不要与心理咨询师交朋友
- 职场妈妈如何应对常遇到的法律纠纷
- 用好网络这个新阵地
- 坏事拎起来,好事放一边
- 让图书动起来
- 教师“隐性离职”令人担忧
-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
- 被选择的童年之书
- 从家务劳动到社会劳动
- 在瞬息万变的今天,要抓住不变的东西
- 反常即为妖的“礼貌性分手”
- 黄鹤楼送别
- 小音乐家扬科
- 家乡的桥
- 田忌赛马
- 14、游中山陵
- 人教版第9册第7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 落花生教案(第二课时)
- 黄河的主人
- 钱学森
- 在大熊猫的故乡
- 莫高窟
- 悲壮的一幕
-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
-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
- 狼牙山五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