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小竹排在画中游

小竹排在画中游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小竹排在画中游

5.小竹排在画中游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和9个认读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知道祖国的江南是“鱼米乡。”

教学重点:

1.通过读课文,知道祖国的江南是“鱼米乡”。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祖国江南风光的美,知道祖国江南是“鱼米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板书课题:“小竹排在画中游”。齐读课题。你们知道小竹排什么样吗?请学生把自己查找的有关小竹排的图片让同学们看一看。再请同学看录相,教师做适当的讲解:这就是小竹排,有的地方称它为竹筏,是用竹子做成的,把好几根竹子并排捆起来,放在水里跟船一样,是江南水乡的交通工具,你们看小竹排在水里飘流的样子,坐在上面一定很好玩。小竹排在水里游,为什么说小竹排在画中游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把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4.指名读课文。

5.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带拼音的卡片)。

三、朗读课文

1.自己轻声读全文,标出一共有几句话。(3句)

2.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

(2)出示书中插图:提问:什么是顺水流?让学生到图前指一指。

(3)如果你坐在小竹排上,小竹排顺水往前行,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鸟儿在枝头歌唱,你会是什么心情?即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

板书:鸟唱鱼游

(4)自己试着读一读。

(5)同桌同学互相读,互相评议。

(6)指名读,读后评议。

(7)学生如果读得不到位,教师可范读。

3.学习第2句:

(1)师:小竹排继续地前行,你又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第2句。

(3)提问:看图:两岸指的是哪儿呀!到图上指一指。从哪儿看出树木密呀?板书:树木 密

(4)教师指图:这是什么?(禾苗)“禾苗”指的是什么?禾苗长得怎么样?书中怎么说?板书:禾苗 绿

(5)指名读第2句。

(6)树木这么茂盛,禾苗长得这么好!你们的心情怎样?想想应该怎样读,自己试一试。

(7)指名读,教师指导读。

(8)再指名读。

(9)把一二句连起来读一读,练习背诵。

4.学习第3句: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么美的地方是哪儿吗?

(2)自己出声读读第3句。

(3)教师让学生质疑不明的地方?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江南鱼米乡?板书:鱼米乡。

(4)请知道的学生给大家讲一讲。教师可作补充:江南是我国的南方,那里的水很多,气候温暖,所以江南的鱼虾很多,大米又多又好,因此人们就把江南称为鱼米乡。

(5)看江南有关的录相。

(6)提问:为什么说小竹排在画中游?组织学生讨论。板书:画中游。

5.请学生读全文,读出江南的美丽和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四、背诵课文。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五、拓展训练:结合课后第3题,发挥学生的想象,把“鸟儿唱,鱼儿游”画一画。画后展览。

板书:

5.小竹排在画中游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和9个认读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知道祖国的江南是“鱼米乡。”

教学重点:

1.通过读课文,知道祖国的江南是“鱼米乡”。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祖国江南风光的美,知道祖国江南是“鱼米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板书课题:“小竹排在画中游”。齐读课题。你们知道小竹排什么样吗?请学生把自己查找的有关小竹排的图片让同学们看一看。再请同学看录相,教师做适当的讲解:这就是小竹排,有的地方称它为竹筏,是用竹子做成的,把好几根竹子并排捆起来,放在水里跟船一样,是江南水乡的交通工具,你们看小竹排在水里飘流的样子,坐在上面一定很好玩。小竹排在水里游,为什么说小竹排在画中游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把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4.指名读课文。

5.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带拼音的卡片)。

三、朗读课文

1.自己轻声读全文,标出一共有几句话。(3句)

2.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

(2)出示书中插图:提问:什么是顺水流?让学生到图前指一指。

(3)如果你坐在小竹排上,小竹排顺水往前行,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鸟儿在枝头歌唱,你会是什么心情?即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

板书:鸟唱鱼游

(4)自己试着读一读。

(5)同桌同学互相读,互相评议。

(6)指名读,读后评议。

(7)学生如果读得不到位,教师可范读。

3.学习第2句:

(1)师:小竹排继续地前行,你又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第2句。

(3)提问:看图:两岸指的是哪儿呀!到图上指一指。从哪儿看出树木密呀?板书:树木 密

(4)教师指图:这是什么?(禾苗)“禾苗”指的是什么?禾苗长得怎么样?书中怎么说?板书:禾苗 绿

(5)指名读第2句。

(6)树木这么茂盛,禾苗长得这么好!你们的心情怎样?想想应该怎样读,自己试一试。

(7)指名读,教师指导读。

(8)再指名读。

(9)把一二句连起来读一读,练习背诵。

4.学习第3句: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么美的地方是哪儿吗?

