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认识过渡句、过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借助过渡句、过渡段给课文分段。
2、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
3、在“蔺相如是不是只凭一张嘴”的问题的探讨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
重点:借助过渡句、段给课文分段。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难点:在人物语言、行动中分析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将相和)(2分钟)
读课题,分析。
T:课题中“将”、“相”在文中各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教师简介时代背景。
二、听课文录音、思考。(8分钟)
T:刚才同学们说“和”是和好的意思,那么有和好必有不和。现在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思考:(出示投影)
A、听准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
B、思考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用文中的词来概括故事内容。并思考故事之间是怎样联接的,用直线进出连接的内容。
C、思考:将相不和的原因。
学生听录音思考。
三、检查。(10分钟)
(1)T: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学生说,教师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2)三个故事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学生读划出连接的内容。(检查过渡句、段)
投影出示文中的过渡句、段。学生读过渡句、段,体会作用(过渡句、段的作用在于启下。)
T:过渡句、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它有助我们分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指导看单元学习重点)读单元学习重点。出示投影。
给课文分段.
(3)“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会见中立了大功,赵王封他做上卿,官职比廉颇高。廉颇认为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不了大功,蔺相如有什么样能耐,就凭一张嘴,反而官位比他高。引起了将相不和。
出示投影:廉颇的话。学生读这段话。
T: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廉颇很不服气,才产生了将相不和。
(5)设问导趣。
T:那么蔺相如是不是像廉将军所说:就凭一张嘴呢?我们来学习第一个故事。
四、深入阅读第1段:完璧归赵(17分钟)
1、学生阅读第一段。
T:蔺相如是不是就凭一张嘴,获得比廉将军更大的官?如不是,那凭什么?(机智、勇敢)从哪些材料中可以看出来。(分组讨论)(教师提示:在赵国:在秦国)(自由组合进行讨论)(7分)
2、交流材料,教师归纳。(学生交流教师板书。)(10分)
A、带玉前往。读蔺相如的话,体会:谋略周全,能挺身而出“如果``````就`````;如果``````一定``````”重点圈出。
T:从蔺相如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胸有成竹。
B、要还宝玉。读蔺相如的话,体会:机智。
C、以死抗争。(学生说蔺相如的话。)T:这是何等的勇敢。理解“理直气壮”。
齐读这句话。要求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体会:智勇双全,不畏强权。
D、送玉回国。(从蔺相如的行动中分析,体会:机智。)
E、据礼力争。(从蔺相如的神情、动作、语言中体会:智勇双全。)为会么他能大大方方地说话。谁能大大方方地说蔺相如的话。抽重整旗鼓民蔺相如的话。
T:秦王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五、形成认识。(2分钟)
1、刚才同学们都回答了这么多理由,蔺相如如果光凭一张嘴,是不可能完璧归赵的,从完璧归赵中处处显示出蔺相如的聪明机智,难怪赵王要封他做大夫。
2、今天我们利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来分析人物的品质。
六、布置作业。
1、按今天学的方法自学二、三个故事来分析廉颇、蔺相如的品质。
2、完成《作业本》1、3、5(1)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观察
- 我的蝈蝈将军
- 黄山导游词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观察豆子
- 胜似亲人
- 颐和园导游词
- 养蚕
- 再逢中秋
- 时间都去哪了
- 可爱的小猫
- 因为选择不同
-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 开学了,我们笑了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项目部资料员年终施工总结
- 2011年建筑公司资料员年终总结
- 建筑专业个人工作总结
- 建筑施工员年终工作总结
- 建筑工地土建资料员年终总结
- 2012年建筑资料员年终总结
- 资料管理员年终工作总结
- 建筑公司合约部资料员年终总结
- 建筑工程资料员11年个人工作总结
- 现场施工管理员年终工作总结
- 施工员工作总结
- 房地产资料员年终工作总结
- 建筑工程施工员工作总结
- 建筑监理资料员年终工作总结
- 施工员年终总结
- 《乌鸦喝水》美文欣赏:狐狸与乌鸦
- 《司马光》重点字词的意思
- 《司马光》教学目标
- 《司马光》重点问题探究
- 《司马光》随堂练习:巩固篇
- 《司马光》重点字词梳理
- 《司马光》教学难点
- 《司马光》随堂练习:提高篇
- 《司马光》老师语录
- 《司马光》考点练兵(二)
- 《司马光》教学重点
- 《乌鸦喝水》美文欣赏:冬阳 童年 骆驼队
- 《司马光》考点练兵(一)
- 《司马光》相关资料
- 《司马光》整体阅读感知