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2
乌塔教学设想教学案例反思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是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
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的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我不急于做出结论,而是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结果,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时,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的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如: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啊!”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三年,读了很多有关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行指南”,“对照看着,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说的两段话: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对此,设计这样的课外任务“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活动中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路线,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的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乌塔》教学设想,乌塔,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梦幻科技星球历险记
- 我的“瓜宝”是外星人
- 特殊的车费
- 我的“飞飞”是外星人
- 我很“酷”
- 学名人,做主人
- 寻觅生活中的关爱
- 我是女生
- 开满春天的地方
- 在那片沙地里
- 我第一次喜欢的漫画
- 细节
- “臭美”老妈
- 从我变成我
- 一对“欢喜冤家”
- 论课堂文本语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在“表达”与“审美”之间行走
- 模糊边界:数学课堂的全新样态及其实践应对
- 过有责任的生活
- 激活思维引擎:科学探究的核心价值追求
- 教科书习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载体
- 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 给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 女汉子的高跟鞋
- 整合:掀起生活德育的新浪花
- 多维联系,构建开放的品德课堂
- 新课程视野下单元“类结构”教学的实践研究
- 运用“模因理论”进行“语用”表达本位实践的研究
- 建构一体化德育体系,促进儿童的道德成长
- 无边界学习:儿童数学学习的现实超越
- 让孩子在作文中发挥创造力_语文论文
- 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_语文论文
- 管中窥豹说课标_语文论文
- 改进中学语文教学之我见_语文论文
- 小学作文指导中的“积累”与“激励”_语文论文
- 以教学培养思维,以思维促进学习_语文论文
- 浅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_语文论文
- 学识字_语文论文
-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演讲稿_语文论文
- 课文“教学”之我见_语文论文
- 仿写,真棒!_语文论文
- 结合课文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_语文论文
-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主动识字能力_语文论文
- 在新课标下谈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_语文论文
- 拓展训练空间,加强口语交际训练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