(2)自己出声读读第3句。

(3)教师让学生质疑不明的地方?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江南鱼米乡?板书:鱼米乡。

(4)请知道的学生给大家讲一讲。教师可作补充:江南是我国的南方,那里的水很多,气候温暖,所以江南的鱼虾很多,大米又多又好,因此人们就把江南称为鱼米乡。

(5)看江南有关的录相。

(6)提问:为什么说小竹排在画中游?组织学生讨论。板书:画中游。

5.请学生读全文,读出江南的美丽和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四、背诵课文。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五、拓展训练:结合课后第3题,发挥学生的想象,把“鸟儿唱,鱼儿游”画一画。画后展览。

板书: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7个生字,认识2种笔画和1个偏旁,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

学会7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鱼、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一)读准生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读生字。

2.同桌同学互读,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确?

3.抽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4.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的音。

(二)分析字形结构,了解意思。

1.认识新偏旁“ ”(角字头),新笔画“ ”(竖折折钩)、“ ”(撇折)

2.打开生字卡片,自己学习字形结构。

3.分小组学习,比比谁记忆字形的方法最好?组的词最多。

4.小组汇报,每个学生都有任务。

儿:ér 用数笔画方法记:撇、竖弯钩。组词:儿童、儿歌、儿子

乡:xiāng 3笔写成,撇折、撇折、撇。组词:乡村、乡下,鱼米乡

木:mù 猜字谜:十八(打一字)。组词:木头、树木

禾:hé 用“木”字加一撇,就是禾。还可打猜字谜:十八撇。组词:禾苗

米:mi用“点、撇”加上今天学的“木”字合起来就是“米”字。组词:大米、米饭、米花

在学生讲完“木、禾、米”的记读后,教师做一个复合片进行比较记忆,帮助学生掌握“木、禾、米”的形。

鱼:yú 形象记忆法。鱼字的字形结构有些像小鱼。“ ”像鱼头,“田”像鱼身子,“一”像鱼尾。组词:鱼头、金鱼、黄花鱼。

鸟:niǎo 形象记忆法。“鸟”字很像鸟的样子。“ ”像鸟头,“ ”像鸟身子,“一”像鸟的爪子。组词:小鸟、鸟叫。

三、指导书写:

1.说说每个字的笔顺,然后把书中每个字红色的笔画描一遍。

2.书空易错笔顺的字:米、鱼、鸟。

3.仔细观察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的位置,试着把每个生字独立写一遍,写后与范字比较看看哪一笔写得不好,试着修改!

4.教师重点指导“鸟、鱼”字。

(1)出示带田格的“鸟”字。

①学生观察重点笔画位置。

②教师范写:第一笔“撇”,起笔在上半格里中线上中间位置写撇,“撇”写得小一点。第二笔“横折钩”的起笔在“撇尖”偏左边一点,注意“横”不要写得太长,第三笔“点”写在竖中线上,注意“鸟”字要写得小一点。第四笔“竖折折钩”,“竖”收笔在横中线上,“折”在横中线上,写得要宽一些。最后一笔“横”要比上边的笔画出来一点。

③学生练习书写“鸟”字

④展示评改!

(2)教师出示“鱼”字

①学生观察重点笔画位置。

②教师范写:“鱼”字

第一笔“撇”在上半格竖中线中间位置起笔写。比“鸟”字的“撇”稍长一点。第二笔“横撇”撇尖写到竖中线上。中间的“田”字写在田格正中间。最后一笔是横,稍长一些。

③学生练习书写“鱼”字

④展示评议!

5.学生把其他5个生字在书上每字写一遍,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个别辅导。

6.展示评改。

7.教师提醒学生“乡”字的两个“撇折”要对齐写。“木、禾、米”3个字的“撇、捺”笔画要写对称。

四、巩固练习。

1.在生字本上完成每字3遍的作业。

2.抄写词语:儿子 乡下 禾木 大米 小鱼 小鸟

3.背诵课文。

板书:

5、小竹排在画中游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回来吧,我的家
我心中的苏州
君子兰
留给母校的礼物
上帝的烦恼
嘟嘟的故事
图书漂流书香飘商城
蛋糕大战
梦游文明城
都是方言惹的祸
宜船的桅杆——振风塔
亲亲我的古树爹
春雨赞
馒头的哭诉
《穷人》续写
关注“孤岛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家访十忌
王肃的礼记学及其后世影响
悬索桥静风扭转发散的影响因素研究
山地风速地形修正系数沿山坡的详细插值分布
安·兰德:客观主义还是存在主义
微信公共领域里的失范行为及其法治规范建设
数学学习流程中培养学生整理能力的五个切入点
学科德育的喜与忧
吸纳:大众文化语境中小学生经典阅读的理性回应
理雅各英译《易经》及其易学思想述评
中国传统词学视野中的“明词”之论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非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
借助校本研修打造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石鼓书院:湖湘学派的重要基地
学生上《种树郭橐驼传》的具体情况
《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及评析
《促织》课堂实录
《竹影》教案
《梦溪笔谈》两则之《采草药》教案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一堂阅读课:灰姑娘
在美国教《荔枝蜜》
《琵琶行》这样上可以吗
《时间的脚印》教案设计
《无题》(相见时难)课堂实录[本站论坛原创]
《我若为王》教学思路
《小石潭记》创新设计及相关讨论
《阿房宫赋》第二课时实录(来自论坛)
《虎丘记》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